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財經

中國首個網絡消費指數5月21日在北京發布。數據顯示,從2011年1月至今,網絡消費規模指數擴大了12.1倍。2015年網絡消費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拉動仍達到了1.6%。專家指出,網絡消費的穩定、強勁增長,說明網絡消費正成為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螞蟻金服主辦的新供給經濟轉型與消費升級研討會2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發布的新供給—螞蟻網絡消費指數匯聚了21個行業、337個城市、4.5億用戶的網絡交易數據,旨在為監管部門、研究機構和產業資本把握網絡消費發展情況提供有力抓手,為相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數據顯示,從2011年起,中國增長模式出現了歷史拐點:消費取代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快報摘自中國新聞網)
中國基金業協會秘書長賈紅波表示,經過幾年的發展,量化投資策略逐漸的成熟。未來量化對沖投資,在我國空間巨大,會大有作為。5月25日舉辦的量化對沖論壇上,賈紅波說,中國基金業協會最近在致力于推動中國的私募FOF的發展,“我們的想法在兩萬多家機構當中培育出一百家左右比較大型的私募基金的FOF。“此舉的目的,是讓專業的投資機構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聚焦在投資上,若干個FOF機構為其尋找資金,然后利用FOF機構的專業判斷挑選私募基金管理人。而在FOF的培育和推出中,賈紅波說,量化基金、對沖基金又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FOF的本質是平緩風險集合收益,量化和對沖有它的優勢。特別是當前的市場形勢下,量化對沖的優勢就更加的凸顯。(快報摘自第一財經)
記者5月26日從我國首個綠色發展綜合示范區——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獲悉,作為一個以綠色產業發展為主的區域,目前生態城累計注冊企業3639家,累計注冊資本1435億元,綠色產業規模不斷做大。中新天津生態城計劃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一個人口達35萬人、綠色建筑比例達100%的國際生態城市樣板。“生態城要成為中國綠色發展的策源地,而不是‘刷了綠漆的開發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司法局局長彭正陽認為。正是本著這種理念,生態城從招商環節就有所取舍,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均不能落戶。面對國內綠色產業企業的相對匱乏,生態城另辟蹊徑建設了國家動漫園,打造生態城的文化產業品牌。由小米科技投資的小米影視,華誼兄弟的新媒體板塊,中國首家且交易額最大的B2B跨境電商平臺敦煌網等也已先后落戶。(快報摘自新華網)
在5月25日舉行的2016中國大數據產業峰會暨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稱,“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數據中心。”未來5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將超過50%,到2020年中國的數據總量將占全球數據總量比例的20%,成為世界第一數據資源大國和全球數據中心。“大數據將是新的生產要素。”業內人士指出,政策助推知識開始,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是大數據這場“新工業革命”的重要推手。其中,數據是重要資源。在此背景下,眾多互聯網科技企業以及傳統生產企業都在積極布局大數據產業。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大數據產業市場規模已達1105.6億元,較2014年增長44.15%。其中,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大數據軟件和大數據應用分別占比64.53%、25.47% 和10%。(快報摘自中國證券報)
全國股轉公司5月27日發布金融類企業掛牌新三板行業準入標準,提高了對私募機構的掛牌準入標準。根據新標準,私募基金掛牌新三板需要滿足“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之和須占收入來源的80%以上”,“私募機構持續運營5年以上,且至少存在一只管理基金已實現退出”,“私募機構作為基金管理人在其管理基金中的出資額不得高于20%”等多個條件。值得注意的是,新標準要求私募機構掛牌之前不存在以基金份額認購私募機構發行的股份或股票的情形,募集資金不存在投資滬深交易所二級市場上市公司股票及相關私募證券類基金的情形,但因投資對象上市被動持有的股票除外。對于其他具有金融屬性企業(小貸、擔保等),由于監管政策尚待進一步明確與統一,在監管政策明確前暫不受理新的申請,已受理企業終止審查,待政策明確后重新申報。(快報摘自新華社)
