顧艷+沈慧+錢芳


摘 要 目的:評價臨床藥師對中藥注射劑合理使用進行干預的效果。方法:通過系統抽樣方法,分別抽取2013年第4季度100份住院醫囑和2014年第4季度100份住院醫囑,分別作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兩組中藥注射劑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經臨床藥師干預后,研究組患者使用中藥注射劑天數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藥物利用指數(DUI)>1的比例,對照組為77.80%,研究組為40.00%;中藥注射劑費用占住院總費用比,對照組為24.49%,研究組為20.46%;中藥注射劑的不合理使用比例,對照組為22.00%,研究組為14.00%。結論:臨床藥師的有效干預可以降低超劑量用藥的比例,降低中藥注射劑費用占比,同時提高其臨床使用安全性。
關鍵詞 中藥注射劑 合理使用 干預 臨床藥師
中圖分類號:R2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6)16-0011-04
Research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participating in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njection
GU Yan, SHEN Hui, QIAN Fa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Jiad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the intervention of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jections. Methods: By systematic sampling method, 100 inpatient prescriptions were extracted in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13, and another 100 inpatient prescriptions were extracted in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14, respectively,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research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clinical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the days of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in the inpatient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one(P>0.05), but proportions of 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1 were 77.80% and 4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one, respectively. The proportions that the cos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ccounted for the total hospitalization cost were 24.49% and 20.4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one. The proportion of ir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were 22.00% and 14.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one. Conclusion: Effective intervention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can reduce the proportions of drug overdos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cost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safety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rational use; intervention; clinical pharmacist
中藥注射劑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于心腦血管疾病、危重病癥和惡性腫瘤等治療,療效亦得到了廣泛認可[1]。然而,由于中藥注射劑存在原藥質量不穩定、成分復雜、有效成分難以控制和質量標準不完善等因素,其安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2]。近年來,中藥注射劑導致的嚴重不良反應報道越來越多,除了上述原因外,臨床的不合理使用也是造成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重要因素。
為了提高中藥注射劑的合理使用,我中心臨床藥學組對中藥注射劑的使用進行了管理和干預。本文將干預前后中藥注射劑的使用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探討藥學干預在促進中藥注射劑合理使用中的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采取系統抽樣方法,收集我中心2013年第4季度100份住院醫囑和2014年第4季度100份住院醫囑,作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兩組患者用藥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
研究組患者中,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齡(67.09±15.26)歲;對照組患者中,男46例,女54例,平均年齡(63.15±17.4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設計中藥注射劑合理使用調查表,調查表上的內容包括性別、年齡、診斷、住院天數、中藥注射劑品種、使用日劑量、所用溶媒、使用天數、是否有中醫辨證、適應證是否超說明書、使用期間有無不良反應等。根據兩組患者的病例資料逐份填寫調查表,對比分析兩組中藥注射劑使用情況。
1.3 干預措施
1.3.1 擬定標準
