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義章
2016年江蘇高考政治試題依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與思想政治學科《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說明》命制,試題的題型及比例、試題的難度完全符合2016年江蘇省高考說明;從試卷內容比例來看,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選考部分所占比例與考試說明完全一致,直接考查時事政治的比例略低,占6.67%,經濟生活的比例在30%以上,有一定的突破。試卷堅持了能力立意,關注社會現實,有所突破和創新。總體來說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彰顯時代氣息,注重時政素養的考查
2016年江蘇高考政治試卷凸顯了政治學科的學科特質,重在考查學生對當下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國際社會重大熱點問題的理解。試卷直面現實生活,以社會熱點話題為背景創設情境,引導考生關注社會、思考人生。
與2015年相比,2016年的政治卷更多涉及科技前沿成果。這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科技乃國之利器,科技改變世界,科技引領未來。“阿爾法圍棋”戰勝韓國圍棋名將,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智能機器人的高度關注,也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其發展可能帶來風險的擔憂。2016年的政治卷第37題以這一熱點話題為背景,設置了三個問題,要求考生探究各國為何將機器人作為戰略性產業來部署;分析企業如果準備投資機器人項目,那么在確定投資前應做哪些必要的調研工作;圍繞“智能機器人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風險是否可控”展開辯論,作為辯論的一方,請陳述觀點和理由。此問題本身更真實,思維含量更高,設問方式更靈活,在調研和辯論中引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
過度關注“眼球效應”的電影是好電影嗎?對于什么是好電影的標準一直存在分歧,思想性與商業性哪個更重要?第34題圍繞這一話題設題,強調電影不能過度關注“眼球效應”。該題考查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引導考生理性思考,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16年的政治卷除了第1-4題直接考查了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習近平主席訪英等重大時政外,還聚焦了以下諸多社會熱點話題:城鄉醫保一體化、大學生“校園網貸”、分享經濟、大飛機研制、股市熔斷機制、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信息安全、工匠精神、供給側改革、海外投資糾紛的預防和解決,等等。試卷以話題為載體考查學生的學科能力和核心素養,彰顯思想政治學科在學生成長中的獨特價值,做到了平實中有內涵,平常中見智慧,平穩中有新意。可以說,翻開試卷,就是一幅我國及世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時代畫卷。
二、堅持以能力立意為主導,凸顯價值引領
試卷在注重基本觀點、核心考點考查的同時,又很好地實現了對學生學科思維、信息提取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等能力的全面考查,具有較好的區分度,符合其選拔性功能的要求。如第6題要求考生選擇正確描述利率變動的影響機制;第11題則要求考生選擇能正確反映“谷賤傷農”現象的圖;第35題第(1)問要求考生區分資本回報率與銀行貸款利率,考生必須具備扎實的知識功底、準確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圖像文字轉換能力才能完成試題作答。第35題第(2)問,第36B題第(2)問,37題第(2)問均要求考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方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注重學以致用。37題第(3)問要求考生參與辯論,綜合運用《生活與哲學》《經濟生活》知識闡述觀點和理由,對考生頗具挑戰。由此可見,新課程下的江蘇政治試題十分注重能力的考查。
江蘇高考政治卷在堅持能力立意的同時,還凸顯思想政治課學科的價值引領功能。如,第7題“校園網貸”引發借貸糾紛甚至債務悲劇警示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做理智的消費者;第27題圖2漫畫啟示我們辦事情要樹立全局觀念;第32題對工匠精神的呼喚,第33題“日行一善”微信紅包愛心求助貧困人群,第34題第(1)問要求考生簡析我國電影需要“立得住的文化內核”的原因,34題第(2)問要求考生評析“只要能‘叫座的電影就是好電影”這一觀點,這些都巧妙地引導考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說,江蘇高考政治卷很好地凸顯了思想政治學科的價值所在。
三、命題穩中有變,創新成為“常態”
2016年江蘇高考政治卷與前兩年試卷相比,整體上比較平穩,不偏不怪,保持了江蘇高考命題特色,貼近現實,貼近學生,知識覆蓋面廣,能力要求較高,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洋溢著濃厚的時代氣息,在命題形式上做到了以穩為主,穩中有變,適度的創新已經成為江蘇政治試卷的一種常態。2014年卷最大的新意在于首次出現了時事評論。第37題第(3)問要求考生綜合運用經濟、政治生活知識以“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有序發展”為主題寫一篇時事評論。這一變化對考生圍繞論點構筑證據、全面分析論證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2015年卷的“亮點”也在試卷的創新部分,主要是體現在對時政考查形式的創新。37題第(2)問,要求考生列舉兩個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并簡述其在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中的作用。這種列舉還是第一次出現在江蘇試卷上,對教學的導向在于,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了解重大政策、法律法規等的現實意義,而且要由意義反推重大政策、法律法規等。這意味著對時政的考查突破了只能在客觀題出現或只能作為試題背景材料的局限,完全可以用主觀題的形式考查時政內容。2016年卷新的亮點也在試卷的創新部分,第37題第(3)問要求考生參與到“智能機器人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風險是否可控”的辯論中,綜合運用《生活與哲學》《經濟生活》知識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該題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和綜合性,其導向是促進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側重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減少靠背題押題得分的機會。
2016年江蘇省高考政治試題留給我們的啟示:
一是在重視教材,抓住主干知識的同時,注重能力的培養與提高。要著力培養學生分析解讀材料獲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論證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
二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和實際生活,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三是注重引導學生自覺樹立正確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尤其要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