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
在美國,許多人把埃隆·馬斯克看成是現實版的“鋼鐵俠”—— 一個精于技術發明,并以此保護自己不受陰謀所害,走上拯救地球之路的超級英雄。
與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展現出來的睿智和瀟灑不同,馬斯克擁有一副更符合美國人審美的硬漢形象,給人以安全可靠之感。他體型高大、身體結實,執著于能夠改變全人類命運的創造發明。而且,他還是一位極富野心與冒險精神的企業家。從早期創立的Zip2、X.com,到現在的SpaceX、特斯拉、太陽城,他的足跡踏遍銀行業、汽車業、宇航業。他還直接參與民用火箭、環保汽車特斯拉的研發與設計工作。
對于中國普通大眾而言,相比于史蒂夫·喬布斯,埃隆·馬斯克或許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字。長久以來,我們只能通過有限的報道,或者從硅谷創投圈人士的描述中去獲得關于他的信息。甚至,我們對于特斯拉的了解都要多過于這位幕后者。
盡管在國內的互聯網創投圈及科技媒體圈里,馬斯克算不上是陌生面孔。至少在談論馬斯克的時候,大家能說出:“啊,我知道馬斯克,就是那個想把人送上火星的瘋子。”
他確實是一個“瘋子”,一個敢于去挑戰、冒險的激進夢想家。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缺乏對馬斯克較為完整詳細的了解。
五年前,曾任《時代》周刊總編輯的沃爾特·艾薩克森撰寫的《喬布斯傳》在中國面市,將蘋果掌門人的知名度在中國推向了一個頂峰。當然,蘋果產品在中國消費市場的強勁表現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這種現象在國內的互聯網創投圈尤其明顯。喬布斯一度成為“創新”的代言人,直到今天,信奉喬布斯產品主義精神的依然大有人在。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曾經將喬布斯奉若神明的人——哪怕是發布會穿衣搭配都與其如出一轍,如今卻公然宣稱蘋果的產品外觀丑陋,質量不堪一擊。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他們對自身技術進步自信的表現;也可認為是對蘋果現任掌門人庫克的不滿,從而再次確認喬布斯的偉大。
同樣,原《彭博商業周刊》的科技記者阿什利·萬斯也給了我們一次較為全面了解馬斯克的機會。這本《硅谷鋼鐵俠》從多個角度深入地對馬斯克及其家人、朋友、同學、同事、合作伙伴、兒時的玩伴等進行了長達近4年的采訪,試圖讓讀者去了解馬斯克瘋狂想法的來源、冒險精神的根源,以及樂此不疲的技術革新的初衷。
馬斯克特立獨行的行事作風,源自他母親家數代傳承的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這種方式始于他的外祖父,一位從事過農夫、建筑工、牛仔表演者以及按摩師等工作的加拿大人。在事業和家庭達到巔峰時,他外祖父毅然決定離開故土,賣掉所有產業,舉家搬遷至陌生且正值社會動蕩的南非。從蹣跚學步開始,馬斯克就開始聽母親講述外祖父那些四處冒險的故事——深入叢林,尋找失落之城;駕著自己組裝的私人飛機跨越數萬公里,從南非到挪威,再輾轉至澳大利亞,直到72歲高齡時因飛機事故折斷脖子,才結束其瘋狂的一生。這或許就是馬斯克體內冒險基因的源頭。
和喬布斯一樣,馬斯克也有一段不幸的童年,父母離異,各自分居。馬斯克先跟隨其母親生活了幾年,12歲開始與其父親一起生活,直到18歲。當作者試圖更多地去了解這種不幸時,他收到了來自馬斯克的警告。
馬斯克當時生活的南非,有著非洲大陸與生俱來的自由散漫和粗獷,并伴隨著激烈種族主義下的流血沖突,這令身為白人富裕階層的他感到羞愧。萬斯堅信這種社會環境導致了馬斯克從一開始便把拯救人類放在首位。
作為一本商業人物傳記,萬斯對馬斯克的數次創業進行長達100多頁的敘述。從早期的Zip2到X.com,再到創建SpaceX,投資特斯拉和太陽城,并親自參與SpaceX的設計推廣,為特斯拉四處宣傳,尋找投資。
我們可以發現,馬斯克的創業生涯并非一帆風順。在Zip2和X.com兩個項目上,因為風險投資方的架空以及與合伙人的矛盾等,馬斯克失去了對公司的控制。雖然稱不上黯然出局,但終究讓他明白,作為創業者,掌握公司的實際控制權極為重要。
與逐利的風險投資家相比,馬斯克的投資更具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色彩。比如,馬斯克公然宣稱要將人類送至火星。要知道,相比于火星,地球上最蠻荒的撒哈拉沙漠可謂是富饒豐產。比如,投資特斯拉,其目的是生產純電動汽車,他甚至不愿意妥協去生產目前大多數汽車巨頭熱衷的混合動力汽車。再比如,SpaceX的火箭探索技術,其對抗的不僅僅是某一個公司,像俄羅斯、中國及歐洲也視他為眼中釘。也難怪他的前妻會擔心,“馬斯克的這種舉動可能會招致俄國間諜的暗殺。”
“馬斯克是一個天才”,這是一些人對他的看法。這些人相信馬斯克的公司正在試圖通過研究最前沿的科技,用最實惠的成本進行技術革新,從事的是拯救全人類的偉大事業。當然,也有人說“馬斯克是個騙子”。他們認為,馬斯克是一個打著技術革新的幌子,戴著拯救人類偽善面具到處招搖撞騙、唯利是圖的商人——因為馬斯克曾利用一些政治手段獲得了NASA的采購訂單。
作者并沒有因此影響自己對馬斯克的評價。在他的筆下,馬斯克是一個瘋狂的技術革新者、成功的商人,也是一個有血有淚的凡人。馬斯克怕黑,在他離婚之后,他會找朋友傾訴衷腸;馬斯克愛玩,喜歡化妝舞會,他曾在一次派對上裝扮成騎士,并用遮陽傘和一個裝扮成黑武士的侏儒進行了決斗。當然馬斯克也喜歡年輕貌美的女人,當他第一次看到英國女影星妲露拉·萊莉時,困擾他多時的胃病竟不治而愈了。
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在讀這本書時,除了能夠感受馬斯克驚心動魄的創業歷程,以及豐富有趣的人生經歷,或許還可以得到一些其他有價值的信息。
1. 有目的地進行學習。馬斯克在賓夕法尼亞求學時,一邊攻讀商學學位,一邊研究物理學。對于一個20歲出頭的小伙子而言,這或許是有意為之。
2. 他的用人之道。馬斯克喜歡重用那些頂級學校的尖子生,尋找那些從小喜歡制造東西的人。在書中提到,SpaceX前1 000名員工,無論何種職位,哪怕是清潔工,全都由馬斯克親自面試。
3. 如何選擇合適的合伙人和風險投資人。馬斯克頭兩次創業之所以遭到架空,權力被削減,正是由于其個人對公司失去了實際控制權,以及與合伙人在戰略發展方面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在之后的特斯拉項目上,馬斯克是不會允許再有類似情況發生的。即使有,笑的那個人也一定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