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善平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第八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226361)
中西醫結合治療痤瘡臨床觀察
葛善平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第八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226361)
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痤瘡的效果。方法:100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兩組均給予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加用中藥治療。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94%、對照組8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8 %、對照組12%,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痤瘡可提高臨床療效,安全性較好。
痤瘡;中西醫結合;對照治療觀察
我們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痤瘡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我院皮膚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患者,按平行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19例,女31例;年齡16~42歲,平均(27.64±3.49)歲;病程2~9年,平均(5.37±1.45)年。觀察組男21例,女29例;年齡14~41歲,平均(26.24±5.75)歲;病程3~11年,平均(5.64±1.27)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用維胺脂膠囊(重慶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50021842)50 mg,1日3次口服;維生素B6片(浙江瑞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3021137)20 mg,1日3次。
觀察組分為膿皰型痤瘡與尋常型痤瘡[1]。①中藥內服。膿皰型痤瘡藥用皂角刺15g,金銀花15g,蒲公英15g,野菊花15g,赤芍15g,紫花地丁15g,天葵子12g,黃芩6g,防風6g,浙貝母6g,大黃6g。溫水煎服,日3次,連續治療1個療程。尋常型痤瘡藥用大黃30g,皂角刺9g,芒硝12g,赤芍12g,紅花12g,野菊花20g,薄荷20g,金銀花20g,浙貝母15g,蒲公英15g。加水600mL煎成300mL,日1劑,分2次服。②中藥面膜。黃芩、黃柏、金銀花、菊花、龍膽草、苦參、桃仁、白鮮皮、牡丹皮各100g,研極細粉末,過120目篩,取藥粉10g配20g生粉調水敷面,每周2次。
兩組均4周為一療程,治療1個療程。
按《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救厚:邸⒛夷[、膿疤及膿疤性丘疹等全部消退,無新疹出現。顯效:瘢痕、囊腫、膿疤及膿疤性丘疹等基本消退,少有新疹出現。有效:癥狀明顯減輕,瘢痕、囊腫、膿疤及膿疤性丘疹等全部消退30%以上。無效:瘢痕、囊腫、膿疤及膿疤性丘疹等均無變化或消退不足30%。
用SPSS20.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痤瘡屬中醫“肺風”、“粉刺”范疇[3]。為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辛辣熱燥、肺胃積熱,久蘊不解,氣血郁滯,化熱生火,火毒熱盛所致。治當清熱解毒、養陰清熱、化瘀散結。金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野菊花散腫解毒,紫花地丁殺毒消炎,大黃、浙貝母、蒲公英、黃芩、黃柏清熱解毒,薄荷、龍膽草、苦參、白鮮皮、牡丹皮養陰清熱,芒硝、赤芍、紅花、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散結。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瀉火殺菌之效。
中西醫結合治療痤瘡可提高臨床療效,安全性較好。
[1] 劉建玲,盛廷淇.中西醫結合治療膿疽性座瘡的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醫生,2011,39(7):65-66.
[2] 李文圣,張榮.中西醫結合治療尋常型痤瘡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 (9):1065-1066.
[3] 杜娟,劉慧,王冰,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重度痤瘡40例[J].河南中醫,2013,33(8):1305- 1306.
R758.733
B
1004-2814(2016)08-0799-01
201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