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梅 孫建麗
【摘要】隨著大數據更多地進入公眾視野,并逐步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后,這一用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也同樣運用到政府管理中。本文將通過分析大數據為政府職能轉變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提出政府應該從技術、法律、意識層面著手更好地應對大數據對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戰,以不斷提高我國政府治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
【關鍵詞】大數據;政府職能轉變;挑戰和對策
1大數據對政府職能轉變帶來的挑戰
大數據的迅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政府原有的管理模式,對政府和政府管理者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價值,全面分析大數據對政府職能轉變的挑戰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顯得尤為迫切。
1.1 對政務信息數據開放程度偏低提出挑戰
大數據的來源豐富而多元,其中有關政府部門和企業部門等傳統數據占據了很大比例。政府作為管理國家公共事務的機關,其數據的嚴密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府收集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人們從出生開始,各種登記紛至沓來,從戶口、學籍、婚姻到稅收不一而足;此外,公民還有義務配合全國人口、經濟等方面的普查。顯然,在所存儲的數據中,政府及其下屬機構所占據的數據是所有信息當中質量最高的。大數據為增強政府數據開放程度提供了便捷的平臺,可大大降低政府職能履行的成本,促進政府、企業和公眾之間的良性互動。顯然,目前不少政府的服務觀念還無法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需要。
1.2對政務信息有效數據利用率不足提出挑戰
目前,我國大數據行業發展如火如荼,然而有效數據的利用率卻不盡如人意。據新華網2013年報道,大數據有效利用率僅占1% ,大量數據的商業價值被嚴重浪費。政府數據呈碎片化狀態,政府內部機構數據分割和條塊化現象嚴重,部門之間數據流通不暢,政府各部門缺乏整體性系統性的數據意識,處理和挖掘數據的能力比較薄弱,數據利用率低下。
1.3 對政務信息安全隱患提出挑戰
任何一項新技術都存在被濫用的風險和可能。據預測,2018年用戶信息終端將全面移動化,每個用戶平均擁有1.4臺接入網絡的移動設備,38%的用戶將攜帶個人移動設備辦公,這將催生海量的移動應用和數據。大數據在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對用戶的隱私也構成巨大的挑戰,一旦數據被人為污染,不僅對政府決策與職能履行產生深遠的影響,也影響到所有決策的利益方。
2大數據給政府職能轉變帶來的機遇
大數據有利于政府部門便捷、全面、深入地把握服務對象的需求,更有針對性地履行政府職能。從戶籍制度改革、不動產登記制度改革、審批制度改革,再到征信體系建設大數據,正廣泛應用于政府職能履行全過程,為政府職能履行與科學決策創造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2.1 為政府機構改革提供的技術支持
行政機構是政府職能履行的物質載體,行政機構設置必須符合政府職能履行的需要。當前,我國政府機構過于龐大,機構職能交叉重疊現象比較嚴重,所以作為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外在支撐,政府機構改革勢在必行。大數據的來源廣泛且靈活,政府可以利用其巨大的數據來源與先進的政府數據資源管理技術,對政府各部門的工作效率和運行情況進行深度分析,厘定其職能,先調整宏觀調控部門、專業經濟部門、社會服務部門、執法監督部門和社會中介組織的比例,再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調整各部門的職責權限,明確部門分工,克服多頭管理。基于數據的有效性而做出的政府機構評估可以大大提升其分析結果的信度與效度,為合理設置政府機構、轉變政府職能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2.2 整合政府信息資源,變無限政府為有限政府
我國行政改革歷經幾十年,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各種改革思想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無論是西方的還是中國本土的觀念,對于改革都一再強調政府的職能不再是無所不包,而更應該成為管理和解決社會公共事務的掌舵者。以往政府各部門依法取得的統計數據和行政記錄都會報送統計部門進行匯總和評估,但難免出現報表多、亂和數出多門現象。大數據能把政治、經濟、社會和各種資源匯集到一起,打破政府與外界信息閉塞的狀態,使政府與各組織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實現政府與各社會組織跨部門和跨領域合作,并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適時釋放掉一些不必要的管理權限,給非政府組織更多的處理社會事務的權利,真正實現無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轉變。
