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撰稿人 仲 實
新松機器人:智造新未來
本刊特約撰稿人 仲實
未來,機器人將越來越智能,擁有感知和學習能力,可以像人一樣有思維、有判斷、有決策,這不是夢想,新松公司正在讓這樣的未來走進人們的生活

不久的將來,你的生活將離不開機器人,比如婚禮……2016年年初,在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簡稱新松公司)的C4生產車間里,舉辦了一場與眾不同的婚禮!一排排整齊裝扮的工業機器人走下了平日里忙碌的生產線,以一個心形的姿態排列著……現場,各種型號的智能服務型機器人當起了迎賓員和接待司儀引領入會嘉賓在簽到處簽到,送餐機器人貼心的送上喜糖。在講解機器人的指引下,入會賓客依次入座。
機器人,與人類伙伴一同見證了5對新人們一生中最具意義的幸福時刻,也以它們獨有的智慧和情懷,在世界婚慶史和機器人史上留下了史無前例的一筆。五對新人乘坐新松公司最新研發的搬運型智能移動機器人入場,智能移動機器人精確的把新人送達到位于工業機器人調試區內的儀式亭內,連接主舞臺和儀式亭的紅毯兩側,10臺工業機器人組成的杯蠟“羅馬柱”方陣將整場婚禮烘托的更加溫馨浪漫。五對新人延紅毯緩緩走向舞臺,機器人擔當主持人和司儀為現場來賓依次介紹每對新人的戀愛歷程和在工作崗位上所取得的成就。
談起這場機器人主題婚禮,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研究院服務機器人團隊負責人劉曉帆說:“這是給每一位新人最好的禮物,婚車、主持人、司儀等都是機器人,連伴郎伴娘也都是機器人。”同時,有物品運送機器人為新人呈送婚戒;送餐機器人為新人端上紅酒……劉曉帆說,這場婚禮把所有種類的機器人都應用上面,“這是世界首場機器人主題婚禮,在場的不少人都紛紛點贊。”
新松公司成立于2000年,目前是國際上機器人產品線最全廠商之一。產品線涵蓋工業機器人、潔凈(真空)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及智能服務機器人五大系列,其產品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在相關技術上的壟斷,大量替代進口,并成功出口到全球13個國家和地區,改寫了中國機器人只有進口沒有出口的歷史。
“但我們不一樣,新松公司隸屬中國科學院,團隊中大部分人都是機器人領域的專家,我們掌握的是機器人關鍵和共性核心技術,再把這些技術物化到機器人產品上。”談及技術新松公司總裁曲道奎滔滔不絕。
今年1月,新松為6名員工舉行了機器人主題婚禮,在這場特殊的婚禮上,各種扮相可愛的機器人代替普通人,充當了接待司儀、送餐服務員、講解引領員的職務。甚至幾個有著柔性多關節的機器人代表新娘向現場觀眾拋手捧花。其中,有的機器人也曾伴隨著曲道奎出席過各大會議,并在現場出盡風頭。它們跟現場主持人俏皮對話,熱情地與觀眾合影,所到之處,收獲的都是驚嘆。
這也許就是曲道奎所言的“智能機器人”雛形。但實際上,這些機器人還沒有在人類的生活中廣泛發揮出真正的應用。“機器設備”與智能機器人之間巨大區別的技術壁壘,仍然需要企業直面并攻克。
攻克壁壘的道路有多長?不久前,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年會上,一群計算機學家與機器倫理學家對此引發了討論。他們認為到2045年,在全球范圍內機器將會完全代替人力,成為勞動力市場的主流。
如果這個結論成立,掐指算算,距現在只不過還有29年。也許,技術的發展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快。
曲道奎認為,機器人將越來越智能,擁有感知和學習能力,可以像人一樣有思維、有判斷、有決策。將廣泛應用于餐飲、醫療、養老、康復、助殘、社會公共領域,并且會顛覆制造業的制造模式,未來的戰爭模式,人類的生活方式。
他對“未來時間”的設定,是7~8年。為了證明自己的設想,曲道奎頗為得意地描述了一件新產品,“新松去年7月推出的餐飲機器人,短短半年,就賣出去了過百臺。”

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舉辦的世界首場機器人主題婚禮
如曲道奎所言,新松在資本市場上的動作的確不多。在近期的公告中,唯一的運作是在去年11月17日,新松宣布已完成非公開發行計劃,募集資金總額為30億元。
相比之下,新松的對外合作則要多得多。近幾個月,從西門子到施耐德電氣等國際巨頭企業,都與新松達成了深度合作的協議。曲道奎還透露,之前曾準備利用資本市場收購一家企業,但是后來與對方達成了合作意向,就放棄了資本動作。
但曲道奎也強調,新松具備很強的資本意識,并且是最早登陸資本市場的智能設備企業之一。“我們不“玩”資本,但我們是把資本作為一種工具,我們要把這個工具利用好,為技術、為產品、為產業服務。”
所謂工具,自然是用來加快收購兼并的工具。“現在新松的發展是兩個輪子加速。一個就是練好內功,自身快速發展提高競爭力。另一個就是擴大市場,通過資本進行收購、兼并來整合資源。很多企業沒有資本實力,或者沒有管理能力和資深的技術,想擴張也沒辦法,我們這兩個輪子都具備,更容易雙重加速發展。”
據世界機器人聯合會發布的2014年世界機器人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生產使用的機器人總量將由現在的16.2萬部增加到42.8萬部,而北美地區預計總用量為29.2萬部,歐洲最大的五個經濟總體預計為34.3萬部,中國將成為世界工業機器人第一使用大國。在麥肯錫公司的研究報告中,也曾預測,未來幾年全球的機器人市場,將有幾萬億美元的市場。
曲道奎認為,中國至少也有萬億元人民幣的市場空間。但他覺得機器人已經是國家戰略,在金錢之外,新松人還肩負著強烈的使命感。在曲道奎看來,“國資背景為我們增加更多的信任,靈活的市場機制讓我們專注于技術創新。”
然而,在銷煙彌漫的市場中,國家扶持,社會熱炒,有的時候也可能是把雙刃劍。當同行者洶涌而至,如何避免產能過剩的紅海競爭,且傲視群雄,也許是新松在技術和使命之外,需要面對的更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