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崢
摘要 高中語文課堂,不僅要教給學生學習知識和學習做人道理,更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基本技能。新課程背景下,素質教育得到廣泛推廣,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素質的養成。怎樣才能讓學生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有效知識并提升學生的素質,本文就從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方面進行一些研究。
關鍵詞 新課程 高中語文 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7.066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信息大爆炸”時代的到來,知識越來越多,而高中語文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就要不斷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教學效率,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有效知識。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當前教育界的關注焦點,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成為眾多老師面臨的考驗。課堂教學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形式,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基地,即課程改革的關鍵在實施,而實施的關鍵在課堂。雖然新課程改革進行了一定的時間,但是當前語文課堂仍然存在效率低、秩序差、學生參與度不夠等問題。
1有效課堂的內涵及基本特征
低效、無效的課堂是在浪費老師的精力和學生的時間,是不可取的。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和學生都越來越注重課堂效率,尤其是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課堂,顧名思義就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用最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它包括三重含義:效果、效率、效益。
有效課堂一般具備如下幾個特征:(1)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目標。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目標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制定,在使學生獲得基本知識的同時,使學生學會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三維目標不是相互孤立,而且相互協調與統一的,有效課堂的成功實施,離不開三維目標的制定和實現。(2)教學有效知識量。教學有效知識量是有效課堂的衡量標準。有效知識量,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正在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發展的知識。(3)預設與生成的辯證統一。有效課堂既是預設的,又是動態生成的,是充分預設與動態生成的辯證統一。預設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超越和發展。教學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精心預設,為各種可能的生成做好充分的準備;有效生成要立足文本的重點、難點進行生成;教師要努力成為課堂智慧生成的“助產士”、引領者和創造者。(4)學生發展取向的教師教學行為。“雙邊”教學模式的推廣,是有效課堂的標志之一,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傳統教學中“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發展取向。(5)教學生態和諧平衡。有效課堂注重教學方式結構的和諧平衡、教學思維結構的和諧平衡、教和學的和諧平衡、課堂環境的和諧平衡等。有效課堂,可以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有效知識量,不用花費更多的課下時間進行練習和鞏固,學生的作業負擔減輕但是有效知識量并沒有減少。
2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課堂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場所,在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得到了眾多學生和家長的關注,不少學校開始注重有效課堂的實施情況,但是當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1)沒有彰顯學生的主體性。“雙邊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發揮教授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在升學率的壓抑下,大部分課堂時間是教師在滔滔不絕地講解課文內容,學生的主體作用難以發揮和彰顯出來。“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仍然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常用模式,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不出來,而且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難以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例如,在講解古詩《長恨歌》時,多數老師采用背誦的形式來使學生掌握和記憶,這么經典和富有情境的古詩,完全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來進行展示,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心態,更能使學生了解和體會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從而對文章有更好的理解。
(2)語文課堂教學過分依賴多媒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些老師就過分依賴多媒體。多媒體可以為教學提供必要的教學資源,設置一定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擴大語文課堂的知識容量,特別是新課改實施以后,很多語文教師運用多媒體控制教學過程,老師在課前做課件是花了很多心血,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總有些難以控制的情況發生,過分依賴多媒體會給教師的教學帶來被動。
(3)“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新課程背景下,不少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采取了“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但是在課堂實際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將合作學習的優勢發揮出來。在多數語文課堂中,當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雖然整個教室呈現一種熱烈討論的氛圍,但是學生往往會借討論的機會進行聊天,所討論的問題與教師提出問題沒有關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當小組討論完畢派代表進行發言時,學生代表的發言只能代表個別指定發言人的看法,并沒有通過小組整理匯報。這種“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學生的之間沒有進行很好的互動,沒有產生頭腦風暴。預設與生成是存在矛盾的,這種合作學習的預設效果是很好的,但是實際操作中的生成效果卻是非常令人深思的。
3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應用
新課程改革實施后,越來越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效課堂適應了新課程改革的需求。通過對自身教學實踐進行總結,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1)組織小組合作,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語文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性學習的模式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通過討論、探究獲得知識,自然學習效率也會提高,并且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念頭。而如何在研究性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多用心思。如果一節課設計得很精彩,但是不符合所教授班級的學生的認知水平,就不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提高課堂效率、建設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在講解《紀念劉和珍君》這節課時,教師在導入時可以向學生介紹主人公劉和珍君的生平事跡以及作者寫文章時的社會大背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誘導學生和教師一起探討,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很濃厚,對這節課的研究也會很認真,小組討論會非常激烈。在小組討論中,教師要采取恰當的方法進行引導,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討論中,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通過不同的意見來制造“頭腦風暴”,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開闊視野,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學生通過研究獲得的知識記憶深刻且不容易遺忘,在研究性學習方式中營造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
(2)對教師組織適當的培訓,提高教師的知識素養和專業技能。對教師進行適當的培訓,使他們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思想,樹立開放的教學思想,從而改變教學模式。讓老師認識到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應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而不是一味地自己講授,學生被動地學習。高中生正處在叛逆心理嚴重的時期,高中的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在語文課堂上更好地實現有效課堂。
(3)采用案例教學,使學生通過案例學會“舉一反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采用案例教學策略。教師在課程案例開發中應立足于教學實踐,結合高中生的身心特征,并勇于創新,使案例與時代相結合,便于學生的掌握和理解。新課程改革倡導“雙邊教學”,即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情況下,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案例實際時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通過案例教學要使學生理解、掌握一定的語文素養和分析能力,并學會“舉一反三”地解決問題。例如:在講解古詩內容時,老師可以將古詩的分析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學會如何去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詩詞中體味詩人的經歷,從而學會舉一反三,達到“活學活用”的目標。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學好“一篇課文”的基礎上,學會對“一類課文”進行學習。
(4)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自己的教案和課件進行教學,但是課堂上總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不能太過依賴教案和多媒體的課件。如何才能將一堂課有序進行是一門大學問,教師要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課后反饋對于課堂有效教學的提升有著重要幫助,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后,要進行及時的反思,將課堂上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爭取在下一次課堂教學中改善。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會留一部分時間來給學生閱讀課文,但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水平,為了照顧閱讀慢的學生而耽誤了課堂的進程,語文課堂呈現出一種前半節比較松懈,而后半堂課教師為了趕進度就加快了講解的語速或者減少了學生的參與環節,這是不利于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知識的。有效課堂應該整節課都是有條不紊,將該講的東西都講清楚。
4小結
新課程背景下,有效課堂是眾多老師追求的目標,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有效知識是很難的,只有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實施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相互配合,才有助于有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