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群峰
CAH:守住安全底線 夯實品牌根基
楊群峰

對機場行業而言,安全是品牌建設的根基和核心要素,以安全管理為核心一直是全民航堅守的工作底線。機場行業打造品牌,不能離開安全基礎的建設和管理。在機場行業打造品牌,特別強調要站在國家戰略和國家安全的高度,堅持不懈、毫不動搖地抓好航空安全。
首都機場集團公司認真貫徹民航三條底線的工作要求,按照“常態抓安全隱患,重點抓風險管控,長遠抓系統建設”的總體思路,突出工作重點,守住安全底線,夯實了品牌建設的根基。
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是企業風險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實現企業品質安全建設的基石,安全隱患治理能否實現常態化,逐漸成為衡量一個現代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2015年,首都機場集團隱患治理工作向縱深發展,隱患識別、評估分級、整改跟蹤、升級督辦等重要環節和方法逐步規范,實現了制度化和常態化。
根據“海因里希安全法則”,如果對潛在的事故隱患毫無覺察或麻木不仁,不及時迅速堵塞漏洞,那么小疏忽將誘發大隱患,最終必然釀成事故。在首都機場每周的生產講評會上,安全隱患治理總是重要議題。集團黨政主要負責人和分管安全的副總經理每期必到,及時與各安全保障單位和人員研究安全隱患的治理,并持續關注、督辦整改落實。2015年,結合內外部典型事故教訓,集團公司及時部署開展人員密集區域建筑物防火、老舊設備運行、空防安全管理、危險品管理等專項排查治理行動;完善了安全隱患信息庫,提高隱患整改進程跟蹤能力。
首都機場股份公司頂住壓力,克服困難,果斷采取三號航站樓托運行李集中開檢措施,有效堵塞了長期困擾大家的安全漏洞;首都機場公安分局雷厲風行,開展彩鋼板建筑專項整治,相關單位統一認識、狠下決心,拆除200余座不達標建筑,進一步肅清了機場地區火災隱患。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不僅解決了多項困擾安全運行的難點問題,也為集團公司和各成員企業增強安全風險管控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安全的重要性不能僅僅寫在紙上、掛在嘴上,而是重在增強安全風險管控能力、落實安全主體責任。首都機場集團以“五個一”安全監察為抓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全風險管控模式,年初制定目標,年中進行督查,年底開展考核,把安全主體責任落在實處。
針對機場安全運營特點,首都機場集團從6個大類、49個子類,制定了機場安全運行事件分類導引,統一了安全信息報送口徑,為更科學有效地開展安全風險分析與預警工作提供了支持。集團各成員單位結合自身業務,將安全任務層層分解,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目標體系,使安全風險管控工作更加聚焦、有的放矢。
2015年,首都機場股份公司針對防止人員踩踏、中跑道應急搶修、重大運輸保障等重點事項開展了專項風險評估;天津機場危險源數據庫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危險源狀態及時跟蹤;內蒙古機場集團不斷完善生產運行系統建設,對業務流程進行預警式監控,有效控制安全運行風險;首都機場公安分局圓滿完成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活動安全保衛任務,公安部記集體一等功;安保公司保持了連續54個月的安全周期,獲民航局記集體一等功。動力能源公司與上游供電、供水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增強了首都機場地區能源安全可靠性。
安全評價是風險管控的重要一環。安全評價不僅要關注目標的實現,更要關注管理過程。在首都機場集團,有這樣一支300多人組成的安全服務監察員隊伍。其中近三分之二主要負責安全監察,開展安全評價。他們都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扎實的理論功底,精通安全法規標準,有著敏銳的目光和深邃的洞察力。他們全部來自生產一線,而且不脫離生產一線。


張朝艷就是安全質量監察員隊伍中的一員,北京首都機場航空安保有限公司綜合安檢部副經理、資深安全監察員。近20年的工作經歷,加上國家民用航空安保審計員資質,有助于她敏銳、及時發現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隱患,并能提出積極合理的建議,為管理決策部門提供參考依據。
像張朝艷這樣,不離崗、不離職的兼職安全監察員,在集團成員單位中實現人員全覆蓋、專業全覆蓋,他們作為一線業務骨干,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而且能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
持續優化監察員隊伍的綜合素質成為首都機場集團安全工作的必選項,通過每年組織的安全監察員培訓、復訓,使監察員對民用航空安全管理體系(SMS)審核指南、安全評價及機場運行安全風險、高級審核技巧等審計知識有了更加系統的認識,不僅有效提高了安全監察水平,確保及時發現安全生產漏洞,還為監察員們提供了個人成長通道。
如今,張朝艷和愛人均走上了基層管理崗位,真正實現了事業愛情雙豐收,也成為集團“企業發展、員工幸福”發展總目標的最好注腳。
作為安全評價的重要內容,集團每年都要組織對機場相關安全部門進行深度訪談,并提出安全工作診斷報告。即使看似和安全生產沒有直接關系部門,比如,規劃、人力、財務等部門,也承擔著相應的安全主體責任,都要接受深度的安全訪談。人力資源部門是以什么條件選拔人才的?符合崗位安全職責標準和要求嗎?財務部門是否真正關注安全工作?在安全方面的財力投入到位了沒有?口說無憑,拿出臺賬來看。
行之有效的安全風險管控模式,在集團上下形成了重安全、抓安全、促安全的良好氛圍。

