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素,蘇學榮,李寶云,郝麗利,方蘭嬌,郝小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yī)院普通外科一病區(qū),北京100101
術后留置針穿刺方法的改進方法研究
王金素,蘇學榮,李寶云,郝麗利,方蘭嬌,郝小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yī)院普通外科一病區(qū),北京100101
本研究目的為改進外周靜脈的留置針穿刺方法。對 1560例住院病人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 780例,實驗組采取穿刺見回血后邊進針邊退針的留置針穿刺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見回血后鋼針和軟管一起進針的留置針穿刺方法。分別觀察并統(tǒng)計兩組病例的穿刺成功率、皮下淤血率。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一針穿刺成功率提高 10%,皮下淤血率減少 6.3%,疼痛率減少18%。各項指標均有顯著差異,P值 <0.05。穿刺見回血后邊退針邊進針的留置針穿刺方法 一針穿刺成功率高、皮下淤血率小,可廣泛在臨床應用。
針穿刺;一針穿刺成功率;方法;改進
靜脈留置針柔韌性好,可隨血管彎曲,不損傷血管,很少造成液體滲漏,并且可較長時間留置減輕了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1,2],進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3-5]。留置針Y型接頭可以為患者提供多條輸液通道,減輕了護士靜脈穿刺方面的負擔[6]。改進滯留針穿刺方法是提高留針使用效果,減少病患痛苦,提高治療效果的有效手段[7-11]。我院自2008年來用美國 BD公司產(chǎn)的 Y型套管針建立靜脈通路,能很好的保障患者靜脈通路的暢通。根據(jù)多年的臨床實踐,采用刺見回血后邊退針邊進針的留置針穿刺方法,明顯優(yōu)于見回血后鋼針和軟管一起進針的留置針穿刺方法。本研究將兩種方法在臨床應用進行評價。
1.1 一般資料
將 2013年4月—2015年 4月以來共 1560例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 780例患者采取穿刺見回血后邊退針邊進針的留置針穿刺方法,男 408例,女372例,年齡 18~70歲,平均年齡41.28歲,其中闌尾炎術后232例,膽囊結石術后 96例,PPH痔瘡術后 452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見回血后鋼針和軟管一起進針的留置針穿刺方法,男 392例,女 388例,年齡 20~75歲,平均年齡40.75歲,其中闌尾炎術后 256例,膽囊結石術后 102例,PPH痔瘡術后422例。根據(jù)患者的治療用藥及外周血管情況使用美國 BD公司生產(chǎn)的 18G、22G等型號的靜脈留置針進行外周靜脈穿刺。穿刺部位選擇手背靜脈和前臂淺表靜脈。2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疾病、使用靜脈留置針、穿刺部位分布無統(tǒng)計學差異。
1.2 穿刺方法
1.2.1 穿刺見回血后邊進針邊退針的留置針穿刺方法
在穿刺點上方 10 cm處扎止血帶,2%的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兩次,面積一般 8cm×8 cm區(qū)域。打開套管針,除去針套,松動針芯,將外套管針翼與針芯針翼置于同側,用拇指,是指,中指同時固定并持兩針翼,針頭斜面朝上與穿刺點皮膚成 15~30°在靜脈上方或側方進針,見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方向拇指邊向前推進軟外套管針翼中指邊向后退針芯針翼 1~2 mm,確定針在血管,左手固定外套管針翼,右手輕退針芯,接通液體。
1.2.2 見回血后鋼針和軟管一起進針的留置針穿刺方法
在穿刺點上方 10 cm處扎止血帶,2%的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兩次,面積一般 8cm×8 cm區(qū)域。打開套管針,除去針套,松動針芯,將外套管針翼與針芯針翼置于同側,用拇指,是指,中指同時固定并持針翼,針頭斜面朝上與穿刺點皮膚成 15~30°在靜脈上方或側方進針,見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繼續(xù)沿血管方向進針1~2 mm,確定針在血管,左手固定外套管針翼,右手輕退針芯,接通液體。
1.2.3 疼痛率
通過 NRS疼痛數(shù)字評價量表對例住院患者進行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疼痛情況調(diào)查,將疼痛分為無痛和疼痛兩個級別。
1.2.4 一針穿刺成功率
觀察一次進針靜脈留置針外套管完全進入靜脈腔內(nèi)的次數(shù)。
1.2.5 合格率
一次穿刺成功,靜脈留置針外套管完全進入靜脈腔內(nèi),技術動作規(guī)范熟練,進退針順利,靜脈輸液通暢,即為合格;穿刺過程中針芯損傷血管壁,短期輸液過程中即出現(xiàn)外滲,為基本合格;穿刺不成功,退針后反復進針,左右進針,留置針針芯未完全在靜脈管腔內(nèi)至接液體后造成藥液外滲,為不合格。
1.2.6 皮下淤血率
靜脈輸液完畢,拔針的同時用干棉簽按壓皮膚進針處2 min。次日下午,巡回護士觀察穿刺部位皮下是否有淤血現(xiàn)象。
1.3 統(tǒng)計方法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 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進行 χ2檢驗。
2.1 穿刺疼痛情況比較
如表 1所示,實驗組疼痛發(fā)生的比例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以及(P<0.05)。

表1 穿刺疼痛情況比較
2.2 滯留針穿刺情況比較
如表2所示,實驗組一針成功率比對照組高 10%,合格率比對照組高 11%,皮下淤血率比對照組低 6.3%。改進滯留針穿刺方法顯著提高滯留針使用效果,減少病患痛苦,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

表2 靜脈滯留針穿刺情況比較
留置針穿刺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其操作不易損傷血管,便于用藥,而且還可減少患者反復接受穿刺的痛苦,是臨床用藥和緊急搶救的重要手段。常用的穿刺方法適用于血管彈性良好、粗直的靜脈,但是適合塌陷的外肘靜脈,為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長留置時間就需要對常規(guī)穿刺方法進行改進。
3.1 穿刺減輕疼痛的探討
