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飛
【教材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從問題想起》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學習內容之一。從問題想起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常規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小學數學重在指導和培養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提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是建立在學生具備一定的數量關系和解決問題經驗基礎上的。主要是對一些簡單數量關系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形成從問題著眼,從條件出發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初步感受并形成從問題想起解決策略的運用能力。理解并掌握這一策略,對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意義重大。
【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目標實現需要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初步學會從問題出發進行分析和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具有反思和舉一反三意識,提高分析、比較和簡單推理的能力;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從問題開始想的重要性,有根據問題分析數量關系的意識,難點在于知道問題的側重和準確分析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方法】采取自主探索法和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課堂參與興趣
設計問題:張明同學有丟三落四的習慣,他媽媽很生氣,于是給了張明10元錢去買橡皮,我們知道橡皮有大有小,有不同形狀和色彩的,它們的價格是不一樣的,假如讓張明就在1元和3元2種價格中購買。他怎么把錢都花光,最多可以買多少塊橡皮,最少只能買幾塊橡皮?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啟發引導。)
【設計意圖】關注生活,聯系生活,激起學生的生活體驗的導入能夠讓學生有參與和積極思考的興趣。這一問題設計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
二、啟發引導,推動自主學習開展
1.導入問題回顧
讓學生形成關注問題的意識,能夠審讀題目和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因為導入問題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思維能力要求還是比較高的。我們可以通過畫圖和分類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問題解決的步驟。
(多啟發學生表達,鼓勵學生們談談自己的解決思路。出示課題并簡單解讀題目。)
2.出示課本第27頁例1情境圖
讓學生說說圖片內容:小明和爸爸帶300元到運動服飾商店購物。讓學生完成“上衣有( )元和( )元兩種價格”、“鞋子有( )元和( )元兩種價格”、“帽子有( )元和( )元兩種價格”的填空。
設計意圖:重視學生讀圖的能力和捕捉重要數學信息的能力;引導他們初步掌握方法之后的簡單運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簡單運用能力。
3.問題展示
(1)提問:小明和爸爸買的是一套什么和一雙什么?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那么我們在題目的閱讀中,有什么思考和認識呢?(學生會發現所給的帽子的信息是多余的)
(學生計算、思考,并說出多種可能,教師相應板書。)
明確:買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因為價格不同,選擇方式不同,就有多種選法。因而購買之后剩下的錢數也是不同的。
(2)追問:小明和爸爸帶300元,買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學生同桌互相討論,指名匯報。)
師啟發學生小結:購買的商品價格最低,剩下的錢就最多。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通過問題生成互動學習情境并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和形成問題解決思路。
(3)追問:你能根據問題說出數量之間的關系,能確定先算什么嗎?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
組員匯報成果:
①剩下的錢是帶來的總錢數減去購物的錢,可以先算用去了多少元。
②求最多能剩下多少元,應該是購買價格最低物品,可以算出價格低的運動服和運動鞋一共是多少元。然后用總錢數去減。
(指導語言表述,啟發學生思考。)
③學生列式,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一共用去多少元?130+85=215(元)剩下多少元?300-215=85(元))
(4)拓展訓練,鞏固所學。
想一想:如果買3頂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上黑板演示)
明確:①最多用去多少元?24×3=72(元)②最少找回多少元?100-72=28(元)
三、回顧小結,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提問:在例1問題的解決中,我們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有什么體會和所得呢?
(學生自由發言,鼓勵有新的質疑和思考。)
師生一起小結:①要認真審讀題目,明白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信息;②研究題目的問題,思考題目與已知之間的關系;③可以從問題開始想,根據問題分析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④要根據題中的條件和問題,選擇分析問題的思路,準確理解和計算。
(學生在思路和方法總結中會出現條理不清,要引導準確合理表述。)
教學意圖:小結是升華,是學生具體問題解決的方法的落實,是教師授之以“漁”的重點。
四、反饋完善,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1.完成教材第28頁“想想做做”第1題
提問:根據題目的問題,我們可能得出其中的數量關系是什么?題目的解決中需要解決什么?
(發現題目缺少條件,引導學生發現題目問題。)
引導提問:
問題是“桃樹比梨樹多多少棵”,我們想到了什么?(有了這樣的數量關系,要求這個問題,還缺少什么條件?)
明確:在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時,關鍵是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完成教材第28頁“想想做做”第2題
提問:請大家認真觀察表格,說說從表格中我們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決題目中的問題?
提示:讀懂表格,明確計算的問題,獨立列式解答。
展示:讓幾名學生先談談自己的解題思路和計算方法。
啟發引導:要求出足球組的人數,要先算籃球組和田徑組的人數之和,再將總人數減去籃球組和田徑組的人數之和,即可求得足球組的人數。
設計意圖:注意分層教學,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機會,通過其他學生的解讀,讓后進生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
3.完成教材第29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并在交流中互相啟發,加深理解。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數量關系。
點撥指導:這兩題都要先算四個茶杯的總價。
五、反思總結,促進深入思考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