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徽省黃山區的調查"/>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蔣昌宇, 李 瀟, 朱 凝, 孫 愷, 賈衛國
(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蘇南京 210037)
?
茶業合作社發展現狀研究
——基于安徽省黃山區的調查
蔣昌宇, 李 瀟, 朱 凝, 孫 愷, 賈衛國*
(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蘇南京 210037)
在對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的茶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指出該地區茶業合作社的發展具備數量穩定增加、組建模式多元化、經營管理取得一定成效等特點,但仍存在普及率不高、規范程度存在差距、利益分配模式不成熟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深化宣傳、建立相應的合作社監管制度、完善合作社利益分配制度等維持合作社長期穩定發展的對策建議。
茶業合作社;發展現況;調查分析;黃山區
合作社因其組織制度所具有的聯合優勢而被許多國家在農業上普及推廣,這種經濟組織形式不僅有利于實現規模經濟,而且能夠改善農業生產者的弱勢地位。它對于分散農戶的現實意義多在于抵御風險、降低成本、獲得更多的生產經營信息,并因此而提升收入、增加經濟效益[1-2]。我國自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農民專業合作社迅速發展。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國依法在工商部門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28.88萬個,比上年底增長31.18%,出資總額2.73萬億元,增長44.15%,入社農戶約9 400萬戶,超過全國農戶總數的35%。但事實上即使是在合作社有所發展的地區,仍有大量農戶沒有加入合作社;在已經成立的合作社中,又有相當數量的合作社不在運營;而在運營的合作社中,又有大量合作社表現出與現行規制不相符合的特質[2]。
安徽省黃山區面積1 775km2,總人口16.3萬,其中農業人口13.0萬,耕地面積7 600hm2。黃山區作為太平猴魁和黃山毛峰主產區,茶文化歷史悠久,許多農戶祖輩經營傳承茶園。截至2013年數據統計,黃山區茶園面積4 333hm2,茶葉產量1 140t,產值40 263萬元,均價353元/kg,茶農(6萬)人均收入6 711元,茶葉在農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但安徽黃山地區茶業合作社發展相對緩慢,存在諸多問題。筆者選取了黃山區3個具有代表性的產茶鄉鎮——新明鄉、譚家橋鎮和三口鎮,對其中3家茶業合作社進行深入訪談,并隨機抽取了167戶農戶進行半結構式問卷調查,分析合作社經營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探究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對該地區合作社未來的發展改進提出針對性建議,為全國范圍內的同質性合作社尋找改進對策。
據黃山區農業委員會統計,截至2015年6月底,黃山區通過工商注冊、取得合法市場主體資格的茶葉專業合作社75個,累計出資額2 275.79萬元,入社農戶1 371戶,加入合作社的農戶較往年有所增加。結合實地調查的統計數據,總結出黃山區茶業合作社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1.1茶業合作社數量逐年遞增,總體發展較為穩定當地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07年國家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來,黃山區的茶業合作社數目逐年增加,2007~2014年黃山區累計成立茶業合作社數量見圖1,每年新增茶業合作社數量見圖2。由圖1~2可知,2007年以來,黃山區每年都有新的茶業合作社成立,且每年成立的茶業合作社數量呈現先放緩后有所上升的趨勢,2009和2014年新增茶業合作社較多。

圖1 2007~2014年黃山區累計成立茶業合作社數量Fig.1 Number of tea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Huangshan region during 2007-2014

圖2 2007~2014年黃山區每年成立茶業合作社數量Fig.2 Number of tea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Huangshan region in each year during 2007-2014