穿刺見回血后邊退針邊進針方法,只是外套管在沿血管內(nèi)潛行,減少了血管內(nèi)異物的直徑,從而減輕了患者的疼痛感。
3.2 穿刺成功率的探討
采用邊退針邊進針的留置針穿刺法,能避免穿刺成功后,送外套管時,刺穿血管造成穿刺失敗,皮下淤血、藥液外滲。從而減少患者的痛苦、避免藥液的浪費、能有效地增加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增進護患關系。
3.3 皮下淤血率
當穿刺誤傷血管壁,造成較短時間輸液即出現(xiàn)滲漏情況 ,雖然一針穿刺成功,也屬于基本合格。但給患者帶來了不必要的痛苦,造成了藥液的浪費。邊退針邊進針的留置針穿刺法,能有效避免誤傷血管壁、降低皮下淤血率。
3.4 改進方法適用范圍
采用邊退針邊進針的留置針穿刺法,適用于血管條件不太好的老年人、兒童、肥胖患者,見回血后采用邊退針邊進針的留置針穿刺法,提高穿刺成功率,減少皮下淤血率。穿刺對象不同所采取的具體方法也有所不同,對于浮腫患者應當選擇較粗的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壓,使之充分暴露,消毒后快速進針。老年患者的血管彈性較差,血管干癟,應當穿刺前熱敷或拍打,待血管擴張后再進行穿刺操作。
3.5 改進方法對操作者要求
采用邊退針邊進針的留置針穿刺法,要求操作者對留置針穿刺手法熟練,有一定的穿刺基礎,而且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謹慎和穩(wěn)妥的心態(tài),這也是取得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注意要在見回血后,確定在血管內(nèi),采用邊退針邊進針的留置針穿刺法。能夠單手操作,拇指、食指、中指動作熟練靈活。
[1]芳紅,韋柳青.頸外靜脈穿刺置管在ICU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17):16-17.
[2]母其文.交互式經(jīng)顱磁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進展述評[J].世界復合醫(yī)學,2015,1(1):20-23.
[3]楊萍萍,王曉麗,黎英豪,等.頸外靜脈留置針在神經(jīng)外科的應用 [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7,28(3):377-379.
[4]張麗平,張志強.頸外靜脈留置針在神經(jīng)外科病人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醫(yī)學專業(yè)),2010,12(26):235.
[5]春風,壬萍,鐘寶榮.套管針行頸外靜脈穿刺在手術室中的應用 257例分析 [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8,8(31):76-93.
[6]柳月,邱介山.基于碳納米管的高性能核磁共振造影劑研究進展 [J].世界復合醫(yī)學 ,2015,1(1):11-19.
[7]李孚偉.小心靜脈留置針缺陷分析與護理對策 [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6B):65-66.
[8]劉妹華,楊彥芹,于英偉.快速靜脈留置針穿刺方法的探討 [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8,24(6A):45-46.
[9]呂薇,宋葵.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9,25(10A):61-62.
[10]鄭鈞正.多學科復合促進發(fā)展低劑量醫(yī)學成像技術 [J].世界復合醫(yī)學 ,2015,1(1):3-10.
[11]戰(zhàn)文娟,趙淑艷.靜脈留置針在急診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0,31(26):45-53.
[12]潘偉,郭影,王鳳俠,等.LCPT循環(huán)教學模式在災難醫(yī)學及應急管理教學中的應用 [J].世界復合醫(yī)學,2015,1(2): 179-183.
[13]成菊蘭,張曉春,張亞莉,等.老年病人靜脈留置針穿刺送管方法改進的臨床觀察 [J].護理研究 ,2010,24(9):815.
[14]呂瓊香.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方法改進初探 [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7):99-100.
[15]張麗,龔放華.靜脈留置針留置方法改進的效果觀察 [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103-104.
Research on Improved Method of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WANG Jin-su,SU Xue-rong,LI Bao-yun,HAO Li-li,F(xiàn)ANG Lan-jiao,HAO Xiao-zhen
The 306th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101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mprove the Retention needle puncture.1560 patiens were enrolled.They were randomly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punctured and the steel needle were withdrawn at the same time.The controlgroup were punctured normally.It was found that the success rate of first puncture were 10%higher than the control.The occuranceof extravasated blood is 6.3%lower in expreriment group and ache is 18%lower in experiment group.The new mehtod is potentialto be used in clinic.
Retained needle puncture;Success rate of first puncture;Methods;To improve
R4730.58
A doi 10.11966/j.issn.2095-994X.2016.02.01.16
2015-09-21;
2015-10-16
王金素,女,河北保定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普外護理。
王金素,蘇學榮,李寶云,等.術后留置針穿刺方法的改進方法研究[J].世界復合醫(yī)學,2016,2(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