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育娟
摘要:《數學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愿望。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有助于反映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經歷知識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關鍵詞:有效情境;數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194-01
“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設與教學相適應的活動環境去激活課堂,去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熱情,使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讓學生以最佳的狀態參與學習,不僅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說話,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在愉快的課堂氣氛中體驗學習,品嘗成功的喜悅。
一、創設游戲情境,增強求知欲望。
小學生活潑好動,學習的自覺性差,他們的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剛剛起步有待增強。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該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設置游戲情景,通過游戲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在游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設計了畫眼睛的小游戲,讓學生明白兩只眼睛的形狀大小位置應該完全相同,這樣才對稱,有美感,從而引出對稱。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設計了羊村村長發紅包的情境,美羊羊紅包里有10張1角,懶羊羊因為自己紅包里只有一張一元,而愁眉苦臉。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其實村長很公平,兩人的紅包是一樣,引導學生理解不能只憑張數多少來確定錢數的多少。在課堂上,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適當開展“開火車”“紅花配綠葉”“奪紅旗”“當小醫生”等游戲,進行新知的學習和鞏固,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動,這樣的情景學習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創設生活化情景,享受愉悅的數學體驗。
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因此,在創設情境時,教師應重視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捕捉有關的生活內容,激活學生思考和創造的活力與靈性。在教學中要盡量減少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創設了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在他們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學習,讓他們覺得數學這門學科并不抽象難于理解,相反它就存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的生活中。如在教學“人民幣”時,我設計了一個市場調查,讓孩子們周末去購物,然后課堂上匯報。另外一個“購物小能手”的游戲,依次擺上各種學習用品的價格,老師當售貨員,同學在桌上擺錢,誰擺得最快,怎么買說得合理就可以購物,由于這些內容日常生活中學生耳聞目睹,很快就掌握元、角、分的關系,并感覺到人民幣的價值。
如教《面積和面積單位》時,教師請同學評一評:小新和小海兩位同學做了兩個不同形狀的長方形相框(課件顯示:長2分米、寬2分米和長4分米、寬3分米的兩個長方形),他們一起到商店買相同玻璃的材料,在付錢時老板卻讓他們付同樣的錢,這合理嗎?教師從讓學生評議這一日常生活實際入手展開討論,引入課題,使學生從現實中了解到:物體表面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創設體驗性情景,提高學生參與度。
陶行知先生倡導“手腦并用”,他說:“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痹谛W數學課堂上手腦并用,加強操作實踐活動,能使學生正確而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并提高學生應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要設法讓學生動腦想動口說動手做,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發展。如為了讓學生理解“將正方體鍛造成長方體”中變與不變的關系,讓學生每人捏一塊正方體橡皮泥,再捏成長方體,體會其體積保持不變的道理。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時準備了一大一小兩不同體積的物體,讓學生試著把體積小的物體裝入體積大的物體里,可始終裝不進去。從而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除了考慮體積大小,還必須考慮物體形狀的問題。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體驗的空間和時間,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教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時,我先在黑板上演示將長度分別為15厘米、13厘米、10厘米三根小棒首尾相連圍成一個三角形,然后拿出長度分別為3厘米、5厘米、15厘米的三根小棒,通過操作,學生發現:“這三根不能圍成三角形?!贝藭r,換上一根1厘米的結果還是圍不成三角形。操作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3根小棒在什么情況下能首尾相連圍成三角形?什么情況下不能圍成三角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參與度。
四、創設討論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問題是引發課堂討論的關鍵。問題設計得好不好,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設計有效的討論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數學思維,才有可能將課堂討論引向深入。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后,組織學生討論:直角三角形中為什么只能有一個直角?鈍角三角形中為什么只能有一個鈍角?把一個三角形剪成兩個小三角形,每個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這樣的討論有助于深入認識“三角形的內角和“及三角形中最大角與三角形分類的關系,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總之,創設游戲、生活化等情景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的重要理念。對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如何創設有效情景,讓數學學習活動化,促進學生主體學習,是一個值得長期探究的課題。教師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認知特點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數學的問題情境,才能激活數學課堂,讓學生的思維火花在情境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