1.2茶業合作社組建模式較為多元茶業合作社主要分為4種類型:由能人牽頭的“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的合作社、由企業主導的“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的合作社、由村干部領辦的茶業合作社、農戶自發成立的合作社。前2種模式占據了該地區茶業合作社的絕大多數。由能人牽頭的茶業合作社是數量最多的類型,約占70%這些能人多數是種植大戶或農民經紀人,具有較豐富的農業生產經營經驗和較廣泛的社會關系。由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的合作社,一般是將農戶聯合作為企業的生產基地,進行訂單生產。這種模式可實現標準化生產,有效地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不僅企業有了穩定的原料來源,農戶的產品也有了固定的銷路。村干部領辦的合作社,因其具有一定行政資源且在當地群眾中擁有一定的威望,故而能夠充分利用本村的優勢資源,更好地把農戶組織起來實現規?;a和產業化經營。1.3茶業合作社經營管理取得一定成效經營良好的茶業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服務于農戶的基本要求,為農戶帶來了相應的經濟效益。例如調查中的黃山區三口鎮某合作社實行了有效的技術支持、銷售策略和監督機制。該合作社為了保證茶葉的品質,茶苗均由合作社自行培育,保證品種的優越性;規定農戶不施化肥,運用生物肥料和生物物理手段防治病蟲害等。合作社與相應銷售公司簽訂10年合約,代表農戶參與市場議價,農戶茶葉的銷售有了一定的保障。另外合作社實行相互監督機制,合作社與農民的合約雖不嚴格規定質量和產量,但會要求農戶在種植過程中相互監督,相應違規的農戶會連累同一片區域的其他農戶的茶葉一起被拒收,從而實現了有效的監督。
通過與研究區基層政府領導、合作社社長、茶農(社員和非社員)一對一的訪談與問卷調查等半結構式訪談,發現黃山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存在以下制約因素。
2.1茶業合作社普及率不高且區域發展不均衡調查顯示,黃山區實際注冊入社的農戶比例為3%,與全國農戶入社比率35%具有較大差距,茶葉專業合作社在此地區并不普及,除了新明鄉近年來成立了30個茶葉專業合作社以外,其余鄉鎮成立的茶業合作社較少,甚至有的鄉鎮存在合作社空白村,各個鄉鎮的茶農合作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
不同鄉鎮政府的宣傳程度不同,合作化程度不高的鄉鎮政府通常都未能通過宣傳成功地建立起農戶對于合作社的期望。對于農戶而言,凈的經濟收益是影響農民做出加入或退出合作社決策的關鍵性因素[3]。農戶們如果對合作社了解程度不夠,未能建立起對合作社制度的信任感,所以也不會對合作組織產生期望,從而自發地成立合作社。
2.2現有茶業合作社運營符合規范的程度存在差異農民合作社既是社團組織也是經營企業,合作社的管理是否規范直接影響合作社與市場的接軌程度,也決定了合作社是否能夠生存與發展壯大。合作社的規范化管理主要涉及成員的組織管理、機構的章程管理和內部的財務管理3個方面[4]。雖然現有的不少合作社的確為農戶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這些規范運行的“緊密型”合作社只在少數,存在著大量運營不規范的合作社。部分合作社獲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合作社中絕大多數成員并未獲利。例如調查中的新明鄉某合作社,雖名列市級示范合作社名單之上,得到了政府給予的較多資金等方面的資助,但是通過深入農戶的調查訪問發現,此類合作社所獲取的資金和資源支持并沒有投放于利于入社茶農生產經營的相關方面。這類合作社有的沒有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有的甚至沒有按照合作社章程最基本的要求為社員提供生產經營服務。
2.3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模式不夠成熟眾多合作社利益分配模式都存在著隱患,合作社沒有與多數成員分享合作剩余成為了阻礙社員進一步融入合作社的重要因素[5]。調研中的三口鎮某合作社因其規范運營合作社使得農戶收入顯著提高而被當地視為典范,但是合作社與農戶的這一關系中并未涉及對農戶的分紅等合作社盈余分配。另一調研樣本新民鄉某茶業合作社,組織者建立合作社以供少數幾戶茶農銷售便利之后便將大多數農戶被排除在成員邊界之外,這類所謂“掛牌”合作社同樣也沒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
合作社的本質應該是所有成員共有,共同決定合作社的日常事務或未來發展,合作社創辦者與社員之間只有實現互利互惠、利益“雙贏”才具有凝聚力[6]。但實際運營中多數小農戶由于自身知識素養限制難以參與到組織的重大決策中去,與合作社的關系也多是接受與被接受的形式。通常這些小農戶都是單純的依靠“搭便車”來增加自身的種植收益,對于合作社的長遠發展是否與自己有關他們也并不關心,所以也就不會有意識地關注合作社的利益分配。但農戶與合作社之間這種松散的利益連接方式,總有一天會因為合作社核心成員對小農的利益擠占或者農戶的維權意識提高而出現裂隙,為合作社的長期穩定發展留下隱患。
3.1政府需要更加深入最基層宣傳推廣合作社從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來看,很少有合作社是自發性形成的,相比較發展中國家而言發達國家農民的松散程度相對較低,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合作社中固有的農戶“搭便車”行為[2]。所以,合作社成立或運營中的外部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這里的外部支持主要來自于各級政府。
在合作社的成立過程中,政府需要更為廣泛的進行推廣宣傳。許多生產茶葉的村莊在地理位置上較為偏僻,地方政府在廣度上不能遺漏任何一個村莊,在深度上則需要更為全面地介紹合作社各項特點以及優勢,而不是泛泛而談,可以在可能的情況下對合作社的潛在管理人員進行更加全面的培訓,以點帶面,使得更多的農戶對合作社的經營方式和利益分配產生更全面的了解。此外,配合當地成功案例或者采用更多元的方式都能起到更好的宣傳推廣作用。