5月29日,央行新晉副行長陳雨露在第五屆金融街論壇演講提出,當前貨幣政策調控與宏觀金融管理面臨新的要求,金融領域有三大問題值得高度關注。
第一是貨幣供給與杠桿率的問題。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4月末,中國廣義貨幣供給量M2的余額已經達到144.5萬億元,同比增長12.8%;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已經達到99萬億元,同比增長14.4%,貨幣供給和人民幣貸款的增速都高于名義GDP的增速;同時,2008年以來,非金融企業杠桿率增長迅速,到2015年末已經達到了160%左右的高水平。
第二是金融業快速發展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問題。據他介紹,2016年第一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占同期GDP之比已經高達9.9%,創歷史新高。然而與金融業快速發展并存的是,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存在于各地區和各行業。對于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小微企業、三農,特別是貧困地區的金融服務依然是金融業發展的短板,金融發展的普惠性還亟待進一步提升。
第三是現代金融發展的趨勢與有效監管問題。一方面中國金融業已經形成了多樣化的金融機構體系、復雜的金融產品體系、信息化的交易體系和更加開放的金融市場體系,綜合經營趨勢日趨明顯。(快報摘自騰訊財經)
普華永道5月30日發布報告稱,2016年第一季度3家中國科技企業完成了IPO,總融資額2.67億美元,中國由此成為當季全球科技企業IPO數量和融資額最高的國家。同期,全球資本市場的科技企業IPO活動表現低迷。這三家中國科技公司來自通信設備、半導體及電子行業,他們都選擇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因此,深圳證券交易所也成為了第一季度全球科技企業IPO數量最多的交易所。報告發現,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科技企業IPO的融資總額僅為7.69億美元,相比2015年第四季度的108億美元大幅回落93%,期間全球市場沒有出現任何規模較大的科技企業IPO。此外,跨境上市的數量有所下降,從2015年第四季度的4例減少至2016年第二季度的2例。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今年首季,全球科技企業IPO季度融資總額自2008年以來首次跌破10億美元大關。(快報摘自中國新聞網)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上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年度會議上表示,擺在中國面前的是成為全球大宗商品定價中心千載難逢的機會;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道路上,會遭遇激烈競爭。雖然中國在交易規模和經濟增長上占優勢,但立法仍不完善,并且缺乏足夠的人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和金屬消費國,但其交易員和公司依賴海外的金融中心(倫敦或紐約)來對其消耗的主要商品定價。事實上,中國獲取商品定價權的雄心從黃金上可以看出。4月19日,上海黃金交易所首日發布人民幣黃金定盤價(256.92元/克)。人民幣黃金定盤價的推出顯示中國正尋求在黃金價格方面更大話語權。方星海說,計劃把原油、鐵礦石和天然橡膠期貨作為向更多外國投資者開放國內市場的起點;中國要成為全球大宗商品定價中心,必須要有適度有效的監管。(快報摘自時代周報)
惠裕全球家族智庫FOTT聯合北京銀行私人銀行日前在上海發布的《中國80后&90后家族繼承人群像調查報告》顯示,高達32%的家族繼承人明確表示無意繼承家族企業,家族企業的繼續發展面臨很大風險。報告分析,繼承人不愿繼承家族企業的背后原因主要集中在三點:在海外接受教育,對父輩所創下的事業缺少理解和興趣;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選擇另起爐灶,開創自己的事業;缺乏新一代的開創精神,寧愿選擇舒適的工作環境打工。調查表明,35%的家族繼承人已繼承了家族企業,33%的家族繼承人則有意愿未來繼承家族企業。然而,他們的接班之路并非坦途。目前僅有38%的“80后”“90后”家族繼承人表示父輩做過針對性的培養,但培養內容也較為單一,主要是出國接受教育和參與企業經營,缺乏系統的培養,由此導致家族繼承人能力上的不足。(快報摘自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