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9月21日文章,原題:中國互聯網企業在海外碰到障礙 就準確描述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競爭力而言,有一種常見但或許并非總是準確的說法:硅谷的公司必須打敗幾個競爭者才能生存,而中國企業必須打敗幾十個甚至成百上千個。不過,當一些身經百戰的中國企業在全球擴張之際,它們卻發現走出國門甚至更難。
中國互聯網行業存在一種突出現象,即在龐大國內市場的主導地位與在海外相對微不足道的存在形成鮮明對照。中國雖然已推出微信、滴滴出行等既受歡迎又具創意的App,但該國互聯網企業仍然難以拿出使其在全球市場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戰略。
這些企業并非缺乏嘗試。艾瑞咨詢和白鯨社區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今年7月,從阿里巴巴等巨頭到僅有幾名員工的游戲開發公司,已有6254家中國企業打造以海外市場為目標的移動產品。
但其中一個問題是,許多企業都尋求在發展中國家復制其在國內的成功,結果發現這些市場的發展速度慢于中國。按照收入將隨用戶而至的中國互聯網規律,它們希望通過免費游戲和App在這些市場獲得龐大的用戶基礎。開發移動游戲的北京智明星通科技公司曾以巴西和俄羅斯等市場為目標。但公司首席執行官唐彬森表示,當他在幾年前發現巴西市場的用戶增長并未轉化為實際收入后,就決定重點開發利潤更豐厚的發達國家市場。
“現實是一些市場的用戶比其他市場的用戶值錢得多。”唐說,“若要建立大公司,就只能緊盯大市場。”例如,調查公司eMar?keter的數據顯示,在2017年前,印度每年的數字廣告支出很可能不會超過10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今年的數字廣告市場有望達到404億美元,而美國有望達到721億美元。▲
(作者袁莉,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