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霞
摘 要: 針對班級學生作文情況,作者以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為目的,改變教師單項評價的現狀,探尋一條高效的習作評改之路。
關鍵詞: 小學習作 評改 分項評價
對小學階段的語文寫作,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分學段要求:低年級學生要對寫話有興趣,中年級學生要樂于書面表達,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高年級學生要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我手寫我心,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但這難為了剛接觸高段語文習作的我。教師批改學生作文,中低段時標準非常明確也很簡單,但現在高段要個性創作,該如何批改、評價學生的作文呢?這成了筆者現教學階段的一大難題。
話說,小學高年段作文水平的高低、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也最直接、準確地反映了學生語文功底的好壞。作為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作文評價是對學生作文活動的一個驗收過程,也是對一次寫作教學的小結,為下次乃至今后的寫作活動提供更多更好的借鑒。
如何讓學生作文的評價更具導向、激勵意義,筆者想到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新課標中對高段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所以,我想一改傳統的批改模式,對學生實行作文分項評改,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習作的能力,養成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這樣不僅達到了寫作訓練的目的,而且加快了教師批閱的速度,使作文評價更科學化。
于是,我就我班學生的作文進行了分析,發現了每個學生的問題都各有不同,那么如何面面俱到,真正做到對每個學生的作文評改都有意義,有效果呢?要依循新課標精神,因材施教。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各有差異,所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想到層層遞進的評改方式,學著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評價學生的作文。對學生作文按“句子的通順——詞句達意的合理——結構的清晰——文章的優美”的層次進行評改,讓學生對作文的結構、內容進行公開評價和自我評價,學習他人在寫作中恰當的習作方法,同時比對自己的作文,從而使學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行有序修改,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和寫作水平。
習作最重要的是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呢?學生最大的興趣就是玩,讓學生在玩中習作,我試著開始讓孩子們在玩中寫,學生玩得很開心,寫時也不再咬筆頭。學生交上作文后,我簡單做了一個統計,我班超過5%的學生還存在句子通順問題,有10%的孩子存在句意表達不清的現象,還有些學生文章結構等都不盡如人意,但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錯別字。我參考管建剛、郭學萍等老師的做法,學著指導、修改,并從中發現規律,找到不足,最后我總結經驗,從而做到提高學生的寫作、修改水平,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具體做法如下:
1.了解學生評價能力,制訂訓練計劃。
所謂“對癥下藥”,了解學生現有的評價能力,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首先,教師要規定學生從檢查錯別字、語句是否通順、有無精彩語句等方面讓學生進行范文評價,將評價結果寫在制定好的表格上,以此了解學生的對作文的評價能力。
2.激發學生評價興趣,提高學生鑒別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習作評價中,我們既要關注自我評價的作用,又要關注他人評價的意義所在,調整學生的學習,促使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在評價中,筆者首先進行示范評價,讓學生初步認識何為評價,再試著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通過誦讀法、闡述法,讓學生在自動中得到發展,深知修改作文的權利首先屬于本人。再通過互相評價、合作評價等環節,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始終保持新鮮感、趣味感,從中得到發展。
3.激勵學生自我修改,培養學生修改能力。
在平日里,當我們辛辛苦苦批完學生作文,將作文發到學生手上后,大多數學生都只是簡單地翻看優良等級,即使是修改,也只是強制性地修改錯別字或標點符號,改完后就將作文本丟在一邊,根本不會深究老師的評語為什么這么寫,我怎么才能讓自己的作文更生動。
后來發現,這種現象其實并不能全怪學生,教師的評語很多都寫得太籠統,比如:語句欠通順,條理清晰,主題不夠突出等。教師的這些評價讓學生無從改起,似乎并不是給學生看,而是更多地為應付學校檢查。所以,我想如果要想學生喜歡上教師的評價,除了對其習作要有針對性地評價以外,更需要一些鼓勵性的、啟發性的,讓學生樹立修改信心和提高修改興趣的。
4.增設學生評價路徑,拓展學生思維碰撞。
“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這里的“改”不是教師的批改,而是學生自主的“修改”。教師應讓學生多些自改自評,少些教師的“越俎代庖”;多些互相評價,少些教師的“只手遮天”。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學生修改,不如教學生自己修改。在學會自我修改的基礎上又不如共同修改。其實,學生的修改能力畢竟有限,而且學生看別人的習作往往比看自己的習作有趣得多,有時看到別人的習作被自己找出毛病,還有成就感。我先提出要求,讓學生先自我修改,然后同桌之間互相修改,從而啟迪學生思辨的靈感,使學生的思維得以碰撞。
5.創造輕松的評價環境,體驗修改成功的喜悅。
其實,每個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贊揚,小學生更是如此。所以,我們應該適時適量地放低要求,尤其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此保護學生的寫作信心和積極性。像我班馮同學,不會寫很多字,但最近竟能用最簡單的字眼將事情寫完整了,對此,我大大贊賞,還進行獎勵。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用豐富多彩的語言影響學生,這些語言可以是習作評價中,也可以平時說話中,更可以體現在下水文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引導。
在學生完成習作后,我還在班級墻壁上創設了作文天地、佳作欣賞等欄目,為學生提供優秀習作發表的機會,充分發揮作文成果的激勵作用,讓學生從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對一些態度認真而寫作水平較弱,或寫作能力一時得不到較大提高而略顯自卑的學生,展示其工整、漂亮的文面,不但對其本人是莫大的鼓舞,而且對別人的書寫也起到促進作用。這樣的評價會讓學生的習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對學生習作的評價是作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作文評價中,我們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能力,實行作文的分項評價,使學生熱情參與,促進學生積極寫作,認真修改,最終提高寫作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革命.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4(2010.5重印).
[2]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主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3.
[3][蘇]B.A.蘇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編譯.給教師的建議(全一冊).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6(2010.5重印).
[4]趙龍.讓作文教學“可愛”點.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5,6.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