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鶴天
起家于同城速遞的閃送,在藍海廝殺中做起了時間的買賣,玩出社會人力資源眾包新方法。
在2014年上線的同城速遞閃送,在短短2年時間里,走到了同城快遞行業的前列。其用戶數超過1 000萬人,業務拓展到31個城市,受到國內外數10家風險投資公司的追捧。
閃送開創了這樣一種新的快遞模式:用戶無論在城市的什么位置,只要在閃送成功下單,系統就會把訂單推送給駐扎在客戶周圍的閃送員手機上,閃送員就近搶單,然后送貨。從取件到送達,全程只由唯一的閃送員專門完成,平均送達時間在60分鐘以內。
究竟這2年的時間里發生了什么,讓閃送發展得如此迅速,創始人是怎樣開局的,這種模式的制勝之道在哪里,未來閃送模式該往什么方向繼續創新發展?
同城速遞:下一片藍海
去年年底,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京東到家收購達達,如今滴滴出行收購優步中國……到處都在上演著O2O領域的合縱連橫,本地生活服務從藍海的搶奪變成紅海的廝殺。其實不難發現,無論本地生活服務的內容是什么,都離不開“人”與“物”的流動。
由此閃送認定同城速遞業務會是下一片藍海。因為隨著本地生活服務的快速發展,傳統快遞從時效上無法滿足這些商品的及時配送需求,一些加急的點對點配送需求催生出大市場。
這些場景比比皆是,剛剛辦理好簽證所需的材料,來不及親自送至旅行社;手機摔壞著急修理,自己卻脫不開身;金融領域城市內部的票據往來;節日給遠方的親人或愛人送一份禮物;一些線下美食店不在外賣配送范圍內……在這些場景下,如果依靠傳統的同城配送來做,由于需要多次中轉,第一不能保證貨物當天送達;第二不能保證服務的質量(因為走的是零擔模式)。在追求時效和品質的今天,我們可以預見本地生活中所需的服務是能夠保證“快”的時效,貼心的服務和保障遞送物品的安全(不僅是指不丟失,而且是不損壞)。
在探索閃送模式之前,很多人會問傳統的同城配送和閃送有哪些區別,同城配送、同城快遞、同城貨運、最后一公里配送……不禁讓人產生對配送相關名詞的疑問。在此,我將這一類名詞和所對應的模式進行梳理,呈現出一個更清晰的物流格局。
在同城配送的領域其實有三大類模式:
全國聯網的專業物流公司(如順豐、德邦、四通一達等)
此類模式通常需要中轉,因此時間通常為1~3天。快遞類多以小件包裹為主,而快運類多以大件為主。
同城貨運
同城貨運屬于專業物流配送服務,僅提供一個城市內點到點之間的短距離的物流配送,貨運類通常以大件為主。目前存在很多同城貨運平臺進行相關的服務。同城貨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落地配送 在城際貨運階段完成后,同城貨運服務提供方負責將異地貨主的貨物從物流園/集散中心(如機場、公路港等)配送至本地供應商、商戶等收貨方,完成整個物流環節。
點到點配送 為本地超市、商戶、個人(搬家)等貨主提供城市內點到點的貨運服務。
同城速遞
服務的群體主要為個體業主,價格隨時效的不同而不同,物品以小件包裹和信件為主。
因此同城配送類按重量、時效、流程等不同有著不同的模式。閃送屬于同城速遞的模式,正是對這一市場精準需求的把握才成就了閃送的成績。
閃送模式進化
聯合創始人于紅建發現,當時歐美快遞整合平臺已經非常成熟,而在國內卻一片空白。國內快遞公司的信息化水平非常落后,服務參差不齊,每家提供的服務也沒有標準化,很多快遞公司甚至連信息系統都沒有。
于紅建想通過技術去改變快遞行業。不過以初創企業的體量,想從當時的同城快遞公司中脫穎而出并不容易,于紅建從“快”和“低價”兩個關鍵賣點切入,提出了“朝發夕至、夕發朝至,僅6元錢”的口號,這也奠定了閃送的基礎調性。
閃送上線后雖然增長很快,但受限于高成本,一直難以做大。每做一單,就要賠3塊錢,規模越大虧損越嚴重,這對于一個初創公司來說絕不是一個健康的模式。
閃送不得已再次轉型,首先確定的還是快的原則,因為快始終是用戶最真實的訴求。在價格調整的基礎上,通過電子標簽的方案,配送包裹的同時解決了監控問題。由此,我們看到了閃送最終的形態,它也是閃送模式的制勝之道,其獨特性在于:
定位精準:快+安全
閃送抓住了同城配送領域精準需求的核心,那就是快且安全。以往的如順豐等全國聯網的快遞即使同城也需要走至少1次中轉場,遞送的時效就會下降。同時,在同城的配送需求中,大家是可以為效率埋單的,例如京東配送也推出了相關的服務,即為超過日常配送時效的即時配送付費。因此,閃送正是抓住了“快”這一個在用戶同城配送中的需求點,利用創新的模式完成快物流快配送。
模式創新:流量+眾包
運力眾包本不是新詞,但借力微信、App、官網等多屏驅動的流量入口,加之合理宣傳使得閃送擁有了巨大的粉絲數量,唯有此才可以提升運力眾包的人數。同時在模式上,眾包人力資源可以讓閑散人員通過搶單的形式獲得新的兼職機會。隨著粉絲數量的增加,“買時間”和“賣時間”的人都會同比上升,使得閃送的商業化運作更加成功。
