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摘要:設計是為了達成有意義的次序而進行的又意識而又有富于直覺的努力。人人都是設計師。每時每刻,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設計,設計對于整個人類群體來說都是基本需要。任何一種朝著想要的、可以預見的目標而行動的計劃和設想都組成了設計的過程。純藝術與現代設計是藝術范疇中的兩種不同的藝術形態,是人類所創造的,為人類不同需要而設立,各有所長,各有分工,互為關系得藝術門類。
關鍵詞:藝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TU1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078-01
一、何為設計
設計的含義從廣面的角度來理解,設計即心懷一定的目的,并以其目的的實現作為目標而建立起的方案。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設計是一個戰略整體或系統工程中的重要環節,在這個整體的戰略或系統中,設計與其他要素一樣,既是獨立的能動因素,也是與整體達于和諧的環節。我認為設計是一個計劃,是一種取舍,是對已有物品的更新使其功能更完善,是借助外來物來達到目標的一種手段。設計是科學,藝術與經濟這三種人類文化的有機結合,它不等于這三種文化的全部,但好的設計必然是三者的結合。科學是成就一個好設計的前提,而藝術則是造就一個好設計的靈魂,經濟是完成這項設計的基礎。在維克多·帕帕奈克的《為真實的世界設計》中這樣為設計定義,設計是為了達成有意義的次序而進行的又意識而又有富于直覺的努力。人人都是設計師。每時每刻,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設計,設計對于整個人類群體來說都是基本需要。任何一種朝著想要的、可以預見的目標而行動的計劃和設想都組成了設計的過程。在巴克敏斯特·富勒為《為真實的世界設計》中寫的序言說到。在他看來,“設計”這個概念既是一個沒有重量的哲學概念,又是一種物理模式。他傾向于把設計分為兩類,有些設計是主觀的經驗,也就是說,這些設計影響他并產生的是一些偶然性的東西,而且常常是下意識的反應,與此相對的設計則要求他要對客觀的數據作出反應,他自覺選擇作的是客觀的設計,當人們說這是一個設計時,它意味著人們運用某種智慧以及把一些事物加以調理化,并從概念上賦予了其內在模式。而我認為設計最初是人類為了實現某種特定的目的而進行的一項創造性活動,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活動,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的形成過程之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自人類有意識地制造使用原始工具和裝飾品開始,人類的設計文明便開始萌芽了。
二、何為藝術
關于藝術,希臘語作teche,拉丁語作ars,都有技能和技巧的意思。在古代,藝術不僅和美與道德有關,同時還和實用有關。中國古代以禮、樂、射、御、書、數為 “六藝”,日本也將香道、茶道、歌舞、樂曲稱為游藝。在西方,藝術的美學觀是漸漸出現的。繪畫、雕刻和建筑早期并不包括在自由學科之中,西方古代至中世紀并沒有一個繆斯專門分管他們。由于近代西方愈來愈強調藝術與美的關系,終于形成了所謂美的藝術的概念,以別于應用藝術。人類早期的設計與藝術活動是融為一體的,只是隨著社會分工的愈來愈細,各行業的專業性越來越強,才使得藝術從實際的技術中分離出來,而藝術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藝術家們把他們自己的作品首先看作自我表現的治療工具,通過作品,他們要突破成法、自由發揮,拋棄所有的金科玉律。他們往往不能同意設計美學的各種規則。
三、設計與藝術的關系
純藝術與現代設計是藝術范疇中的兩種不同的藝術形態,是人類所創造的,為人類不同需要而設立,各有所長,各有分工,互為關系的藝術門類,設計在本質上是一種藝術創造,不同于一般藝術創造的是,它是將物質產品精神化的過程,這種精神是一種藝術理想的物質寄托,它寄寓著設計者的審美理想,但又不會純粹的個人化的情感表現。現代設計與現代造型藝術在視覺經驗、造型、觀念、形式語言諸方面常常不分彼此,但設計除秉承現代造型藝術思維活躍、觀念創新之外。還更多地深受當代工業化進程、物質技術手段等的約束和影響。此外,純藝術主要訴諸于精神性,它雖然使用物質材料,但這些材料只是構造藝術形象的基礎,能增加藝術的感染力,它與現代設計中材料的結構作用有明顯的區別;而設計主要訴諸于物質性,它雖然也具有審美或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但卻不是它最主要的功能,其主要功能是使用功能,即它的物質功能。從藝術的本質上看,純藝術更多地體現了藝術的本質,而實際既有藝術的一面又有非藝術的一面,它是純藝術與生活之間的一個中介環節。總而言之設計和藝術的關系是互相包容,相互促進的,二者不能完全分開。在歷史中,藝術和設計是互動共進的關系。康德認為美有兩種,即自由美和依存美,后者含有對象的合乎目的性。對康德而言,合乎目的是一個更有優先權的美學原則,它與功能相近。設計是一種特殊的藝術,設計的創造過程是遵循實用化求美法則的藝術創造過程。這種實用化求美不是“化妝”,而是以專用的設計和語言進行創造。設計被視為藝術活動,是藝術生產的一個方面,設計對美的不斷追求決定了設計中必然的藝術含量。設計的草圖或模型,本身就可能具備獨立的審美價值。不可否認,很多工業設計作品的形式表現出與現代雕塑與繪畫的密切聯系。包豪斯時期,結構主義的抽象形式與新造型主義繪畫和雕塑就存在著驚人的共同之處。康定斯基的抽象構成主義繪畫與名信片的設計也就是構成主義的風格。荷蘭畫家蒙特里安《紅黃藍構圖》就直接影響了里特維爾德的家具《紅黃藍》椅的設計,這表明藝術對設計有相當的影響,反之亦然。如果我們接受這一事實,藝術與設計截然區別便不復存在了。現代建筑是一種藝術形式,工業制成品也是藝術,至少部分是藝術。在近現代,設計與藝術之間的距離日趨縮小,新的藝術形式的出現極易誘發新的設計觀念,而新的設計觀念也極易成為新藝術形式產生的契機。從古至今,設計的藝術追求都在設計品中體現出來,半坡彩陶文化的人面魚紋湓,彩陶中的小口尖底彩陶瓶,所以為尖底,是為了便于在土坑中固定使用,瓶的兩耳位置適當,可用繩系住,口部也結一根繩,以利于提起時掌握重心,便于汲水和倒水,瓶上是紅底黑色的螺旋紋,瓶底上繪以各種圖案,使使用與美觀統一于一體。
參考文獻:
[1]維克多·帕帕奈克 編著 《為真實的世界設計》中信出版社 2013 1月
[2]李硯祖 編著. 《藝術設計概論》湖北美術出版社2003年3月
[3]余強 編著 《設計藝術學概論》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