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玉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積極圍繞“精準脫貧攻堅”戰略部署,大力實施“精準脫貧,就業先行”就業脫貧工程,扎實推進全市職業培訓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加快實現“兩個同步”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調查摸底建立臺賬,確保培訓“精準定位”
玉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聯合市委組織部、市扶貧辦下發《玉林市“精準脫貧,就業先行”就業脫貧工程實施方案》,召開工作部署會,組織開展貧困村勞動力大調查。以通過精準識別建檔立卡的貧困村、貧困戶為摸底調查對象,先后3次組織專門力量對全市3個貧困縣、442個貧困村、42.6萬貧困人口的基本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全面摸清了每個貧困村貧困勞動力數量以及貧困戶的就業狀況、培訓需求等信息,建立培訓需求數據庫和培訓檔案臺賬。將每一個貧困戶的勞動力數量、就業狀況、培訓需求、就業意愿等信息統一在村委上墻公示,落實專人對口幫扶,實行動態管理及跟蹤服務,培訓就業一戶銷號一戶,實現培訓對象的“精準識別、精準培訓、精準管理、精準幫扶”。全市共識別出有培訓需求的貧困人口3.2萬人,逐個建立培訓臺賬、科學擬定培訓計劃。
二、搭建平臺完善網絡,構建基層培訓服務體系
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的就業培訓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基層服務平臺建設,積極完善基層就業培訓服務網絡。一是推進基層就業社保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按照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的統一部署,玉林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把基層就業社保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工作上升到政府層面推動,明確要求今年6月底前在全區率先完成基層就業社保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任務,并下發文件列入市政府5月份督查工作重點。目前全市110個鄉鎮(街道)中已有110個鄉鎮達到了規范化建設標準,達標率100%,并且統一建設了辦事服務大廳,在大廳內設置就業培訓服務窗口,方便群眾辦事。二是建立村級就業培訓服務站。圍繞精準扶貧目標要求,玉林市在全區率先探索建立貧困村就業培訓服務站,依托貧困村第一書記駐村優勢,明確由第一書記擔任站長,鎮包聯干部、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為副站長,村兩委其他干部為成員。制定了具體工作職責、幫扶措施、培訓計劃等上墻公示,服務站每年為每位有就業意愿的扶貧對象提供2次以上的就業培訓服務。目前,已在所有貧困村建立了村級就業培訓服務站442個,服務站開展就業培訓服務1.6萬人次,成功轉移貧困人口勞動力就業9085人。三是建立村級遠程視頻就業創業服務平臺?;I集資金360多萬元,在全區率先探索建立村一級遠程視頻就業創業服務平臺,目前已在442個貧困村建立了遠程視頻服務平臺,力爭年底前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村級就業培訓服務站負責人根據貧困勞動力實際需求,定期與平臺連線視頻互動,隨時隨地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免費就業培訓服務,切實提高貧困勞動力就業成功率。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通過平臺成功轉移就業3980多人。
三、按需施教分類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
充分尊重貧困勞動力主體地位,把用工企業的需求與貧困勞動力的需求結合起來,根據不同類型、不同領域貧困勞動力的特點確定培訓內容,科學擬定培訓計劃,分類指導,因人施教,激發貧困勞動力參加培訓的主動性、積極性。一方面,針對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缺乏或偏低、就業競爭力不強的實際,本著“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原則,大力推進就業技能培訓。目前,已在55個重點貧困村建立職業培訓示范點,春節期間結合“春風行動”,開展貧困人口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3953人。另一方面,針對貧困勞動力創業門路窄、創業能力不強的實際,委托技工院校圍繞本土產業特色,實行“公司+基地+訂單”培訓模式,開展農村貧困人口創業培訓,形成了以培訓促學用、以培訓促創業的良性機制。2015年至今共舉辦各類創業培訓班76期培訓2310人,引導幫扶497名貧困人口實現創業。
四、創新方法豐富形式,提高培訓的實效
圍繞勞動力市場需求和貧困勞動力就業意愿,創新培訓方式方法,從根本上解決培訓“消化不良”、內容與實際脫節、重培訓輕服務等問題。一是開展“一幫一聯”活動。在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開展“幫扶貧困戶、聯系貧困生”活動,要求處級干部每人幫扶貧困戶不少于2戶,科級及以下干部幫扶不少于1戶。采取“一幫一”“一幫多”和“一聯一”“一聯多”的幫扶形式,每位干部每年至少走訪、看望貧困戶2次,為貧困戶提供免費就業培訓服務。二是開展“集中式”規模培訓。依托村級就業培訓服務站,集中對貧困勞動力開展定崗、訂單、定向培訓85期,培訓貧困勞動力7336人次。三是開展“自選式”在線培訓。充分發揮遠程視頻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功能作用,通過平臺推送培訓內容,貧困勞動力可隨機點擊自選內容進行學習。全市參加在線培訓8500多人次。四是開展“示范式”巡回培訓。組織全市8所技工院校30名就業畢業生組成巡回培訓團,到貧困村現身說法,用鮮活的事例引導貧困勞動力學技能學技術。深入貧困家庭現場指導、講解就業技能。全市開展巡回培訓29場次,現場培訓貧困勞動力767人。
五、整合資源集中投放,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計劃
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職能優勢,深化拓展定點幫扶、定向培訓模式,積極整合相關部門的師資、信息和經費資源,集中打包向貧困村集中投放,開展多層面的職業技能培訓。一是聯合農業部門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聯合市農委圍繞種養殖、農產品加工等重點產業,開展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等新型職業農民培訓21個班次,培訓725人。二是聯合商務部門開展留守婦女就業技能培訓。以留守婦女為重點,組織貧困家庭婦女開展家政、育嬰、保育等技能培訓25期,培訓1252人,并有序組織外出就業。三是聯合組織部門開展農村黨員技能培訓。在產業行業企業設立“行業黨?!?,通過廠房“現場學”、基地“手把手”教,提高農村貧困黨員的實用技能,讓農村貧困黨員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全市1050多名農村貧困黨員實現了從苦力型“農民”向技能型“藍領”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