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瑞娟
摘 要: 對于“95后”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高校應適應時代需要,優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內容;契合學生實際,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途徑;多方合力配合,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環境。
關鍵詞: “95后” 高職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培育途徑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中國在吸取外來先進文化和技術的同時,國外腐朽落后的思想也被帶進來。“95后”高職學生思想還不成熟,價值觀正處于形成與發展時期,極易受到外來腐朽思想的影響。因此,在當前政治經濟形勢下,加強“95后”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適應時代需要,優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內容
1.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內容的針對性。
高職院校要準確把握“95后”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愿望要求,知曉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并根據不同學生價值訴求的差異確定社會主義價值觀培育內容。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第八章內容與時事政治結合起來分專題開講,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分別對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高職院校通過這種具體化、專題化、有針對性的教學,細化了內容,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主題,可有效強化教學效果。
2.順應社會發展變化,更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內容旳時代性。
隨著社會的變化發展,同一個內容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解讀和側重。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國情、世情、黨情、民情的發展變化不斷調整和更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突出時代性特征。如“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但在不同時期愛國表現和側重點不一樣。五四運動時,青年學生游行示威是一種愛國;抗日戰爭時期,投筆從戎,上前線殺敵報國是一種愛國;然而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只要世界是以國家劃分的,愛國就是一種永遠不過時的時尚。當今中華民族兒女子孫愛國的表現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任。
二、契合學生實際,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途徑
1.提高教師素養,發揮思政課堂教育主渠道作用。
根據教育部的要求,高職院校必須重點抓住《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三門課程的教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只有緊緊抓住課堂教學,才能有效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一方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素質。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思想政治素質過硬是思政教師有效駕馭課堂的關鍵。另一方面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職三門思政課中,為有效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師應結合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在了解“95后”高職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制作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形象生動的教學課件,吸引學生,采用如情境教學、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營造良好氛圍,發揮校園文化教育的載體作用。
校園文化不僅承擔著大學人文精神建設的重要職責,而且是道德教育的支撐杠桿,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載體。為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應貫穿校園文化建設中。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融入校園制度文化、物質文化、精神文明建設中。比如:高校制定各項規章制度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以制度形式讓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使之成為一種穩定的常態,真正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生活常態形式表現出來。另一方面校園活動的開展應把“95后”高職學生的特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起來,減少學生抵觸和反感情緒,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比如:以重大紀念日、節慶日等為契機,組織開展關于愛國、法治、誠信、友愛等主題的教育活動。
3.創設多種渠道,深入開展校內外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環節和有效方式。一方面高校學工、團委、宣傳等部門應積極創設條件,按照教育部文件的要求,規定相應實踐教學學分,并在經費、人員等方面予以支持,為在校內外組織開展不同形式、不同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基礎。另一方面高校結合“95后”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生活實際,引導高職學生從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四個方面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于個人層面的愛國,高校可組織學生到當地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等地方參觀學習,通過了解革命烈士的人物事跡和優秀品格,使大學生從革命烈士身上受到感染和啟發,由此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
三、多方合力配合,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環境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從人的本質中可知人無刻無時不處于社會環境中,并受其影響。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外各種社會思潮涌入中國,“95后”高職學生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環境極為重要,必須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積極配合,共同為“95后”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環境。
1.師生齊力,營造良好校園周邊環境。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過程中,高校肩負著重要職責與責任,一般比較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以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培育,但往往忽略校園周邊環境的影響。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95后”高職學生由于思想還不成熟、不穩定,特別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環境和因素的影響。因此高校周邊環境將直接并長期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為此高校應該與周邊商鋪做好育人溝通和協同工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提升文化品質,堅決不允許如黃、賭、俗等不健康內容存在。
2.家長配合,共筑良好家庭環境。
家庭是學生學習接受教育的起點,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言行舉止都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從出生開始就受到家庭環境特別是父母親的影響,在家庭環境中逐步成長并形成價值觀。可以說家庭環境因素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長給子女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很多家長誤以為學生去學校就能接受、內化學校要學習的一切內容,殊不知,恰恰相反,有很多價值觀是在家庭中養成的。家長應積極培育提高自我文化素質和修養,緊緊抓住子女價值觀形成的黃金期,在言行方面給子女做好榜樣和示范,營造良好家庭氛圍,為子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奠定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基礎。
3.社會環境。
對于高職“95后”學生而言,由于其特殊性格特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不僅需要高校、家長努力,還離不開社會環境。良好的社會環境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提供良好成長土壤,相反,惡劣的社會環境將帶來極其不利的后果。非但不能有效引導學生價值觀,反而把一些歪曲、錯誤的價值理念根植于學生的頭腦中。因此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構建和諧文明的社會環境。如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廣大人民群眾認知和認同,并因此形成良好的社會和諧環境。讓“95后”高職學生不僅在理論上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能在社會實踐生活中感受積極、正能量的存在。
4.網絡環境。
在信息化21世紀,人們的學習、生活、娛樂已離不開媒體網絡。網絡媒體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不可忽略的重要陣地。但是,近幾年來一些低俗化、娛樂化、庸俗化等傳媒報導嚴重影響尚缺乏判斷力的“95后”高職學生的認知,有可能滋生功利化思想,享樂主義、利己主義、金錢至上等觀點在一些學生身上存在。因此社會應該引導大眾傳媒,采用先進手段凈化網絡環境,網絡媒體應秉著為社會和公眾負責任的理念,積極弘揚真、善、美,讓假、惡、丑無處藏身,為大學生創造積極、健康、文明、和諧的網絡環境。
參考文獻:
[1]劉蘊蓮.論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5).
[2]錢昌照.高校培育和踐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路徑[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4(5).
基金項目: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院級自然科學、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立項項目《“95后”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現狀調查及踐行路徑研究》(項目編號:JZY2015KC01);2014年度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新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14SZ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