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軍
“一帶一路”戰略與區域開發開放的有益探索
——評《“一帶一路”戰略與區域開發開放——基于江蘇實踐的研究》
文/周軍
2015年國慶休假的一天,當一本制作精美、散發著油墨香的專著展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是贊許中帶著詫異。這是一本研究“一帶一路”戰略與區域開發開放、42萬字加上硬殼包裝的專著——《一帶一路”戰略與區域開發開放——基于江蘇實踐的研究》,看上去有些厚重,作者是古龍高與他的研究團隊成員古璇、趙巍。贊許,是因為這本書已經是2010年以來這個研究團隊出版的第三本專著;詫異,是因為“一帶一路”戰略從提出到這本42萬字研究專著的出版,只有兩年的時間,按照常規的時間,是難以完成的。而古龍高帶領他的研究團隊不僅完成了,從內容來看,這是一本以新亞歐大陸橋為依托,以沿海、沿橋區域為重點,以實踐中重大理論問題為對象,研究與剖析“一帶一路”戰略與區域開發開放的專著,具有以下兩個顯著特色:

就區域經濟學的一般概念而言,經濟帶的發展需要依托一定的交通運輸干線,并以其為發展軸,以軸上經濟發達的一個和幾個大城市作為核心,發揮經濟集聚和輻射功能,聯結帶動周圍不同等級規模城市的經濟發展,由此形成點狀密集、面狀輻射、線狀延伸的生產、貿易、流通一體化的帶狀經濟區域?!耙粠б宦贰睉鹇?,首先是通道經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通”中,第一就是“道路連通”。就絲綢之路經濟帶而言,路線的選擇需要充分考慮地理環境、經濟效益與政治協調。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挑戰從經濟視角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尤其是中線和南線所經過的地區涉及中亞、西亞、北非等地,這些地區自然條件較差、地形地勢復雜、發展水平較低,要建設貫通這些國家的鐵路、公路及其他基礎設施難度很大。從我國境內情況來看,現實的選擇是新亞歐大陸橋。
大陸橋運輸是以鐵路為主體,以集裝箱為媒介,海運、航空、公路、河運、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相結合,橫跨洲際大陸,實行海陸銜接,“一票到底”的海陸國際聯運,包括海向、陸向兩個路徑。“大陸橋”國際海陸聯運的特質決定新亞歐大陸橋兼容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兩個戰略層面。因而我們看到,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2015年3月28日聯合發布經國務院授權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下簡稱“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中,絲綢之路經濟帶確定的重點是“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备鶕耙粠б宦贰弊呦?,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上述通道中,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通道與新亞歐大陸橋陸上運輸線路高度重合。
古龍高研究員是我國研究陸橋經濟的專家,將陸橋經濟理論引入“一帶一路”戰略研究,使這本專著具有較高學理性和顯著理論特色。
“一帶一路”戰略涉及國際、國內兩個層面,涉及海陸多條通道,沿海多個港口,各有特點。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中提出“江蘇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上?!绷暱倳浀闹v話賦予江蘇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特殊的地位與責任,連云港是“一帶一路交匯點”的所在區域,在江蘇落實“一帶一路”戰略中具有特殊功能,在這本專著中,實證研究突出江蘇“交匯點”特色,既解決關鍵問題,又引領實踐路徑,具有“綱舉目張”的功效。
功效之一,有利于推進中、東亞國家間的經貿交流與合作。中、東亞國家間的經貿交流,有新亞歐大陸橋和西伯利亞大陸橋兩條通道,而前者與后者相比,具有顯著的優勢:如到達伊朗德黑蘭,走新亞歐大陸橋較走西伯利亞大陸橋,陸上距離縮短3 345公里。另外,新亞歐大陸橋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更優越,輻射面更廣,對亞太地區吸引力更大。連云港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是溝通大陸橋海陸國際聯運的節點,對推進中、東亞國家間的經貿交流與合作具有全局意義。功效之二,是有利于推動我國陸橋沿線東中西區域共同發展。連云港是我國中西部地區最便捷的出??诤蛯ν忾_放的門戶,加快交匯點建設,使中西部地區在既有面向遠東和歐洲陸路通道的基礎上,又有一條面向太平洋的出海大通道,實現了雙向開放,為打破隴海路新地帶既不沿邊又不沿海的封閉狀態創造了條件。功效之三,是有利于新亞歐大陸橋東端起點東隴海沿線地區的快速崛起和蘇北地區的開發開放。連云港是新亞歐大陸橋通道的首位節點城市,連云港、徐州是兩個綜合樞紐城市,東隴海沿線形成一個整體的經濟帶,必將增強新亞歐大陸橋東端的對外開放能力,既可以帶動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更可以在江蘇的沿海開放、蘇北發展方略中建立一個新的制高點,為全省開放拓展了新領域,開辟了新空間,從而使江蘇對外開放的優勢更為突出。
勤奮和執著是古龍高研究團隊的一個顯著特點。天道酬勤,2010年11月,他們出版了專著《加快建設連云港國家區域經濟樞紐研究》;2013年9月,他們出版了專著《東方橋頭堡理論構建與路徑安排》;2015年3月,他們又出版了這本42萬字的專著——“一帶一路”戰略與區域開發開放——基于江蘇實踐的研究。前兩本書以獲得江蘇省政府社科三等獎、江蘇省教育廳社科二等獎、連云港市政府社科一等獎的不俗成績展現給讀者,這本書會是什么結果目前還不得而知,但通過該書前言的內容使我們看到一個勤奮團隊在作品成稿之前行走積累的背影,摘錄如下:在本書形成過程中,我們主持研究了中韓國際合作項目《大陸橋無阻礙運輸研究》、群山—連云港交易擴大方案》,省規劃課題《上海自由貿易區對設立連云港自由港的影響及對策研究》,江蘇省委書記、省長圈定的江蘇省重點課題《如何打造連云港成為新“絲綢之路”橋頭堡研究》《江蘇沿海開發中港產城聯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江蘇省社科規劃課題《江蘇沿海開發新趨勢研究》,江蘇省社科應用精品課題《江蘇沿海開發進程與前瞻研究》《江蘇省“十二五”沿海開發戰略突破的重點和難點》《構建江蘇沿海開發人才支撐體系研究》《蘇北地區各類高層次人才發展環境現狀與對策研究》等,江蘇省沿海辦重點課題《江蘇沿海開發東中西區域合作研究》等省級課題。連云港市軟科學課題《連云港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戰略定位、重點任務和政策建議》。
我期待豐富的實踐對本研究成果的檢驗,也期待古龍高和他的研究團隊越行越遠,且越行越好、越快樂。
(作者系淮陰師范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