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 要: 自主與合作是適用于中職學生心理特點、內部認知結構和認知水平的學習方法之一,有效彌補了中職生個人學習能力不足的特點,使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提升個人學習能力,對中職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當前中職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討論了基于合作的課堂教學創新,旨在為廣大中職教師提供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 中職自主學習 課堂教學 合作學習
近年來,合作學習模式在基礎教育中應用廣泛,效果明顯。它以“互動”為傳遞教育信息的主要方式,以“合作”為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將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進行充分融合,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心理規律,通過各種途徑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情緒,保障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呈現多維度、多元化的特征,其中既包括師生合作和生生合作,又包括學生與問題、知識、學習環境、學習方法之間的互動合作。本文立足于中職課堂教學,以合作學習為研究對象,梳理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自主合作學習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便探索優化合作學習的創新思路,為廣大中職教師實施更有效的合作學習提供有益的建議。
一、當前中職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互動學習中缺乏做的環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應該是“教”、“學”、“做”的三者統一,“做”是整個教育的核心。教師只有拿“做”來“教”,學生只有拿“做”來“學”,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與“學”。自主合作是中職學生一種自主學習活動的體現,是通過學生的“想學”與“堅持學”兩種意愿實現學習的跨越,因此如何通過“做”“催發”學生的這兩種意愿,指導學生學會互動,才是自主合作的核心所在。然而,當前很多中職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時將視野置于如何自主層面,使學生與合作對象之間建立聯系,而忽略合作過程中“做”的環節,導致教育重心偏移,側重理論而忽略實踐。
2.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合作學習“形式化”是當前中職課堂教學中的突出現象,在實踐中主要具有兩個特征:一是合作學習的形式單一,例如,在互助合作學習活動中,經常只采用“同桌之間”的互助合作形式,這在很大程度降低了學生互助合作學習的效能;二是缺少互動學習的活動載體,有些中職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過程中,直接將要探知的問題或學習的要求“和盤托出”,不注重自主與合作學習活動載體的創設,未能在如何創建有效的學習情境上下工夫,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學生之間的合作缺乏有效的實踐平臺,降低合作學習的成效。
3.學生缺乏合作學習的主動性
學習情感是學習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部分學生在合作學習活動中經常表現出消極應付的學習狀態,嚴重削弱合作學習的實施與效果,導致很多學生成為被動聽從教師安排的“工具”。此外,合作學習過程實際就是自主學習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和共同進步的發展過程。由于部分教師未能在合作學習中發揮主導作用,只重視合作活動過程的開展,忽視學生合作學習活動階段性的指導和評價,從而進一步降低學生對合作學習的主動性。
二、中職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創新研究
1.精心設計互動學習的問題
在實踐中,合作教學的問題設計應突出三個重點。
一是突出教學熱點,選擇大部分學生熟悉、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進行互動,這有利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觀點,如果問題生僻、學生不熟悉,合作就可能開展不起來。一些較大或持續時間較長的課程,熱點合作問題還可以提前告訴學生,讓學生預先有準備。
二是突出教學重點,這關乎學生素質能力的養成,教師必須把握重點、難點,使選擇的合作問題具有重點價值,同時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生成知識,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突出教學疑點。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容易生疑的知識點設計問題。對于疑點,學生往往比較敏感,圍繞疑點問題開展合作,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換來學生心態的開放和創造力的激活。
2.精心選用合作學習的類型
合作學習的類型很豐富,也各有特點,按形式結構分類,合作學習主要分為四個類型。
一是精選案例式合作,即運用多媒體等手段呈現精選個案,請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嘗試提出解決方案,勘校正誤,設置懸念,然后抓住重點、熱點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為理論知識。一般程序為案例解說——嘗試解決——設置懸念——理論學習——剖析方案。這種方法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環環相扣,對錯分明,印象深刻,氣氛活躍。缺點是理論性學習不夠系統深刻,典型個案選擇難度較大,課堂知識容量較小。
二是主題探討式合作,主題是合作學習的“導火線”,圍繞主題展開教學雙方的合作,有利于達到教學目的。其方法一般為拋出主題——提出主題中的問題——思考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歸納總結。這種方法主題明確,條理清楚,探討深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缺點是組織難度大,學生所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會影響教學進程。
三是多維思辨式合作,把現有定論和解決問題的經驗方法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指出優劣加以完善,還可以有意設置正反兩方,在爭論中尋找最優答案。一般方法為解說原理——分析優劣——發展理論。這種方法課堂氣氛熱烈,分析問題深刻,自由度較大,但要求教師必須充分掌握學生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水平,并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具有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
四是歸納問題式合作,即課前針對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問題,歸納合作問題。教學開始,教師向學生拋出問題,讓學生廣泛思辨、爭論,最后達到熟悉所學內容的目的,同時開闊思路。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但對教師備課的要求較高。
3.創造良好的課堂合作學習環境
根據學習環境的涉及要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是有效帶動學生與環境互動、提高他們學習效率的重要舉措。
第一,要創設良好的物理環境。教室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教室所處的位置、形狀、大小、教室內座位的編排、各種教學媒體的安置等都應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合理安排。寬敞、明亮的教室符合中職生的心理需要,能夠掃除學生心中的雜念和陰霾,因此教室布置必須明亮簡潔,通風良好;同時,純白色的教室色調會影響學生的視力,因此,顏色布置可適當采用乳白、乳黃等對視覺刺激較小的色調,以營造安靜、平和的學習氛圍。
第二,要創造豐富的資源環境。在傳統教學環境下,學生的課桌上往往堆放大量學習書籍和材料,以滿足學習的需要,嚴格來說,這種環境設置是不可取的,它會給予學生莫大的心理壓力,削弱學生的學習效果。消除這一弊病的有效手段是在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資源的同時,將學習資源數字化和信息化,如利用多媒體設備,將大量書籍信息進行數字處理,使學生時時感受到它的存在,又不會對他們造成視覺沖擊,增加心理壓力。
第三,要創設良好的技術環境。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將傳統教學模式轉化為多媒體教學模式,通過導航機制的運行,讓學生在技術媒介的引領下快速、高效地學習。同時,為學生選擇合適的認知工具,擴大學習渠道,如以班級為單位,設立班級互聯網平臺,引導學生以互聯網為媒介進行多元互動。
第四,要創設良好的情感環境。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基礎是人與人的情感,一線教師應該把握學生的情感傾向,引導學生以情感為媒介進行合作和互動,創造良好的情感環境。比如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開展一項活動來培養彼此的情感,也可定期舉行小組競賽,培養小組成員之間的情感,營造以情感為主體的“班級文化”,使學生揚長補短,在情感引領下提升班級的凝聚力。
總之,新課程下的中職課堂應該是一個多彩的、靈動的、充滿活力、充滿交流與互動的新課堂,只有創造積極的、互動的合作環境,才能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合作學習的魅力,讓他們在課堂中體驗到自信、樂趣,從而樂于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共同成長、共同發展,讓中職課堂魅力四射、活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