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祥輝郭偉斌馮嘉俊郭瑩瑩李秀卿陳雄釗張遠鴻
多排螺旋CT與MR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分析
黃祥輝①郭偉斌①馮嘉俊①郭瑩瑩①李秀卿①陳雄釗①張遠鴻①
目的:探討多排螺旋CT與MR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CT組和MR組,每組44例。CT組實施多排螺旋CT掃描,MR組實施動態增強MR掃描,將病理學檢查結果設為金標準,比較兩種檢查方法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結果:螺旋CT診斷胰腺癌的準確率是88.64%,敏感度是84.09%,特異性是77.27%;MR診斷胰腺癌的準確率是90.91%,敏感度是84.09%,特異性是75.00%,兩種檢查方法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MR組胰腺癌灶在胰腺動脈期、胰腺靜脈期及胰腺延遲期的顯示值均高于CT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應用多排螺旋CT與MR增強掃描診斷胰腺癌均具有十分顯著的診斷價值,臨床進行診斷時只需選擇兩者中的其中一種即可。
多排螺旋CT; MR; 胰腺癌; 診斷價值
First-author's address:People's Hospital of Heshan City,Heshan 529700,China
胰腺癌屬于臨床較為多見的一種消化系統腫瘤,具有較高惡性度、預后效果差及致死率高等特點[1]。該疾病的早期診斷較為困難,但是患者的預后質量與早期及時準確診斷有關,因此臨床早期診斷胰腺癌成為了醫學研究者重點探討的問題[2]。現階段臨床對胰腺癌的診斷仍然依靠影像學檢查,尤其是CT與MR檢查,由于這兩種檢查技術的逐漸提升,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相當,但是依然具有爭議,臨床醫師為診斷胰腺炎患者選擇何種影像學方法難以抉擇[3]。本次研究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88例胰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88例患者的影像學檢查資料,旨在探討多排螺旋CT與MR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通過手術病理、穿刺病理或預后轉歸確診,均排除合并嚴重心、腦、腎、肝功能障礙患、存在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檢查者及對注射造影劑過敏者[4]。將所有患者分為CT組和MR組,每組44例。CT組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50~75歲,平均(63.4±5.4)歲;病程1~3個月,平均(1.6±0.5)個月。MR組中男26例,女18例;年齡52~78歲,平均(63.8±5.6)歲;病程0.5~3.5個月,平均(1.6±0.8)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檢查方法
1.2.1增強MR檢查 MR組患者使用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的Avanto 1.5T超導磁共振及體部相控陣線圈實施動態增強MR掃描,主要有脂肪抑制T1WⅠ序列掃描和脂肪抑制T2WⅠ掃描。具體方法如下:脂肪抑制T1WⅠ掃描參數設置為層厚是3.6 mm,重建層厚是2.5~3 mm,TR/TE是4.4/1.1,翻轉角為12°,重建間距是0。脂肪抑制T2WⅠ掃描參數設置:層厚是5.5~7.0 mm,層間距是1.5~2.0 mm,TR是2~3個呼吸間期,TE是102 ms。增強前和增強后各期掃描都為屏氣1次完成。經MR系統內部規定圖像窗寬與窗位,窗寬指的是獲取圖像中信號強度最小和信號強度最強的差值,窗位指的是窗寬的中位數。掃描前6~8 h應禁食,分別對增強前、增強后胰腺動脈期(注藥后25~30 s)、胰腺靜脈期(注藥后65~75 s)及胰腺延遲期(180~200 s)實施脂肪抑制T1WⅠ序列掃描。動態掃描區域為自肝上緣到胰腺下緣。選擇馬根維顯MR對比劑,對比劑用量為0.2 mL/kg,注射速度為3.0 mL/s,全部序列都是軸位成像。
