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03)
煤制烯烴項目的成本構成及效益分析
王麗萍
(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03)
煤制烯烴技術的發展,開辟了利用煤炭資源生產基礎有機化工原料新的工藝路線,實現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有效延伸。為對這一技術從經濟方面有較為全面的了解,本文從財務評價的角度分析由原料煤到生產聚合級烯烴的主要成本構成及經濟效益情況,以說明煤成本及產品之間的價格關系、競爭優勢等,為同類項目的技術經濟對比提供參考。
煤制烯烴;成本費用;單位產品成本;單位產品價格;經濟效益;競爭力
煤制烯烴是指以煤為原料、經煤氣化制甲醇、甲醇制烯烴和烯烴聚合等。烯烴作為現代化學工業的基本有機原料,其下游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由于國內石油資源自給率嚴重不足,利用石油大量生產烯烴等化工原料并不現實。因此,利用我國豐富的煤炭資源,大力發展煤制烯烴產業、生產聚乙烯和聚丙烯已經成為現實并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本文在不考慮環保等因素的前提下、從財務評價的角度,通過某煤制烯烴項目的具體成本效益等數據,分析該工藝路線的主要成本構成和經濟效益等指標。
項目建設地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現有年產600萬噸煤炭的能力,周邊50公里范圍內煤炭產能達到1500萬噸以上;水資源豐富,電網保障能力強;工業用地供給充足,交通優勢突出,且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建設發展煤制烯烴產業的資源優勢明顯。
項目選用國內典型的高灰含量適宜水煤漿生產的煤質為設計煤種,范圍包括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烴、聚乙烯、聚丙烯、硫磺回收等裝置以及相應的系統配套工程。年處理原料煤267.5萬噸(消耗燃料煤108萬噸),生產聚乙烯/聚丙烯58.8萬噸,同時副產混合碳四、碳五餾分和硫磺等;建設期3年,生產期15年,生產期第一年生產負荷80%、第二年90%、以后各年均為100%;項目總投資為1879796萬元,投產后年均營業收入為624858萬元,年均總成本費用為406581萬元,年均營業稅金及附加為6376萬元,年均利潤總額211901萬元,所得稅前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15.26%,投資回收期8.08年。
1、項目成本費用估算情況
(1)成本費用估算的主要參數及假設。一是原料、公用工程價格,具體如表1所示。二是定員1530人,人均工資及附加按8萬元/人·年計算。三是固定資產折舊按15年平均計提,凈殘值率為3%,修理費率為3%。四是其他制造費和其他管理費根據定員分別按2萬元/人·年和5萬元/人·年估列。五是固定資產保險費按固定資產原值的0.4%估列。六是安全生產費用以營業收入為基數采用超額累退方式計取。七是計算期內發生的長期借款和流動資金利息,計入當年財務費用。八是營業費用按營業收入的0.5%計取。

表1 原料、公用工程價格
(2)成本估算結果。按生產要素法估算成本費用,其中可變成本主要包括原料費用、輔助材料費用、燃料動力費用;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工資及附加費、折舊費、修理費、財務費等。成本費用估算見表2。

表2 成本費用估算表

7 副產品收入 63898.99 1086.72 8 扣除副產品后的總成本 342682.10 5827.93
2、效益測算情況
(1)效益測算的主要數據參數。一是產品價格:采用2010—2014年五年國內市場均價確定,具體見表3。二是增值稅:除水、混合C4為13%外,其余均為17%。三是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分別按增值稅的7% 和5%估算。