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發揮規模優勢、管理優勢,不斷強化安全服務管理平臺和風險管控中心作用,逐步推進從理念、制度、文化等軟性,到排查、監督、管控等硬性安全管理的系統建設,強化人與技術的適應和提升,實現從一個單位嘗試,到多個單位共享。
從大系統的角度看機場,強化安全運行的規范化,不僅是每個子系統的縱向持續關注,還要保證相互關聯的子系統之間精準運行。首都機場集團搭建的安全生產經驗共享平臺,不僅能推廣先進經驗,還能進行及時的風險提示。雖然各成員機場的實際運行條件并不完全相同,但包括設備、人員疏漏等一些安全隱患卻存在共性。此時,若能及時對風險點進行提示,就可以避免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如:一家成員機場發現某一型號的廊橋在長時間使用后,容易發生故障,影響運行安全,就及時將這一情況上報集團。集團迅速對各成員機場進行了風險提示。使用著同等類型產品的機場在收到風險提示后,立即對相關設備進行了排查,及時堵塞了安全漏洞。
集團公司很多中小機場都存在著人手不足的問題,重慶機場的“倒班”辦法,不僅有效解決了人員短缺難題,而且也防止員工過于疲勞。在集團組織的經驗交流中,吉林機場聽取了重慶機場的做法以后,當場表示,現場就學,回去就落實。首都機場舉辦的安全隨手拍活動被集團推廣后,其他成員機場去年都啟動了類似活動,形成了“人人講安全、隨手拍安全”的氛圍,吸引了廣大員工的熱情參與。
狠抓系統建設,抓安全就要抓短板。首都機場集團在發展中,及時發現并補齊成員機場的短板,切實提高整體安全保障能力。集團中小機場眾多,管制員資質能力建設是發展瓶頸之一。首都機場集團牽頭,與空管系統簽署合作培養中小機場管制員的協議。去年,集團公司還編制完成了《機場空管工作指導意見》,為提升支線機場空管能力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內蒙古、黑龍江和吉林等地的中小機場管制員已經得到了來自空管系統的專業培訓。
應急救援工作是機場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機場面臨的共性難題。首都機場股份公司通過對應急救援工作特點的分析,從2013年開始探索實施“三無”形式(即:無腳本、無準備、無通知)的桌面推演。在總結首都機場股份公司應急救援演練經驗的基礎上,集團公司2015年下發了《無腳本桌面演練組織與實施指導手冊》,從演練組織、場景設計、評估設置、分析講評等方面提供了具體技術支持。以科技手段和數據信息為支撐,加強過程監控,首都機場集團不斷提高安全風險分析能力和預警能力,著力研究將安全經驗變成生產力。
首都機場集團持續倡導“安全三觀”理念和“一同三展”安全思維方式(“一同三展”即:構建一個安全共同體,安全習慣從工作中延展到生活中,從崗位上延展到家庭里,從八小之內延展到八小時之外),通過開展主題安全文化展、打造安全文化示范崗、實施崗位壓力心理疏導、發送生活安全溫馨提示等方式,讓員工深切感受到確保安全是最大保護和關愛,讓安全文化在基層生根成長。
首都機場集團持續完善安全隱患排除治理、反恐防暴常態化、風險重點管控、體系強化、工作激勵約束、文化培育等6大機制,不斷推進安全工作系統化建設,確保安全工作做到萬無一失。
以安全為本的首都機場集團CAH品牌,在數年打造中,一直凝聚了機場行業特殊的內涵和氣質。在CAH品牌化進程中,安全元素的重要性居于首位,在CAH品牌的聯想中,“安全”始終居于第一,這是由機場企業特性決定的,也是集團公司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真情服務廣大民航旅客的行動決定的。只有為旅客、為客戶提供安全的服務,才是可靠的服務、有品質的服務、產生效益和長久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