1.2.2多排螺旋CT檢查 CT組患者使用日本東芝公司生產的Activion 16排螺旋CT機實施CT掃描。具體方法如下:掃描參數設置為螺距是0.938/1,層厚是3~5 mm,層距是3~5 mm,工作電流是250~300 mA,工作電壓是120 kv。窗口參數設置為CT平掃C50~60,W200~210;CT增強掃描是C50~70,W220~250。首先對全部患者的胰腺部位予以逐步平掃,掃描區域為肝門到胰腺鉤突下段。再采用100 mL非離子型造影劑(生產廠家:廣州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10881527)于肘靜脈用高壓注射器行靜脈輸注,輸注速度為4.0 mL/s,對患者胰腺動脈期(注藥后25~30 s)、胰腺靜脈期(注藥后65~75 s)及胰腺延遲期(180~200 s)予以增強掃描。在患者為吸氣狀態下屏氣完成掃描,完成后把5 mm薄層重建圖像傳到工作站,再給予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平面重建(MPR)處理。
1.3治療方法 (1)對于早期胰腺癌患者行根治性手術,另有部分患者行姑息性手術治療,主要方法為肝管空腸吻合術、膽管引流術等,減輕患者的腫瘤負擔、解除疾病帶來的痛苦;(2)放射性粒子植入術聯合化療,將放射性粒子植入腫瘤腔體中,利用組織間照射作用將腫瘤細胞殺死,減少對正常組織細胞的傷害。本組中多采用內鏡超聲引導下植入術同時聯合化療,有效延長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命,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改善其生存質量。
1.4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按照影像學檢查結果進行臨床分期,同時和病理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準確率、敏感度及特異性,診斷準確率=確診例數/病理學診斷例數×100%,敏感度=(確診例數-高于病理分期例數)/確診例數×100%,特異性=(確診例數-高于病理分期例數-低于病理分期例數)/確診例數×100%[5]。觀察兩組患者的胰腺癌灶在動脈期、靜脈期及延遲期的顯示情況,對三期的CT值與MR值予以記錄。
1.5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種檢查方法的影像資料比較 典型病例,見圖1~2。

圖1 兩種檢查方法的影像資料比較注:A為CT平掃圖像,B為CT動脈期圖像,C為CT胰腺期,D為CT門脈期,E為MRT2WI,F為MRCP。其中A(平掃)、E(T2WI)、F(MRCP)不能顯示腫塊,B(動脈期)、C(胰腺期)、D(門脈期)均能顯示腫塊,但以C(胰腺期)顯示較清晰

圖2 兩種檢查方法的影像資料比較注:A為CT動脈期掃描,B為胰腺期,C為T2WI,D為MRCP。B(胰腺期)顯示腫塊最清晰,A(動脈期)隱約見腫塊影,C(T2WI)僅顯示胰頭飽滿,D(MRCP)清晰顯示惡性膽管梗阻擴張及梗阻點,但不能顯示腫塊
2.2兩種檢查方法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比較 兩種檢查方法對胰腺癌診斷的準確率、敏感度及特異性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低于或高于病理方面比較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法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比較 例(%)
2.3兩種檢查方法對胰腺癌灶的三期顯示值比較 MR組胰腺癌灶在胰腺動脈期、胰腺靜脈期及胰腺延遲期的顯示值均高于CT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法對胰腺癌灶的三期顯示值比較(±s) HU

表2 兩種檢查方法對胰腺癌灶的三期顯示值比較(±s) HU
組別 胰腺動脈期 胰腺靜脈期 胰腺延遲期CT組(n=44) 107.92±12.63 52.79±14.29 56.27±11.92 MR組(n=44) 118.93±19.69 65.63±15.62 61.63±12.62 t值 3.122 4.023 2.048 P值 0.002 0.000 0.045
