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楊寒
摘要:社會保險基金監管機制主要由法制系統、管理系統和監督系統系統構成,其中法制系統是實施基金監管的客觀依據,管理系統是基金監管的實施和責任主體,監督系統是其基本保證。三個系統相互協調有利于構建合理、科學的社會保險基金監管機制。
關鍵詞:社會保險基金;法制系統;管理系統;監管系統
中圖分類號:F84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289-01
社會保險通過大樹法則分散人們在養老、醫療、失業等特殊時期的風險,保障著人民安居樂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社會保險基金是保障社會保險制度健康運行的保障。建國以來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的資金籌集管理模式實現了從“現收現付制”到“部分積累制”的轉變,也使社會保障制度的管理中增加了基金監管。
一、 社會保險基金監管機制的法律沿革
法律、法規規范著人們的行為,與社會保險相關的一系列法律、法規保障著社會保險制度的順利實施。
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存在著明顯的群體分化、城鄉分離、階段分明的特點。社會保險制度的監管因其不同的身份群體(職工、公務員),不同的戶籍(城鎮戶籍、農村戶籍),不同時段的制度模式而各不相同,在區域經濟發展差異下各省的社會保險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1951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和1956年《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處理暫行辦法》等是制度改革前依身份進行社會保障相關事務管理的依據;而后自1991年《國務院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開始我國開始了對企業職工社會保險制度進行改革,逐步建立起了“部分積累制”的社會保險模式,開啟了社會保險基金監管時代。自此以后我國頒布了一些列規范基金管理,保障基金保值增值,促進基金管理現代化,增進制度整合保障國民公平待遇的法律、法規。
如1994年《關于加強企業職工社會保險基金投資管理的暫行規定》;1998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暫行規定》;1999年《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管理暫行辦法》;2001年《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辦法》;2003年《社會保障基金現場監督規則》;2005年《關于開展社會保險基金非現場監督工作的通知》;2007年《關于加強地方審計機關社會保險基金審計監督工作的意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內部控制暫行辦法》;2010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政府信息公開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2012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開展社會保險基金社會監督試點的意見》;2014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開展社會保險基金安全評估試點的通知》;2015《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等。
二、 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系統
良好的管理系統有利于保障社會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國社會保險基金實行“收支兩條線”下的專戶管理的制度主要由業務管理、財務管理、統計、信息化管理幾部分構成。具體表現為以下內容:
(一)社會保險基金的業務管理。
社會保險基金業務管理是指社保險經辦機構在社會保險業務方面的管理過程和管理活動。在實踐中表現為繳費管理、存儲管理和支付管理三個階段,具體表現為投保登計與申報繳費核定、費用征集、待遇核定、待遇支付、費用記錄處理、基金會計核算等。
社會保險基金業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1、社會保險基金繳費管理體制不順。存在著繳費登記不及時、漏繳、繳費基數不實,流動職工、農民工群體續保困難;2、社會保險基金檔案管理不良,數據庫的信息化水平低、數據信息更新不及時,個人賬戶空賬等問題;3、基金支付中存在支付對象不實的套保現象。
(二) 社會保險基金的財務管理。
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和會計稽核貫穿于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管理、運營”的全過程,滲透于管理環節之中。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的內容表現為: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決算管理;社會保險基金收入、支出、結余的財務管理;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兩條線”管理與財政專戶存儲幾方面。
財務管理中存在的重大問題表現為:1、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工作人員的基金違規、違法挪用問題;2、社會保險基金現行的財務管理制度對于個人賬戶基金管理的適用性存在爭議。
(三) 社會保險基金統計。
社會保障統計是從社會保險總體出發,以社會保障基金運動為核心,從數量上揭示和研究社會保障活動的內在規律的一種管理活動。社會保障統計的主要指標包括社會保障覆蓋率;社會保險基金運行統計(社會保險結余基金支付能力、基金收繳率、費率、養老金替代率等);社會保障事業統計(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及其人員構成)等。
在社會保險基金統計中應注意信息采集的廣泛性、真實性、時效性,強化相關統計數據的深度分析。
(四) 社會保險基金信息化管理。
社會保險基金信息化管理是指以計算機、通用網絡為主體的信息技術在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領域的應用。我國建設的“金保”工程,信息公開、要情上報、基礎信息維護、信息安全、信息訪問、網絡建設等工作都推動著社會保險基金的信息化建設。
我國社會保險信息化管理中存在著:1、基層社保部門網站信息更新不及時,成為僵尸網站;2、各個政府部門各個系統信息共享性差,存在信息孤島現象;3、個人信息安全管理有待提高,信息泄密現象嚴重等問題。
三、 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的監管系統
建國以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從1951年建立初就一直堅持勞動行政部門對社會保險基金進行行政監管,再經過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建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作為社會保險基金運營機構實施經辦與管理職能的分離,以及1998年我國組建社保基金監督司對基金進行監管,1999年開始實施收支兩條線、財政專戶下的財政監管,再到2010年《社會保險法》賦予全國人大的立法監管權,2012和2014試點的社會監管等過程。我國已逐步建立起了以國家權力機關監督、行政監督、專門監督機構監督、內部控制、司法部門監督、社會監督并存的多主體的社會保險基金監管系統。監管方式包括現場監督和非現場監督,專項監督與日常監督并存,涵蓋事前、事中、事后的多層次,綜合監督體系。
四、 總結
社會保險基金監管機制有法制系統、管理系統、監督系統三個系統構成,完善社會保險基金監管機制需要從三個方面三管齊下,對癥下藥,走“分離制衡式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模式”來完善基金管理,提高基金管理水平,提升管理績效,保障人民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張廣科.《社會保障基金——運行與監管》[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2]武萍.中國社會保障基金運營監管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3]朱薔.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的監管制度研究[J].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