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晏
【摘要】播音員的任務就是將語言文字變成有目的、有對象、有態度、有感情的有聲語言傳達給受眾,如何使播讀的新聞入耳、入心、入腦,既能很好的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又能很好的接地氣貼近市民生活實現溫情播報,需要具備很多的努力和積淀。
【關鍵詞】播音員;用心;播報
當媒體實現多元化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對媒體的傳播效果的要求提高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現在受眾的審美情趣和感覺越來越高了,眼界也越來越寬了,一臺終端設備,輕輕一動手指就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快速的傳播出去,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媒體介質發生巨變的爆發期,相應的對傳統媒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新聞播音員也在想盡辦法適應現在越來越挑剔的受眾的需求,服裝發型、肢體語言、播報的語態等等,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并且隨著播音員走轉改、下基層經歷的不斷增加和積累,已經逐漸改變以前那種看稿發聲的狀態,在節目中越來越融入了情感的因素,“走心”的狀態受到了受眾的喜愛,和受眾的距離感也越來越小。
新聞播音員的角色相對特殊,沒有更多的自我發揮的余地,這是由于節目的性質決定的。新聞節目的權威性、公信力必須嚴格體現,主持人的莊重性,語言的規整性,發生口誤的機率性都有嚴格的規定,這是行業的基礎要求,也是播音員相比于其它節目的主持人要求更嚴格的原因。但是在創作的過程中如何達到更高的水平,在一定的框架要求下實現“用心”播報新聞,這也是與時俱進的要求,否則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就會大打折扣。
那么如何做到用心,是需要一定的儲備的。
一、電視新聞播音員的心理狀態與情感狀態的提升
在播音員拿到稿件的那一刻開始,一系列的狀態反應就開始出現了,對稿件的梳理分析,理解等等,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一系列的心理變化。這種播音心理的準備過程是一種摸不到、看不著,確讓受眾直接感知的東西,它清晰的發映出了播音員的社會閱歷,知識結構和人文情懷。這也是為什么一些播音員非常受人喜愛,而一些播音員一出聲就會讓人覺得特假的原因。
電視新聞播音員的新聞播報,是一個聽覺和視覺的綜合體,除了要把握新聞的播報主旨,還要配合好畫面的內容,形成一個完美的組合,這種心里的暗示和情感的融合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電視新聞播音員良好心理狀態的獲得,是一個動態的運作過程,它要求播音員必須要有極強的帶入感,要以新聞畫面中的隨時變換情景調整自己的心理變化,使其帶動情緒,進而不斷調整自我的心理變化狀態以適應內容呈現。
雖然現在地方臺的播音員、主持人也在進行走基層等活動,但是由于現實狀況及人員調配的問題,深入生活的力度顯然不夠。再加上現在年輕播音員對生活和行業的理解不深入,會造成一定時間段播出新聞稿件不能用情、用心,兩張皮的現象。不深入生活,不了解社會,播出的新聞稿件就不會觸動人心,就不可能有生命力。
二、播音員的“智匯”的過程與感受理解力的提升
“智匯”的過程,是一個人智力與才能匯聚的綜合體,是由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和吸收社會生活綜合知識能力的一種匯聚過程。如何領會生活的細枝末節,如何洞察社會的前進腳步,如何把生活中的聲音體現在自己的邏輯思維當中,這是一種能力。新聞工作者是社會進步的守望者和傳播者,播音員作為最后的呈現者,肩負的責任重大。所以提升自己的“智匯”能力,是實現稿件更好傳播的關鍵之一。
有了了解,才能有具體的感受,感受是一個復雜的心里變化過程,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任何美好的事物你不去親自了解就不會有深刻的感受,就像望梅止渴,如果你從來沒有吃過梅子,就是看到它你的嘴里也不會分泌出更多的唾液一樣。
“智匯”是基礎,感受是關鍵,播音員只有具備了“智匯”和感受的心里儲備,才能在看到文字、播講稿件時胸中有物,揮灑自如,從而有針對性地表現出稿件的精神內涵,才能走心,受眾才會認可。媒體的傳播價值才會得到體現。
三、播音員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技巧也是心理的一種暗示
用聲音去打動受眾和吸引受眾是播音員的終極要求,一名優秀的播音員不僅是新聞的播報者,更是稿件內核的體現者和價值導向的引導者,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嫻熟的表達技巧是必須具備的行業要求,當我們面對鏡頭或話筒時,才不用擔心語言上的缺陷對我們心理上的不良暗示,也才能全神貫注、自信自如地投入到稿件創作當中去。不然總會顧頭不顧尾,影響到稿件的二次創作。播音員的創作空間是十分有限和狹小的,是在編輯記者完全創作結束后的再理解,看似簡單,能夠完整處理好確屬不易。這就要求播音員在播報時把握住聲音、情感、節奏、語氣變化的幅度與界限,使文字與電視畫面和諧統一,從而保持新聞播音在各種不同階段、不同條件下的適應度和飽和感,盡量將新聞事實通過播音員客觀真實而又不失政治立場地展現給觀眾。
四、非語言傳播是電視新聞播音員用心播報的體現之一
電視新聞播音員,雖然面對的是鏡頭,但是鏡頭背后確實一個個鮮活的受眾,雖不是面對面,但形式背后的結果卻是面對面。而播音員的非語言傳播特性當中組成部分,往往也是新聞傳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非語言傳播包括播音員的面部表情,眼神透露,肢體語言、服裝特點,化妝技巧等,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了播音員的個人價值和審美情趣和用心程度等,這都會影響新聞整體的傳播效果,這種“非語言傳播”渲染著整個電視新聞節目的色彩,體現著它的整體基調,在整個電視新聞節目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被受眾所關注。電視新聞播音員傾力于非語言傳播的關注和提升,是一名電視播音員自身修養和對受眾尊重的體現。
五、用心學習,才能用心播報新聞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是對學習的一種要求和肯定,由于自媒體時代的普及和泛濫,能靜下心來鉆研學習似乎依然成為了一種奢望,但是學習是新聞播音員的必修課,也是更好勝任新聞播音工作的一個要求,它和播音員的長相一樣,是很直接呈現在受眾面前讓大家評判的。不可否認,現今處于娛樂至死、效益至上的階段,想一夜成名的居多,但是作為黨的喉舌的播音員,不斷學習既是更好完成工作的修為,更是內心精神狀態的修為,這一點馬虎不得,不然滿屏幕出現的知識“小白”就不足為奇。媒體是傳播正確價值觀和正確輿論導向的地方,自己胸中無物,傳播效果可想而知。
用心播報是一種要求,也是播音員的必備,用心、用情、用責任是做好新聞播音工作的一把標尺。
參考文獻:
[1]程詩玨.播音主持如何掌控電視新聞播音之技巧[J].中國傳媒科技.2013(06)
[2]尹航.電視臺新聞節目主持人業務能力的提高策略[J].新聞傳播.2015(03)
[3]安蕭宇,王鵬.播音員主持人創意自我效能提升的途徑[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10)
[4]楊子涵.論高水平播音主持人的培養和打造[J].新聞傳播.2014(08)
[5]薛陽樂.淺談播音員主持人心理素質的培養[J].新聞研究導刊.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