相關研究報道結果表明,胰腺癌是一種消化系統腫瘤,具有眾多發病因素,病程發展十分迅速,且存在高惡性等特征,臨床缺乏典型的癥狀表現,預后質量不理想,患者在5年內的存活率普遍偏低,大約只有2%~3%[6-7]。相關機構對其數據統計分析顯示,近些年胰腺癌的發病率有不斷增加趨勢,上海與北京的統計學數據顯示,胰腺癌在近些年的發病率由以往的第20位逐漸上升到第8位,死亡率占全身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5位,對人們生命健康有威脅巨大[8-10]。同時發病患者年齡也呈低齡化趨勢發展,主要發病人群是中老年群體,因為其存在不良飲食行為、胰腺炎及煙酒史等原因而被歸為高發人群[11]。相關臨床研究表明,病理切片檢查是胰腺癌臨床診斷的黃金標準,但是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初期無法及時進行病理切片診斷檢查,由于影像學檢查技術的逐漸創新和發展,臨床早期診斷胰腺癌有了一定發展[12]。現階段臨床診斷胰腺癌的方法主要包括超聲檢查、CT檢查、MR檢查、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檢查、穿刺病理學檢查及血液生化免疫學檢查等[13-14]。臨床對胰腺癌患者予以根治的關鍵是實施根治性手術,而對胰腺癌進行早期診斷有助于改善胰腺癌的臨床療效,可以顯著減少癌癥的復發,延長患者的存活時間,對于患者的預后質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雖然臨床診斷胰腺癌的方法較多,但是最為常用的檢查方法仍是CT掃描與MR掃描檢查[15]。
對比傳統的CT影像學檢查,多排螺旋CT具有速度快的特點,每一期的掃描僅需要在患者上腹部停留8 s左右的時間,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操作時間。臨床研究表明,應用多排螺旋CT動態掃描在肝臟、胰腺部位的掃描效果更加顯著,動脈期、胰腺期和門脈期的連續性掃描能夠減少患者的呼吸運動對影像學結果的影響,從而提高診斷準確率[15]。相關研究表示,多排螺旋CT診斷胰腺癌腫瘤的CT圖像通過后期技術處理后,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完成增強掃描后按照檢查需要可以把腫瘤部位予以薄層重建,層厚大約是3~5 mm,能夠對腫瘤的形態和外表輪廓予以清楚顯示[16]。將造影劑用高壓注射器進行靜脈推注完成三期掃描,對腫瘤各掃描周期的強化情況予以評估,有助于評估患者的腫瘤部位與性質,還能夠分析腫瘤的侵犯情況,準確判斷可能發生的淋巴結遠近端轉移及周邊臟器侵犯[17]。對重建圖像進行后期處理,可以設計合理可行的手術方案,對預后效果進行評估。MR檢查是利用組織之間氫原子和含量及存在方式的差異得到的影像學結果,與多層螺旋CT對比,MR最大的優勢在于不產生射線損傷,使用的造影劑安全性更高。此外MR對于水分子含量變化的敏感性高,成像參數和觀察的角度更多[18]。隨著相控線圈技術的發展和采集技術軟件條件的改善,MR掃描的速度也得到提升,能夠進行連續、重復性的動態掃描,其層厚也逐漸變薄,對于胰腺癌的診斷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MR能夠對小胰腺癌予以辨別,可以有效改善胰腺周邊的血管侵犯情況、癌組織擴散情況及淋巴結轉移情況,其診斷效果要比傳統CT診斷效果理想[19]。磁共振掃描和多排螺旋CT掃描對于胰腺部位的掃描空間和時間分辨率不存在明顯差異,但是在臨床應用上依然存在爭議。當臨床開始應用3.0 T高場強磁共振時,和腹部專用的三維動態增強掃描序列予以結合檢查,明顯提高了磁共振在體部多期檢查的能力[20-21]。由于MR與CT診斷技術的逐漸進步,胰腺癌的影像學診斷準確度也明顯提高。此次研究應用了現階段臨床上使用的較為先進的多排螺旋CT 與1.5T MR,有著理想的圖像質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螺旋CT診斷胰腺癌的準確率是88.64%,敏感度是84.09%,特異性是77.27%;MR診斷胰腺癌的準確率是90.91%,敏感度是84.09%,特異性是75.00%。以往對于CT或MR診斷胰腺癌的準確性存在較大的爭議,有學者認為多排螺旋CT對胰腺癌診斷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而本組研究則發現兩種檢查方法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對比無明顯差異;MR 組44例患者的胰腺癌灶在胰腺動脈期、胰腺靜脈期及胰腺延遲期的顯示值均高于CT組。
綜上所述,臨床應用多排螺旋CT與MR增強掃描診斷胰腺癌均具有十分顯著的診斷價值,臨床進行診斷時只需選擇兩者中的其中一種即可。
[1]黃麗軍,陸志華,曹文洪,等.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強掃描術前評價胰腺癌可切除性的手術對照研究[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0,31(9):979-983.