由藥劑科會同臨床專家共同制定我中心《中成藥處方集》,將所有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的組成、適應證、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匯編成冊,人手一冊分發到每位醫生。尤其針對中成藥使用缺少及錯誤辯證的情況,經臨床醫生和臨床藥師多次討論,確定了中心常用中成藥品種的辯證,作為日常考核管理重要依據。
1.3.2 加強考核
藥劑科和醫務科分工協作,利用多種形式如科主任例會、內網公示等,對點評后的結果與臨床醫師進行深入溝通、反饋,敦促臨床醫師認真進行整改。
1.3.3 監督檢查
臨床藥師每日參與臨床查房,查閱患者病歷醫囑,針對中藥注射劑的不合理使用,及時和醫生溝通進行動態干預。
1.3.4 重視不良反應監測
通過藥訊、藥物不良反應(ADR)聯絡員會議,將國內、外近期警示的藥物不良反應及時通報臨床,提高監測意識;同時臨床藥師深入臨床,密切觀察患者用藥情況。
1.4 統計處理
采用Excel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中藥注射劑使用天數
研究組平均住院天數為(13.76±8.98)d,對照組平均住院天數為(14.54±9.34)d,中藥注射劑平均使用天數分別為(11.68±7.36)d和(11.87±7.92)d,使用天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中藥注射劑藥物利用比較
標準限定日劑量(DDD)采用說明書規定日劑量平均值。用藥頻度(DDDs)=用藥總量/DDD值,DDDs值越大,證明該藥使用頻度越高,說明臨床上對該藥的選擇性越大;限定日費用DDDC=藥品銷售總金額/該藥DDDs,表示患者應用該藥品的日費用[3]。藥物利用指數(DUI)=DDDs/總用藥日數。0.5
2.3 中藥注射劑費用比較
研究組患者住院總費用、藥品費用及中藥注射劑費用均有所上漲,但研究組患者藥品費用、中藥注射劑費用占住院總費用比相較對照組,有明顯降低(表2)。
2.4 中藥注射劑使用合理性
與對照組相比較,研究組中藥注射劑不合理使用情況明顯有所改善(表3)。
2.5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對照組100例患者中,有4例疑為中藥注射劑所致不良反應,經停藥及治療后好轉;研究組100例病例中未發生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情況。
3 討論
3.1 臨床藥師對中藥注射劑超劑量用藥干預作用顯著
由表1可見,對照組DUI>1的比例為77.80%,研究組為40.00%,中藥注射劑超劑量使用比例有所降低。某些中藥注射劑說明書規定得不嚴謹,其劑量范圍跨度很大。如臨床醫生中醫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會發生罔顧患者個體情況而習慣性按高限給藥的現象,其結果在合理用藥指標監測的表現就是超劑量用藥。因此臨床藥師如果可以通過文獻分析等方法,提供醫師關于劑量與病癥以及患者個體情況的相關佐證材料,應當可以協助醫師降低超劑量用藥比例。
3.2 臨床藥師干預可降低諸如溶媒選擇不當等不合理問題
如表3所示,兩組患者比較,中藥注射劑不合理使用發生率由22.00%降至14.00%。羅美娟等[5]、李輝等[6]藥師的研究也顯示,通過臨床藥師干預,中藥注射劑不合理使用問題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3 臨床藥師干預具有積極的藥物經濟學作用
從表2可見,兩組患者比較,藥品費用占住院總費用比由60.80%降至52.91%,中藥注射劑費用占住院總費用比由24.49%降至20.46%。馮燕嫻等[7]對中藥注射劑的臨床應用干預研究顯示,干預后人均中藥注射劑費用顯著低于干預前,每人平均少花費230元左右,預計每年在中藥注射劑的使用上可節約170余萬元。賴金華等[8]的干預研究結果顯示,中藥注射劑的總用藥金額和總DDDs分別下降10.36%和16.66%。說明臨床藥師的合理干預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藥品費用,減輕患者負擔,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3.4 臨床藥師干預可減少ADR發生
中藥注射劑由于自身成分復雜,提純工藝難度大,較易引起不良反應[9]。通過增加臨床藥師對患者的用藥監護,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我中心干預后未見ADR發生。桂委[10]的干預結果亦顯示,干預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7%)要遠低于對照組(11.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通過以上研究表明,臨床藥師的用藥干預在中藥注射劑超劑量用藥、溶媒選擇、減少ADR發生及降低藥占比方面有積極作用,但在降低使用天數上無明顯干預效果。臨床藥師的干預能夠協助指導中藥注射劑的合理使用,從而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為中藥注射劑的安全使用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包澤明. 我院住院中藥注射劑不合理應用分析[J]. 河北中醫, 2013, 35(4): 587-588.
[2] 張鑫, 金永新, 要林青, 等. 臨床藥師對使用中藥注射劑的干預效果分析[J]. 中國藥事, 2013, 26(11): 1269-1271.
[3] 宋芳, 曹偉靈, 湛晴宇. 某院中成藥注射劑使用的調研與干預研究[J]. 今日藥學, 2014, (2): 132-134.
[4] 錢芳, 顧艷, 沈慧, 等. 上海市嘉定區4家醫院住院患者中藥注射劑應用分析[J]. 中國藥房, 2015, 26(29): 4038-4040.
[5] 羅美娟, 劉石帶, 黃靚, 等. 臨床藥師參與中藥注射劑合理應用的干預研究[J]. 今日藥學, 2014, (8): 598-600.
[6] 李輝, 徐雨佳, 陳碧, 等. 某院中藥注射劑臨床合理使用干預的評價[J]. 中南藥學, 2011, 9(4): 310-313.
[7] 馮燕嫻, 張士勇, 程軍, 等. 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干預前后對照分析[J]. 中醫藥臨床雜志, 2011, 23(9): 815-816.
[8] 賴金華, 王迎春, 陳榕. 中藥注射劑的臨床應用和藥學干預[J]. 中國當代醫藥, 2012, 19(23): 222-224.
[9] 孫世光, 李子峰, 謝雁鳴, 等. 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合理性與安全性再評價方法學探討[J]. 中國中藥雜志, 2013, 38(18): 2969-2973.
[10] 桂委. 臨床藥師對中藥注射劑合理使用的干預效果[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16): 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