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蕊
摘 要:漢字書寫、漢字文化近年來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重視,因而也啟示更多的人尤其是語文教師,重視識字寫字教學的重要性與基礎性,但現行的教學在內容與教學方法上都存在問題。《字課圖說》作為清末澄衷蒙學堂的自編教材,得到了許多漢字研究者以及媒體人的肯定,語文教師亦可從該教材得到啟示,提高現有識字寫字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字課圖說》;識字;寫字;教學
一、現行識字寫字的教學分析
分析識字寫字教學現狀,一是要看新課標的總體理念、課程目標以及在階段目標中對不同學段識字寫字教學的要求設定;二是要看識字寫字的日常教學中,教材是否能夠恰當地符合教學的需要,教法是否能夠踐行新課標的要求,甚至是檢驗新課標在不同學段的要求是否科學。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對于語文學習者而言,除了說話,最基本的語文能力首先必然是識字與寫字,甚至在目前義務教育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對識字寫字的重視較之口語交際更具顯性。修訂后的課標更是明確指出要“逐步發展”“多認少寫”,適當降低學生的識字量和學習難度。在《字課圖說》的凡例中,編者特地提到“不特艱于講解,且恐阻其性靈也。惟為之師者,則不可不知”,言簡意賅地體現了類似的考慮。因而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對識字寫字的認識大致分為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兩個方面。
在識字寫字的實踐教學中,教學內容無疑是具體的——有一定數量要求的生字。在隨文識字的教學形式下,識字寫字大都以課文為載體。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隨文識字的課文編排形式一是以表現某一主題的詞語為主,構成一系列的詞組供學生學習;二是以一篇短小、能夠表達某一事件或某一思想的課文為載體進行識字寫字以及人文教育。
在低學段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加上有漢語拼音、關于字形的偏旁部首的學習,學生可以以此為最基本的學習目標。然而高學段的學生憑借識字量的積累、學習能力的提高,對識字寫字的學習絕對不能僅僅限于此類“識”字與“寫”字的認知程度,更不能因為閱讀教學的影響而徹底遮蔽掉對漢字以及漢字背后承載的內涵學習,畢竟閱讀寫作都是以漢字的學習與理解為基礎的。
二、《字課圖說》對識字寫字教學的啟示
1.教學內容上
《字課圖說》受到歡迎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其對漢字以及該字相關詞語的具體釋義。漢字的釋義對于識字寫字的教學內容而言,啟示語文教師在識字寫字的教學中絕不是僅僅教學漢字的字形,也不僅僅是將漢字拆分為枯燥的偏旁和部首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更不是在讓學生認識了幾個字后去大肆講解各類詞語或選文所要表現的“優秀品質”“道德情操”。隨文識字要求教師時刻保持清醒,明確自己是教學漢字,還是以此為載體去實踐了其他教學目標,甚至是脫離了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太多道德、情感的規訓遮蔽了文字本身樸素而沉穩的力量。
教師應該理解漢字的意思,究其內涵,形成探究的態度,調運自身的積累與能力,對漢字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提高識字寫字的效率——在字形分析和意思講解上關注漢字特色,以義辨字,減少學生記憶的難度和書寫的錯誤率。更值得關注的是,識字寫字教學中釋義的具體內容是怎樣起作用的。今日有關漢字釋義的工具書浩如煙海,而《字課圖說》的釋義因為其科學的態度、飽含文化色彩的釋義使得其在眾多蒙學教材中獨樹一幟,體現出許多語文研究者和教育者所提倡的“語文”本色。語文教師應該重視每一個要教學的漢字的發展軌跡,努力以漢字本身為基礎去進行識字教學,去實踐一個語文教師的教學本分。
2.教學方法上
第一個啟示是啟蒙心智,不窒性靈。注重體現其辦學理念——對蒙童的啟蒙和性靈的保護,這是需要教師考慮如何展現教學內容、采取有趣有效的教學方式去教懂每一個學生的根本。這個“懂”不是表面上學生的會認、會寫,而是讓學生“心境融徹、口說了然”,達到這樣的程度,就無須再擔心學生的語言運用了。而我們現在的識字寫字教學從教學內容至教學方法都置于重復、機械的操練之下,會扼殺學生的興趣。
第二個啟示是堅持音形義結合,善于利用釋義提升識字寫字的教學效率。《字課圖說》以字義為重點進行識字寫字教學,促進學生因音辯字、因義記字、因義解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積淀語文素養。具體來說,《字課圖說》中有簡說,是字的釋義;詳說,多為詞語的釋義。字的認讀不可能是孤零零的,而在現代的隨文識字語境中的一個弊端就是學生知道字的意思,但是當字出現在詞語、句子中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天空之空”。
所以學生的理解,包括教師大都也是限于物象的辨識,影響了識字寫字的學習效果。新課標理念下注重學生在具體環境下運用漢字的能力以及分散識字、隨文識字的教學現狀都要求教師能夠通過字義、詞義的恰到好處的講解使得學生將漢字、詞語加以內化,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蘭州城市建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