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誠磊
摘 要: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直接影響了學習,越來越多的孩子只顧埋頭題海,加上父母的殷切希望,鮮有時間停下腳步敞開心扉。相反,他們更愿意在大部分時間保持沉默,不惹事也不主動,給人一種“多一事不如省一事”的感覺,這種狀態對于學習十分不利。
關鍵詞: 沉默 口頭表達 積極思考 學習效率 學習狀態
上學期期末,因為監考,偶然看到的語文作文題讓我思緒萬千。作文題目屬于常規半命題:?搖 ?搖是金,后面提示可以在橫線上填母愛、友情,等等。老師認為后面的提示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反而有點限制學生的想象發揮,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許多學生沒有跳出這個框框,寫出獨有的想法,不得不說是個遺憾。但是本身這個作文題確實非常不錯,至少在我看來能夠引發許多思考。
看到這個題目,我腦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現出“沉默是金”這個詞語。它在正規詞典中并無釋義,是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成語。語出《論語·為政》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現在多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及處事方式,即沉穩的人默默思考獲得成功。我也十分認同這個觀點,但是突然反過來想想,不沉默難道就不是金了?又聯想到孩子們的學習狀態,大部分都很沉默,但是唯獨缺少發光的“金”。這樣的現象讓我閃現出了“不沉默才是金”的念頭,是的,在學習中,我們不要沉默。
在我的班級中,小陳是個很沉默的孩子,課上一眼望下去幾乎會把她忽略,似乎沒有存在感;下課了,不少學生一改課上沉默寡言的形象,與好朋友侃侃而談,但是她連下課都不怎么說話,更別提與人交流了。這個孩子給人的印象就是乖,什么事情都不用老師費心,她自己都會去做,但是做得怎么樣呢?結果并不是很好。一次課堂上,我提問學生回答,心想要找找平時不怎么舉手的學生,看看他們到底是否真的聽進去了。小陳被我點到,出乎意料的是她剛站起來臉就“刷”的一下紅了,直蔓延到耳根,似乎從來沒有被這么多同學注視過,十分害羞,這也是太過于沉默的原因。結果等了許久也不說話,為了不影響下面的教學,我只能讓她先坐下聽,再另外找積極發言的孩子。這樣一個小插曲對于小陳來說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平復,那么可想而知她的課堂學習效率如何了,所以學習成績一直以來都是上不上、下不下的。她的沉默并沒有給她帶來金子的光亮和引人矚目。
相反,文文是班級里的“說話大王”,無論上課還是下課,只要被他抓住機會,就要說上幾句才肯罷休,甚至連別人的聊天他都能插嘴進去,嘴上功夫十分了得。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上課,我轉身板書課文重點內容,但是耳邊總是會傳來學生的竊竊私語聲,這樣的學習態度讓我很惱火:這么重要的時刻不認真做筆記居然還有心思講話。我猛地轉身,就發現文文正和隔著一條過道的學生講話?!澳銈冎v什么呢,這么開心?”聽了這話,文文發現我在看他才轉過頭坐端正。問題解決了,我便繼續板書,結果又有聲音,抓住的還是他。課下就更不用說了,整天就是講話講話講話,像只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個不停,都沒有空余的時間做作業,結果可想而知。這樣的不沉默不是金。
那么什么樣的不沉默才是金呢?我也開始追問自己,開始思考。經過一段時間的課上觀察和課下聊天,我發現本年級一些較為優秀的同學都有著某些共同的特征:他們舉手都是十分積極的,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無論自己的想法是對是錯,他們都勇于起來表達,并且樂此不疲,更有甚者能夠舉一反三,其實這都說明了一個問題,也是學習最關鍵的——思考。我認為真正的不沉默不是信口開河、胡言亂語,說得天花亂墜,而是思考之后發出的屬于自己的聲音。只有這樣的不沉默,才是金,才會在學習之路上閃爍耀眼的光芒。
我覺得想要做到這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不沉默是積極思考
學習最關鍵的是學會思考,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才是通過學習知識最終需要掌握的。通過思考,把不懂的知識化為自己的儲備,這樣何愁學習不上進?何愁學習效率不高呢?我認為積極思考才是學習最需要的一種態度,也是不沉默的基礎。通過前面的觀察,尤其是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我發現優秀同學不一定是最先舉手的那一批,反而一個個都有些沉默,遠沒有其他一些學生熱衷舉手。但是等大家都回答完畢,高下立判,無論是答案的語言組織還是思維深度,都是不可同日而語,哪個回答更有價值顯而易見。我們班級就有回答問題非常積極的小楊同學,可以說只要老師提問,他基本就會舉手,有時甚至是老師剛把問題說完,他便已經舉起手了??墒钱斔酒饋砘卮鸬臅r候,總是說得結結巴巴,前言不搭后語,自己都沒有理清楚思路,更何況是其他聽的同學呢,更是云里霧里。這樣的積極便是缺乏思考的結果,就算再多舉十次百次,似乎也沒有大用處。雖然積極舉手我們應該予以肯定和鼓勵,但是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積極思考,這樣的不沉默才真正有用。
二、不沉默是勇于表達
只有思考,沒有表達,也是空的,最終思考需要化為流利的語言,表達出來。有不少學生都是積極思考的,也能夠組織好自己的語言,但是羞于起來表達,即使有著不錯的想法,卻缺乏一種一往無前的勇氣展現自己,這樣就埋沒于人海之中,不經歷磨煉如何能閃耀迷人光彩。小雨是個很文靜的學生,學習也十分穩定,做事很讓老師放心,但是唯一不好的便是幾乎不舉手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根本沒有引起老師的注意,白白喪失了證明自己的機會,讓人覺得非常惋惜。有想法,就應該勇敢地說出來,不說出來,怎么知道自己的思考方向是對是錯呢?學習本就是查漏補缺的,全都會了何來學習一說呢?這樣慢慢修正自己的錯誤,才會越來越好,總會有發光的一天。
三、不沉默是持之以恒
“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才能實現我們心中美好的理想”。來自于《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少有人能夠做到。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年少時,開學第一天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在上課時對所有學生提出一個要求:每個人盡量把胳臂往前甩,再往后甩,并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誰做不到?可是一年之后,蘇格拉底再問的時候,全班卻只有一個學生堅持下來,這個人就是柏拉圖。再簡單的事,堅持下來都是不簡單的,學習更是如此。不少同學本來都是很積極的,尤其是低年級的時候,但是隨著年級升高,反而積極性越來越差了,也不愿意認真思考,最后結果是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態度隨便,學習成績每況愈下,讓老師、父母操碎了心。這就是沒有持之以恒的結果,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只有把基礎打扎實,學習習慣培養好,才能做到不沉默。
現在的學習,僅僅沉默已經不夠了,我們更要用積極思考、勇于表達、持之以恒發出屬于自己的聲音,使自己閃耀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