3.2政策制定上要求激勵與監管同時進行自國家推廣合作社以來,各式各樣的激勵政策相繼頒布,但缺乏相應的監管制度使得許多尋利者謀取私利的行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6]。政府需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對發現的不合乎法律規范的合作社要責令其整改,否則實施相應懲罰,如收回政策支持等,在激勵政策與監管制度的雙重效力下,使得合作剩余和政策性優惠都能惠及廣大合作社成員。另外,目前許多地方的合作社評級制度采用合作社成員數等指標對合作社進行評價。在此類評級制度之下,合作社為了謀求政策利益會采用盲目擴大成員數量等方式,從而出現成員泛化等現象,使得鼓勵合作社合理運營的政策初衷不能實現[7]。所以,地方政府制定合作社的評級制度時,不能忽略合作社的真實運營情況,要使得真實的合作社和掛牌的合作社區分開來。3.3合作社自身需要完善利益分配模式在合作社內,多數農戶最多只是合作社的服務對象而并非所有者,但是合作社在以多數農戶成員為基數的基礎上建立并獲得了相應政策性等收益,就應該與農戶們共同分享合作剩余。當農戶以現金等形式實際入股合作社并且實際參與合作社盈余分配之后,以往“事不關己”的態度就會相應改變,轉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合作社的規劃管理之中,這樣的模式才能夠使得合作社長期穩定發展下去。具體而言,合作社首先需要完善合作社的財務機制,同時建立好每個成員的賬戶檔案,并可以通過惠顧返還金留存的方式形成成員股金[7],或者按入股比例定期分紅,切實落實好成員的盈余分配;政策性收益也同樣需要按照法律規定量化均分給各個成員。通過這種緊密的利益聯結方式,成員才能夠感受到自己真正成為合作社的主人,因此才會更好地經營,維護合作社的長久發展。
[1] 段利民.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國內研究文獻綜述[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2(3):91-95.
[2]FULTONM.Producerassociations:Internationalexperience[C]//SONNTAGBH,HUANGJ,ROZELLES,etal.China'sagriculturalandruraldevelopmentintheearly21stcentury.AustralianGovernment,AustralianCentreforInternationalAgriculturalResearch,2005.
[3] 鄧衡山,王文燦.合作社的本質規定與現實檢視:中國到底有沒有真正的農民合作社?[J].中國農村經濟,2014(7):15-26.
[4]RHODESVJ.ThelargeagriculturalcooperativeasaCompetitor[J].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1983,65(5):1090-1095.
[5] 周腰華.農民合作社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以遼寧省為例[J].農業經濟,2015(2):89.
[6] 鄧宏圖,鹿媛媛.同質性農戶、異質性大戶、基層政府與合作社:經濟解釋與案例觀察[J].中國經濟問題,2014(7):88-97.
[7] 仝志輝,溫鐵軍.資本和部門下鄉與小農戶經濟的組織化道路:兼對專業合作社道路提出質疑[J].開放時代,2009(4):5-26.
[8] 潘勁.中國農民合作社:數據背后的解讀[J].中國農村觀察,2011(6):2-10.
StudyonDevelopmentStatusofTeaProfessionalCooperatives—BasedontheInvestigationofHuangshanDistrictofAnhuiProvince
JIANGChang-yu,LIXiao,ZHUNing,JIAWei-guo*etal(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of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37)
Basedonth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teaprofessionalcooperativesdevelopmentinHuangshanDistrictofAnhuiProvince,itwaspointedoutthatteacooperativesintheregionhavesteadilyincreasedthenumber,setuppluralisticmodel,achievedsuccessfulmanagementresultandsoon.Aimingatthemainproblemsincludinglowpenetrationofteacooperativesamonglocalfarmers,thegapbetweentheextentofregulation,immatureinterestdistributionpattern,severalsuggestionswereproposedtomaintainlong-termstabledevelopment:furtherdeepenthepublicity,establishtheappropriateregulatoryregimeofcooperatives,improvethedistributionofbenefitssystem.
Teaprofessionalcooperatives;Developmentstatus;Investigationandanalysis;HuangshanDistrict
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510298043Z)。
蔣昌宇(1995- ),女,安徽蕪湖人,本科生,專業:農林經濟管理。*通訊作者,教授,從事林業經濟理論與政策、生態經濟研究。
2016-06-12
S-9
A
0517-6611(2016)22-2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