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依據課程標準對音樂課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設計理念、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闡述《愛我中華》的教學思路。
【關鍵詞】《愛我中華》 說課 教法學法 設計理念
【中圖分類號】G6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6)01-0012-0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
《愛我中華》是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由少數民族歌舞音調創作而成的歌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強烈的時代感,歌曲采用三段體結構,表現出一種載歌載舞的喜悅之情,激起了人們對祖國的無限深情及五十六個民族親如一家的深厚情感。
(二)地位作用
歌曲《愛我中華》選自人音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祖國情》,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課良好的開端將對后續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教學目標
依據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本節課的內容,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弱起節奏的準確演唱,跳音的演唱技巧。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演唱、對比、律動體驗等方法,讓學生能準確把握弱起節奏和活潑跳躍的演唱情緒。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五十六個民族親如一家的和諧氣氛,提高學生對音樂鑒賞和審美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將本節課的重點設計為:對弱起節奏和跳音演唱技巧的學習,用自豪的情緒演唱歌曲。
難點設計為:能運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跳音襯詞“嘿羅”。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授課對象是九年級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基礎的音樂知識和音樂素養,也具備了初步的音樂鑒賞力和表現力。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上好本節課的關鍵所在。
三、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主要運用情境法、聲勢訓練法、模唱法來進行教學。創設相關情境,讓學生充分感受歌曲要表達的情感;運用體驗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方法交融并用,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滿足教學的需要。
四、設計理念
始終堅持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等教育理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體驗、發現、創造等活動中使學生享受音樂的美;通過音頻和視頻的應用,使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環節緊湊。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
五、教學過程
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課堂教學的設計,還取決于課堂上“教”與“學”的協調統一。我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環節: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 學唱歌曲,感受作品;
3. 拓展延伸,討論升華;
4. 布置作業 鞏固提高。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為學生播放2011年春晚節目《幸福大家庭》的片段,讓學生邊看邊思考:
(1)歌舞中有哪些民族?
(2)這段精彩歌舞讓你感受到什么樣的氣氛?
2. 老師用動情的聲音,隨著《愛我中華》的背景音樂,給學生有感情,有激情的朗誦下文:
五十六個民族,好像五十六枝綻放的花朵;
五十六個民族,有五十六種不同的文化;
五十六個民族,有五十六種不同的語言,這五十六個民族都有一個共同的母親,那就是——中華,由此導入新課《愛我中華》。
此環節用時5分鐘左右,設計目的在于:采用創設情境型的課堂導入方法,通過直觀的視聽感受,使學生一上課就沉浸在音樂氛圍中,感受跳躍歡快的旋律,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
(二)學唱歌曲,感受作品
1. 由教師完整范唱歌曲,讓學生對作品形成初步的感知(完整范唱)。
2. 讓學生跟隨音樂,采用強拍拍手、弱拍拍肩、次強拍拍腿的聲勢擊打節拍,在感受4/4拍強弱規律的同時,再次體驗歌曲熱烈歡快的氣氛,為教學重點的解決做好鋪墊。
在對節拍律動和歌曲情緒有所感知后,我帶領學生運用節奏讀詞的方法練習歌曲,使學生在熟悉歌詞、歌曲節奏的同時,再次體驗歌曲的所表達的情感。(課件)
為了讓學生在歌唱的過程中快速解決弱起節奏并保持自然的聲音演唱,我選用襯詞嘿啰進行音階練習:2/4 055(十六分音符)54 3 2|1-║(示范展示)練習時要求:休止符的準確和聲音的彈跳,第一遍在休止符處加入“嗯”,待形成內心聽覺后,然后再把“嗯”字去掉演唱。接著,我將分句地教唱歌譜,教唱的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節奏的強弱律動。經過反復練習,在學生初步唱會歌曲后,教師再次范唱襯詞段落,并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如何唱好襯詞部分,接下來讓學生模仿小狗喘氣來體會發聲時腹肌的運用,從而做到能用輕巧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襯詞,突破教學難點。
3. 由教師指揮,學生跟隨音樂完整演唱歌曲,演唱中,適時強調演唱時的音色、表現力及表情等音樂要素。(ppt播放音樂伴奏)在教師的引導下,從剛才的教師范唱,學生欣賞,節奏讀詞,到現在對演唱時音色、表現力及表情等音樂要素的強調,使學生對歌曲情感的理解步步推進,層層深入,從而有效地解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能夠用歡快、自豪的情緒演唱歌曲。
此環節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內容,用時25分鐘左右,設計目的在于:根據學生的音樂學習心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分步驟解決重點、突破難點,通過扎實的層層遞進式的練習,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將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愛我中華》的視頻,并把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用自制的沙錘打擊節奏,另一組跟隨音樂邊唱邊即興表演,感受民族節日歡樂的氣氛,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得到情感的升華。
此環節用時14分鐘左右,設計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表現力、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律動中感受音樂的情緒,得到審美體驗。
(四)布置作業 鞏固提高
1. 背唱歌曲《愛我中華》。
2. 收集部分民族的音樂歌舞資料,拓展知識面。
此環節用時1分鐘左右,通過這樣的分層作業設計,使學生有主次地完成作業,為下節課做好鋪墊。同時培養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積極創造的精神。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師的微型教案,是學生學習的導游圖,因此板書設計為:
律動——弱起——跳音力求從視覺上強化對學生的刺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