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發祥
摘要:本文從文斗鄉地理、氣候、環境等條件分析,本地區發展茶葉產業是具有可行性的,并提出了發展茶葉產業的前景及如何有效發展茶葉產業。
關鍵詞:茶葉產業;可行性;發展前景;發展途徑
中圖分類號:F3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201-02
湖北省利川市文斗鄉地處利川市西南邊陲,東與恩施州咸豐縣接壤,南與重慶市黔江區、彭水縣相連,西與重慶市石柱縣交界,北與本市忠路鎮相連。鄉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市城89公里,國土總面積430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萬多畝。全鄉人口近8萬。2014年冬,該鄉借助利川西南片區精準扶貧機遇,著力調整農業產業內部結構,大力發展茶葉產業。作為本職部門和本職工作,認為茶葉產業新區發展過程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全鄉的認識問題。
一、從地理條件、氣候條件、環境條件等解決發展茶葉產業可行性認識
文斗鄉屬壓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山嶺重疊,溪谷縱橫,垂直落差大,影響氣候變化亦大,倒流3800里的郁江河穿境而過,成為顯著的山地氣候。低山四季分明,東冷夏熱,無霜期長。降水充沛,雨熱同季,年降水量達1300毫米以上。日照充足,低山氣溫平均在15度以上。全鄉最高海拔1711米,最低315米.海拔1000米以下的耕地有8萬畝,且硒含量較高,土壤PH值偏酸性,同時,低山區域也有相對部分的茶葉生長,且長勢良好。加之,低山區域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等為主,效益低下。因此,文斗鄉的低山區域發展茶葉產業是可行的且大有作為。
二、從認識、方法等方面解決考慮茶葉產業發展
茶葉產業在文斗鄉有沒有發展前景?從本鄉農業內部結構看,低山區域以種植水稻、玉米等為主,比較效益低下,茶葉效益較高切較穩定,是一個富民產業。從生態角度看,既美化了環境、又保持了水土。同時,茶產業與郁江旅游產業開發相結合,大大增添了山水田園風光,帶動鄉村旅游,是一個一舉多得的產業。從大市場看發展前景,整體市場,全國而言,茶葉市場處于飽和狀態。從恩施州的市場而言,大有發展市場。恩施州獨特的生態環境、富硒土壤等條件,發展有機的、富硒的、安全的茶葉前景廣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步提高,喝出文化、喝出健康、喝出味道成為時尚。因此,茶葉用途越來越廣。從文斗鄉氣候方面看,影響較大的災害性氣候,主要是大風、冰雹,發展茶葉可以減輕這方面的損失,其他作物將可粒無收。因此,茶葉產業在文斗是一個值得期待發展的產業。
三、從文斗鄉多年的發展經驗解決怎么發展茶葉產業?
文斗鄉過去花了大量資金、精力、人力等發展了萬畝橙柚基地、萬畝板栗等,都以失敗告終。現在規劃發展茶葉5萬畝以上,要吸取以往的教訓和做法。要堅持根本的原則,一是堅持科學發展:要講規律,不同的作物有其不同的規律和要求,比如品種的適應性,豐產性、抗病性等;講規劃,規劃要先行,兼顧全盤,謀劃長遠。二是堅持效益優先:企業、農戶、政府都要講效益,把效益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一切圍繞效益來抓。在基地建設方面要求規模化、成片化,走標準精細化生產模式,不能搞一哄而上,一味在面積上做文章是有風險的。在品牌化建設方面,要扎扎實實的抓好質量,精細化扎好質量、立足長遠。三是堅持建管并重:在文斗鄉這方面教訓是非常多的,重建不重管,最終失敗。要從源頭上重視管理,要從科學角度、技術層面去進行管理。四是堅持聯動機制:由政府負總責,專職專抓,一級抓一級。集中相關的部門集中項目、力量實行捆綁支持。集合市場要素,落實好支持措施及工作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