技術發掘:GPS+GIS+大數據
我們知道在同城配送上面,GIS和GPS等物流信息化相關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其中主要用于收寄貨物的地址抓取,閃送員的全程位置(需要GPS技術等進行監控)等,同時還會應用到大數據技術對經常發閃送的收發人進行位置的快速到達和需求的預測。因此,未來隨著智慧物流的不斷發展,其相關問題的保障、時效性都會有質的提升與飛躍。
運營規則:靈魂所在
運營可以說是服務的靈魂,一個好的運營體系和制度會使服務更上一個臺階。因此閃送在運營方面有著自己的一套管理體系及規則,主要體現在對閃送員的搶派單制度、閃送流程的安全保障、突發情況的應急處理預案等多個方面,使得“閃送”這一任務或工作得以順利實現。
為了提升用戶對閃送員的信任度,閃送員的個人信息、在線情況、離線情況在平臺系統上都有實時顯示。閃送員在接單之后,其地理位置每2秒鐘就會上傳到系統,他在什么地點,是否偏離平臺的導航路線,后臺都能自動監控。同時,閃送員、用戶和收件人都會收到相同的驗證碼,當閃送員上門取件時,用戶不僅可以看他的證件,也就是標明了姓名、照片等信息的工牌,便于核對閃送工牌信息與手機收到的信息,還可以核對自己的驗證碼是否與閃送員的驗證碼相同。
因為所有過程都是可監控的,而平臺的系統集合了大量跟閃送員相關的數據,因而閃送員在平臺上也有自己的信用體系。同時,閃送在協議上也作出了要求,如員工定期參加培訓,搶單成功不得拒絕,避免正面沖突,禁止多收費等相關內容,如果在派送物品的過程中行為違規,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懲罰。
運營規則不僅保證了閃送本身業務的正常開展,也保證了這一人力眾包平臺的持續活力。
“買賣”時間的人
閃送的平臺上有15萬的閃送員。“買”時間的人越來越多,愿意“賣”時間的人也越來越多。
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的升級,人們越來越注意到時間成本的昂貴,越來越不愿意把時間耗費在路上,耗費在堵車上。
而閃送群體,他們大多低技能、低收入,卻有大量閑散的時間,所以用時間交換金錢就變得理所當然。對于這類人而言,參與進來能否獲得相對穩定而滿意的收入以及平臺的搶單公平性和本身的樂趣都是吸引他們成為閃送員的原因。
時間的價值交換成為了閃送業務發展的核心,這就是社會人力資源眾包的一種新形式和新玩法。
閃送的未來
閃送在以自己的方式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但也面臨一些阻礙,如某些城市業務不成熟,用戶等待接單時間長等問題。
閃送能否在眾多大體量快遞公司的競爭夾縫中,獨辟一條新路走下去,除了時間的檢驗,還要靠自身不斷完善與進步。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擴充閑置人力資源的衍生服務
當服務供給大于需求時,必然需要通過一些新型的服務模式來輔助完成,這樣可以為從事閃送業務的閃送員提供更多的派遣業務,如代買、問候等各種新型的服務方式,也可以激發閃送員的參與度和持續提供價值的熱情。
持續提高安全保障與技術創新
閃送員在注冊過程中的評估、搶單的機制管理等方面還需要不斷維護與升級,以此提升閃送員的安全意識。唯有不斷地將閃送過程中不安全的因素和風險降至最低,才可將服務不斷完善,并獲得更好的效果。與此同時,技術的創新可以讓核心競爭力更上一個臺階。
加強對配送專業程度的培訓
對閃送員在配送過程中的服務進行培訓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如何檢查貴重物品的完好性、上門服務的話術、業務操作的規范性、統一著裝等很多方面。這既保證了閃送員本身的利益,也可以通過優質的服務提升企業的良好形象。唯有高質量、高標準的服務才是企業在未來的制勝之道。
差異化
如今人力資源眾包的平臺本身同質化現象很明顯,如何能夠做到差異化運營才是關鍵,不能單純地靠資本的補貼打價格戰。而差異化具體則體現在:
服務極致化:將員工統一著裝、統一問候等服務細節和態度完善到極致化。
物品精細化:將閃送物品進行分類,不同類別的產品包裝、運送方式等都需要進行精細化管理,如易折易損商品。
覆蓋差異化:當閃送員不多時,是否可以考慮拼單,即類似于打車軟件的拼車模式,可以實現服務整體效率的提升。
創業不易,如何打造極致化的產品與服務,平衡好成本與利潤,是每一位創業者都要面臨的重要課題,而模式與服務的創新會是閃送未來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