[2]方馳華,祝文,范應方,等.醫學圖像三維可視化系統在胰腺及壺腹周圍腫瘤可切除性評估中的應用[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2,11(4):366-370.
[3]楊紅軍,郭彬,侯錫銀,等.多排螺旋CT多期掃描在胰腺癌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3):2719-2720.
[4]米華,王冶.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對胰腺疾病的診斷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30(7):998-1001.
[5]張宏燦.多排螺旋CT多期掃描技術在胰腺癌診斷中的價值[J].海南醫學,2013,24(17):2545-2547.
[6]崔慶周.胰腺癌診斷應用多排螺旋CT多期掃描的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2):80-81.
[7]劉琨.多排螺旋CT聯合血清CA19-9檢測在老年胰腺癌診斷中價值分析[J].醫學綜述,2014,20(22):4206-4207.
[8]劉景斌,趙全華.探討多排螺旋CT在臨床診斷胰腺癌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0,29(31):183-184.
[9]董駿峰.多排螺旋CT多期掃描在胰腺癌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5,11(20):2806-2807.
[10]何家偉,侯詩楠,何耀強,等.多排螺旋CT多期掃描在胰腺癌診斷中的價值[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8(5):1083-1084.
[11]王冬青,何偉,羅一烽,等.人胰腺癌原位移植模型MRI增強掃描特征及病理對照研究[J].中華胰腺病雜志,2011,11(3):183-186.
[12]姚秀忠,曾蒙蘇,饒圣祥,等.3.0T MR灌注加權成像和擴散加權成像在胰腺腫塊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1,45(7):646-652.
[13]李明,郝睿,祁會特,等.PET/CT標準化攝取值與胰腺癌伽瑪刀放療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5,9(10):66-71.
[14]楊淑芳,張和平,王長福,等.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胰腺癌中的應用現狀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10(5):106-109.
[15]張加成,張晨,楊正漢,等.MR擴散加權成像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鑒別診斷及療效評估中的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4,61(6):484-488.
[16]陳首名,馬方偉,李光紀,等.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聯合動態增強掃描在胰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西部醫學,2013,25(1):123-124.
[17]丁玖樂,邢偉,左長京,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與小胰腺癌的CT、MRCP征象分析[J].中華胰腺病雜志,2012,12 (2):79-82.
[18]李世巖,黃品同,徐海珊,等.超聲雙重造影評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初步應用[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2,21 (3):209-212.
[19]沈曉青,董磊.內鏡超聲聯合CA19-9對胰腺癌早期診斷及術前分期的應用價值[J].中華胰腺病雜志,2014,14(5):333-334.
[20]諸琦,龔婷婷,熊慧芳,等.造影增強內鏡超聲對胰腺病變定量分析價值的初步探討[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0,27 (11):576-580.
[21]馬霄虹,趙心明,歐陽漢,等.3.0T MR動態增強掃描對正常胰腺及胰腺癌的定量分析[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0,26(1):10-13.
The Value Analysis of Multi Slice Spiral CT and MR in th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HUANG Xiang-hui,GUO Wei-bin,FENG J ia-jun,et 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9):045-048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MR for pancreatic cancer.Method: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88 cases of pancreatic cancer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T group and MR group,each group had 44 cases.The CT group was implemented multi slice spiral CT scanning and the MR group was implemented dynamic enhanced MR scan,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set as gold standard,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wo kinds of inspection methods for pancreatic cancer were compared.Result:The accuracy of spiral CT in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was 88.64%,sensitivity was 84.09%,specificity was 77.27%.The accuracy of MR in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was 90.91%,sensitivity was 84.09%,specificity was 75.00%,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wo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P>0.05).The show values of pancreatic cancer focus of MR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T group at the pancreatic arterial phase,venous phase and delayed phas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vcant(P<0.05).Conclusion: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ulti-slice CT and MR enhancement scanning in th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all have very significant diagnostic value,only one of the two methods can be selected for clinical diagnosis.
Multi slice spiral CT; MR; Pancreatic Cancer; Diagnostic Value
10.3969/j.issn.1674-4985.2016.19.013
①廣東省鶴山市人民醫院 廣東 鶴山 529700
黃祥輝
2015-12-31) (本文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