2.3 以數據為支撐打造智慧型政府
政府由重管制向重服務轉變,一直以來是行政改革和發展的目標,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要求政府更加注重社會公共事務的治理和加強與更好地服務公眾,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中的非結構化數據,如通過互聯網上的電子郵件、新聞、微博、視頻網站等了解社情民意,并有針對性地改進政府服務,建立統一的兼具政務信息網上公開、投資項目網上審批、社會事務網上辦理、公共決策網上互動、政府效能網上監察功能的辦事平臺,打造智慧型政府,為廣大市民和企業了解信息,辦理事務,提供便利。
3基于大數據對政府職能轉變對策的研究
舍恩伯格在其著作《大數據時代》中向我們闡明了大數據存在的重要價值和意義,書中以谷歌德成功預測了未來可能發生流感的案例作為開篇,表明通過對數字背后所隱藏數據含義的分析預測到未來發生的事情,也側面反映出大數據的價值在于其預見性和可研究性。政府職能的轉變很大程度上在于政府管理手段和方式上的改變,這些都有賴于技術上的重大變革,所以大數據時代所帶來的思維變革、商業變革和管理變革對于政府管理來說也同樣適用,基于此探討政府如何應對大數據帶來的挑戰則顯得尤為必要。
3.1加快信息數據立法,從法律上為大數據安全提供支持
大數據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變革,現在基本不用外出,個人的衣食住行都能通過網絡解決,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舒服,對各種先進技術的使用越來越多,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隨之增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有安全的互聯網才是美好的互聯網。大數據最大的挑戰就是對用戶隱私的挑戰,尤其是政府數據的安全性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是目前技術的一大難題,所以有必要從立法、制度和提升安全技術軟件方面加強數據監督管理。
3.2提高政府公務人員的數據意識
政府公務人員的素質高低對政府職能的履行好壞至關重要,在這個科學技術不斷更新的時代,公務員自身知識素養也必須更新,才能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不斷變化。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受體制環境的影響,傳統的數據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并且目前的數據分析技術和分析能力已無法滿足當前數據分析的需要,因而需要更加專業化、細分化和精確化的數據分析能力。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對數據管理統計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十分重視,對在職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知識更新已經納入國家法律體系加以固定,使這項工作真正做到了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政府統計也因提供高質量的統計數據受到社會公眾的普遍信賴。①因此,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更需要培養公務員的數據思維和引進具有這方面技術的相關人才,政府也可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逐步探討出一套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提高政府公務人員的專業素養。
3.3加強對數據資源的挖掘力度,提高數據有效性
盡管我國數據資源比較豐富,但分布比較分散,技術方面也較國外落后,目前中國高端數據挖掘技術已被國際大廠商占據,那些真正理解大數據價值挖掘的企業和人才并不多。②并且,大量數據存在于不同地點的數據庫中,每進行一次政府數據挖掘都需要收集一次數據,并完成大量的數據轉化工作,數據才能成為真正有用的信息。而數據挖掘在公共管理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如電子政務領域、政府績效管理領域和公共危機管理領域,其內容涉及到人工智能領域及其學習、知識發現及數據庫領域的數據倉庫、聯機分析處理、多維數據庫等方面,被認為是解決目前企業信息系統中普遍面臨的數據豐富而知識貧乏問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③所以,針對目前有效數據的利用率不足問題,政府部門應該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重視對傳統數據的深度挖掘,對橫向和縱向信息進行系統整合,建立統一的數據處理平臺,提高數據的有效性,這對政府決策將提供重大的信息化保障,有利于決策的科學化,也可進一步提高政府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
注釋:
①王鵬,我國政府公共管理統計數據質量管理初探[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2).
②吳小紅,劉云.運用swot分析法探析中國大數據市場發展現狀和應對策略[J].經濟管理,2013(9).
③劉典文,數據挖掘技術在公共管理領域的應用[J].行政論壇,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