表3 產品價格表 (單位:元/噸)
(2)測算結果。根據以上主要數據參數測算項目的主要財務指標,結果見表4。

表4 主要財務評價指標表
由表2可以看出,項目年均總成本費用為406581.09萬元,折合單位產品(聚乙烯/聚丙烯)6914.64元/噸,其中占比例較大的是原料(燃料)費用、輔助材料費用、動力費用、折舊費和修理費,這五大因素合計在總成本中的占比超過86%。扣除副產品(混合C4、C5+餾分、硫磺)后單位產品(聚乙烯/聚丙烯)為5827.93元/噸。
雖然由投資因素引起的固定成本費用在成本組成中占比例較大,但因其波動的幅度和概率相對較小,因此在這里不對其進行詳細分析。本項目所采用的煤價300元/噸處于相對低位,其成本費用在總成本構成中雖不占據首位,但其價格上漲的可能性較大,且其上漲會使煤成本費用比例大幅度上升。因此,本文主要以不同的煤價水平測算其對單位產品成本、項目效益以及保本產品綜合單價的影響。
1、煤價對產品成本的影響
測算中采用的煤價300元/噸(不含稅256.41元/噸)處于較低的水平,在過去的2010—2014年五年中煤價基本上都在700元/噸左右,因此,在分析煤價的變動時只考慮其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不同煤價情況下、扣除副產品收入后單位產品成本分析見表5。

表5 不同煤價水平下單位產品(聚乙烯/聚丙烯)成本
從表5可以看出,煤價每上漲50元/噸(不含稅42.74元/噸),單位產品(聚乙烯/聚丙烯)成本就會增加268元/噸左右;同時,煤在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也由原來的23.21%上升到41.32%。
2、煤價對效益的影響
同樣以不同的煤價測算項目的利潤及收益率指標,結果見表6。
由表6可以看出,在保持產品測算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含稅煤價每上漲50元/噸,項目的年均利潤總額就會下降1.5億左右,同時所得稅前的財務內部收益率下降約0.85個百分點。
3、煤價對產品保本單價的影響
(1)不同煤價下的產品綜合單價測算。為分析不同煤價下的產品價格是否具有競爭優勢,需要測算不同煤價使項目計算期內凈現值為零時的產品綜合價格,并與市場價格做對比,從而判斷項目的價格是否具有競爭優勢。
不同煤價情況下,所得稅前項目凈現值為零時,產品(聚乙烯/聚丙烯)綜合單價(保本價)測算結果見表7。

表6 不同煤價水平下的收益指標

表7 不同煤價測算的產品綜合(保本)單價表
從表7可以看出,煤價每上漲50元/噸(不含稅42.74元/噸),單位產品(聚乙烯/聚丙烯)綜合單價就會增加325元/噸(不含稅278元/噸)左右;同時單位產品(聚乙烯/聚丙烯)綜合單價與其單位成本價差須保持在3300元/噸(不含稅2850元/噸)左右。
(2)產品價格競爭優勢分析。就本項目而言,效益測算時采用的煤價為300元/噸、產品(聚乙烯/聚丙烯)綜合單價為11389.72元/噸,此時產品單價高于凈現值為零時測得的10100.48元/噸綜合單價,因而項目有較強的價格競爭優勢,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如果煤價為700 元/噸,凈現值為零時的產品(聚乙烯/聚丙烯)綜合單價就要達到12699.1元/噸,高于項目效益測算采用的價格,也即項目無法承受煤價為700元/噸的水平。
從2009—2014年五年間的市場情況看,聚乙烯/聚丙烯的平均價格在11000—11500元/噸左右波動,也就是說,依據過去五年的市場情況來看,此項目最多只能承受煤價在500元/噸的價格水平,超過這一價格水平,項目的投資回報就會低于基準收益率要求而失去競爭力。
通過本文對煤制聚烯烴項目的成本及效益分析,可以讓我們從財務評價的角度對此類項目的成本構成、效益等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通過具體數據計算,使我們對煤價、單位產品的成本、單位產品綜合保本單價之間的關系有了更進一步的定量認識,從而為判斷同類項目的競爭優勢及投資決策提供參考。
[1]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Z].
[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暨股份公司石油化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定[Z].2005.
[3]中國石油化工項目可行性研究技術經濟參數與數據[Z].2014.
(責任編輯:高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