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明+王芳+葉穎俊++秦璐
摘 要: 地方醫學院校要深切把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基本要求,緊密結合地方醫學院校的具體實際,為實現地方發展及學校自身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關鍵詞: 地方醫學院校 服務型 黨組織建設 內涵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本文擬立足于地方醫學院校,探討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科學內涵,為進一步加強地方性醫學院校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前期研究。
1.“服務”與“服務型”的基本含義
查閱經典文集發現“服務”有做“勞務”解釋。勞務指以勞動形式而不是以實物形式為他人提供某種使用價值的經濟過程[1]。因而,從社會經濟學角度來講,服務應該是一個經濟過程,是在自愿平等原則的基礎上進行的有償活動。另外一本字典--《漢語大辭典簡編》中定義的“服務”指為社會或為他人利益辦事[2]。這是從純社會學角度解釋服務這一定義,《漢語大辭典簡編》認為服務是非功利性的活動,是一種以實現他人利益為目的的利他的無償活動。因此,可以認為在服務型黨組織語境中,“服務”應該是雙方自愿原則前提下的一種利他形式的無償活動。“服務型”指一類具有服務特征的活動模式,是一種把服務提升到政治層面的新型黨組織模式。
2.明確“黨組織”和“基層黨組織”的關系
“黨組織”這里指“中國共產黨組織”。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黨組織是中國共產黨依據自己的綱領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黨組織應該涵蓋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三個層次,而且每個層次的黨組織因定位不同,會有不同職能和工作重點。黨中央組織包括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及產生的中央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及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中央書記處和中央軍事委員會。黨中央組織負責縱覽全局,制定全國性大政方針,給地方和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宏觀指導。黨的地方組織主要負責黨的中央組織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與落實,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一般性政策、方案,分類指導各類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黨的基層組織即“基層黨組織”,基層黨支部是黨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干部的基層組織,是完成黨的各項工作任務的具體組織者和實施者。基層黨支部的工作效率、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支部班子的整體素質。因此,建設好基層黨支部領導班子至關重要,是黨組織充分發揮向心作用、積極為基層服務、推動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們要在根據基層黨員干部的分布情況合理設置黨支部的同時抓好基層黨支部班子建設。
3.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提出
2014年5月,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堅持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服務改革,就是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做好宣傳引導、統一思想工作,協調處理改革涉及的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組織動員廣大黨員和群眾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為推進改革貢獻力量。服務發展,就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凝聚發展力量,營造發展環境,提供發展動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服務民生,就是貫徹落實黨的惠民利民政策,為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創造條件,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主動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服務群眾,就是自覺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和群眾路線,即認真傾聽群眾意見,維護群眾利益。符合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契合基層實際需求,因而受到基層群眾的歡迎和好評,得到黨中央的肯定,并在越來越多的地方進行實踐推廣[3]。
4.地方性醫學院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內涵
“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是中國共產黨為了適應黨情國情而提出的全新概念,其內涵界定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也是深入研究的前提。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目的就是通過服務讓黨組織的服務風格更加彰顯,更好地為黨組織政治功能的實現提供可靠保障和動力支持,匯聚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強大力量。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根本是通過基層黨組織的有效服務鞏固黨的執政地位[4]。
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關鍵在于打造一支群眾觀念強、對群眾感情深、群眾信得過的基層黨員干部隊伍。黨員要自覺牢記宗旨、服務人民,干部要秉公用權、為民盡責。基層黨組織要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在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中彰顯自身價值和人生光輝。服務基層,就是地方性醫學院校的上級黨組織為下級黨組織配優領導班子,指導組織規劃,督促落實,協調解決下級黨組織工作中的困難;服務師生,就是要求地方性醫學院校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強化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能力,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將服務理念付諸行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網絡;服務社會,就是要求地方性醫學院校基層黨組織應立足本單位,做好各項服務工作,積極發揮智力、人才優勢,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做出更多優秀的科研成果,服務社會,產生幾何級的服務效果;服務黨員,就是要求地方性醫學院校基層黨組織在“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建立健全黨內關懷幫扶工作機制,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從政治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切實關心黨員,尤其幫助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和流動黨員解決實際問題,增強黨員的歸屬感、光榮感、責任感,激發黨員服務群眾的內在動力[5]。
地方性醫學院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雖然“服務”是中心內容,但并非可以舍棄教育、監督、管理等其他工作內容,而應以服務帶動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圍繞服務展開,使服務既得到有力支撐,又能促進一般工作落實,使基層黨組織的各項功能、職責不偏不廢。
參考文獻:
[1]《經濟大辭典》編輯委員會.經濟大辭典[M].北京:團結出版社,1994:1510.
[2]《漢語大辭典簡編》編委會.漢語大辭典簡編[M].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1998:2580.
[3]《古漢語字典》編委會.古漢語字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178.
[4]王志永,許法根.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研究——以Z大學為例[D].浙江杭州,浙江大學,2015,5.
[5]余靈芝,劉圣陶.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研究[D].湖南湘潭,湘潭大學,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