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SWOT工具,對“互聯網+”大潮下的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進行了分析,從高校創業教育的角度,從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出發,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筆者認為,在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上,可分為技術類、經濟類、管理類和法律類,在教學方法上,可采取課堂式、實踐式和校企合作式三種方式來推進大學生“互聯網+”創業教育。
【關鍵詞】SWOT分析;“互聯網+”;創業教育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概念,此后“互聯網+”大潮下的大學生創業再次進入了快車道。
一、大學生 “互聯網+” 創業SWOT分析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具有多方面優勢和多重機遇,也面臨著種種劣勢和威脅。
(一)優勢(Strength):在校期間,大學生通過學習,能夠較為系統地掌握創業所需的相關知識,加之精力充沛,能承擔得起創業階段尤其是創業初期對體力和腦力高負荷的要求。
(二)劣勢(Weakness):主要表現在經驗缺乏、資金不足和整合不力三方面。
(三)機遇(Opportunities):互聯網網民眾多,創業所需的技術呈指數型增長, “互聯網+”創業門檻低、創業項目多。計算機和網絡的技術演進過程則遵循摩爾定律,計算能力呈指數型增長,而費用呈指數型下降,這就意味著大學生在“互聯網+”大潮中創業的門檻將越來越低。
(四)威脅(Threats):“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業面臨著來自法律、網絡安全和網絡欺詐等眾多的不利因素。互聯網具有無邊界性,信息傳播極為迅速廣泛,一不留神就可能會觸碰到法律問題,對大學生的創業造成不利影響。
從高校角度來看,在“互聯網+”大背景下進行大學生創業教育,需要側重于彌補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劣勢,化解法律和網絡方面的威脅,重點應從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入手,創新性地對大學生創業教育進行變革。
二、從課程設置上推動大學生“互聯網+”創業教育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任重道遠,有必要進一步優化傳統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從思維養成上對大學生進行廣泛、深入的創業教育,在這方面可參考查理芒格的“格柵理論”,將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式聯系起來,建立起融會貫通的思維方式。在具體課程的設置上,可分為技術、經濟、管理和法律等四個大類。
(一)技術類課程設置
“互聯網+”背景下創業,需要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在技術類課程的設置上,需要突出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電子商務等當前的熱門專業,以及信息化發展史等對互聯網發展趨勢研判具有一定幫助的專業,讓大學生在創業之前就厘清相關概念,并能找到自己的創業定位。
(二) 經濟類課程設置
經濟類課程包括金融、財務、會計、審計等,通過對這類課程的學習,幫助大學生在創業之前掌握必須的相關知識點,有助于大學生找到創業中的財務問題,化解創業中碰到的融資困難。
(三)管理類課程設置
管理類課程包括企業管理、客戶管理、營銷管理、組織行為學等。在內部管理上,側重于企業內部的崗位職責、現代經理人制度、員工行為及心理等;在外部管理上,側重于市場分析、客戶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應通過內外部管理的學習,幫助大學生掌握創業過程中必備的管理技能。
(四)法律類課程設置
法律類課程包括合同法、勞動法、知識產權法、訴訟法等,旨在化解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可能碰到的法律問題。
三、以多樣化教學方法推動大學生“互聯網+”創業教育
除了課程設置,高校推動大學生在“互聯網+”大潮中創業,還需要注重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結合傳統的教學和互聯網教學方法,大致可以將“互聯網+”大潮中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分為三種主要的教學方法。
(一)課堂式。這種方式以傳統的課堂教學為主。通過課堂上系統的知識傳授,幫助大學生掌握創業必須的理論知識;通過案例分析,避免創業過程中可能陷入的誤區,汲取成功經驗,有助于縮短創業摸索過程。
(二)實踐式。這種方式主要依托于高校設立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或創業園區,對具有市場前景、可操作性強的項目進行孵化培育。在孵化過程中,采取現代企業管理方式,對項目進行完全的市場化運作。
(三)校企合作式。這種方式既可以采取學校出項目和人才,企業出資金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企業出項目和資金,學校出人才的方式進行合作,其優點在于可以充分借助企業已有的平臺和規模,讓大學生在創業之初就具備一定的資金和渠道,減少走彎路的試錯成本。采取這種運作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事先需要明確學校、大學生團隊和企業之間各自的職責和權利,包括股權分配,以減少創業過程中的摩擦和矛盾。
教學方法可根據學生的不同階段和年級因人而異,對于本科階段的大學生而言,大一和大二階段可以多采取一些課堂式創業教育,進入大三和大四階段,則要以實踐式和校企合作式創業教育為主,對于研究生階段的大學生而言,由于他們已具有較好的自學能力,可以直接進入實踐式和校企合作式創業教育,一些基本知識可以讓他們在課外通過自學的方式積累完成。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
[2] 薩利姆·伊斯梅爾,指數型組織,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版
[3] 彼得·戴曼迪斯, 富足: 改變人類未來的4大力量,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版
[4] 彼得·戴曼迪斯,創業無畏,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版
[5] 彼得·蒂爾,從0到1: 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月版
[6]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8] 孫玥、解長福,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對外經貿2011年第12期
[9] 左殿升、李兆智、劉澤東,國內外大學生創業教育比較研究,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10] 顧曉春、劉博敏,應用技術型高校創業教育的對策研究,改革開放2011年第20期
[作者簡介:毛艷華,女,1981年生,寧波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