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圖|本刊見習記者 湯芮
川河蓋上的致富路
◇ 文 圖|本刊見習記者湯芮

詩云:孤山臨水背依山,憶在江南煙雨間。濃縮的14個字,道出了秀山山水城廓的特點。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地處渝東南邊陲,東鄰湖南,南接貴州銅仁,北通湖北。秀山地勢平坦、物產豐富、風光秀麗、古跡眾多,也是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入川的第一站。
2016年4月19日。秀山涌洞鄉楠木村川河蓋景區。貧困村楠木村位于川河蓋景區,神奇的川河風景,蓋上四季云煙,蓋頂有四門相連的石門回道“四門洞”,有上萬畝草場。“春看映山紅遍、夏可乘涼避暑、秋觀芭毛秋雪、東賞北國風情。”川河蓋主要以映山紅、奇峰異石、高山草場風光為主,蓋上地質奇特,資源豐富,地下暗河穿越整個蓋區,鋸齒巖、金蟬求鳳、將軍巖、梳子山、朱氏殉情等景點令人嘆為觀止。景區幅員面積2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50米,全年平均氣溫12.1攝氏度,森林覆蓋率43%。
楠木村609戶人家,戶籍人口1967人,其中貧困戶150戶,495人。由于地處海拔1100多米的高寒地帶,自然環境惡劣,貧困曾經是這里的主題。
自從“傍”上鄉村旅游,“貧困”這個主題成為歷史,現在年游客接待量達30萬人。楠木村發展高山旅游草場,核心地帶3000多畝,可賞美麗的花海,其中有杜鵑、映山紅、格桑花。僅映山紅就有200畝,楠木村每年都會舉辦映山紅節,每年吸引成千上萬游客。每年9月,這里的格桑花也會爭相開放,格桑花種植面積達到500畝,也會舉辦格桑花節,可供游客觀賞游玩。川河蓋上平坦開闊,風景秀麗,尤其遠眺視野極佳。今后,這里還會有自駕游露營基地,還會打造視野開闊的觀景平臺和適合徒步的旅游步道,可觀梳子山、湖南邊城等等。
川河蓋不僅是一個放松心靈的好去處,也是一個紅色旅游景點。1934年夏,賀龍率紅三軍在川黔地區的酉陽、秀山、松桃、沿河、德江、印江等縣創建了黔東特區革命根據地,迄今還有紅軍川河蓋戰斗遺址。
在川河蓋上有片景色宜人的樹林,齊刷刷的水杉樹占地20畝,一片樹林又齊又密。秀林深處,一座小屋隱藏其中。小屋的主人是楊勝友,楠木村的典型人物,借用當地森林資源發展鄉村旅游走了致富道路,現身說法引導群眾摒棄“安守田園、小農本位”的思想,手把手傳授鄉村旅游經驗,很快帶動其他貧困戶吃上旅游飯。
楊勝友之前種烤煙,因卷煙廠撤出,沒了市場。他后來考慮利用高山溫差種植反季蔬菜,但是當時從楠木村到龍池場鎮全長20公里全是石子路,蔬菜運輸不方便,賣價也不高。
無奈,當時30多歲的楊勝友遠走浙江打工。因為沒有技術,到了浙江也只能做一些打雜的工作,偶爾去建筑工地幫忙,年收入僅兩三萬元。“家里有三個小孩,負擔很重,最小的還在讀小學。”楊勝友一直無法釋懷。
后來得知家鄉開始打造旅游產業,路通了,電和水也有了,這讓他毅然決然回鄉發展旅游產業。為了鼓勵村民發展旅游業,當地政府也給予愿意發展旅游的村民每戶1.2萬元旅游項目資金補貼。楊勝友當時用了三萬多元翻新房子,利用自家20畝水杉林,打造了一棟吃飯休閑的森林小屋。
他很快嘗到了甜頭,2014年8月就迎來了游客,一年四季不斷,僅2015年就有七八萬元利潤。現在,全家都加入進來。楊勝友下一步還打算擴展到住宿,今年下半年就可迎接客人,而且他的農家樂全是綠色食品,都是自己種,價格也合理,沒有的就去當地村民那里買,帶動了當地其他村民的發展。
現在楠木村一共有20多家農家樂,219個床位,他家門口的路就可以直通核心景區。楊勝友笑著說:“現在家鄉政策好,帶動大家都受益。”
“路通了,回家發展旅游更賺錢。”楠木村以前全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村里也不通水電,交通非常不便,那時的村民如果要去場鎮賣菜,單程需要兩三個小時。2012年,鎮政府將這里確定為旅游開發地,目前已完成川河蓋旅游總體規劃;縣道龍池干川村至川河蓋15公里已硬化通車,旅游環線23公里公路硬化正在實施,總投資2500余萬元。農民新村已完成設計,已建成3000畝高山蔬菜基地。路修好以后,到邊城僅12公里,只需半個小時。現在村里的路都是水泥路,都通到家門口。村里也全部通水通電,還準備建設水廠,也鼓勵村民打造農家樂,通過川河蓋帶動農民豐收。

森林小屋

楊勝友做農家菜
通過一年多的“雙扶貧”(物質和精神),去年該村順利通過脫貧驗收,現處于整體鞏固和重點關注扶貧“兜底戶”時期。秀山楠木村川河蓋還將提升景區建設質量,進一步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服務質量的提升。秀山也將生態旅游和紅色旅游相結合,積極推廣高山生態旅游,打造綠色生態旅游,挖掘和整理紅色旅游文化,打造紅色文化旅游。正如楊勝友所說:“交通改善讓我們看到了商機,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How to Grow Rich Around the Chuan Riverside

水杉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