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邵紅英
小班律動《小雞出殼》
文 邵紅英
孩子和動物之間,似乎有著天然的聯系,他們對動物十分感興趣,喜歡飼養和觀察小動物。最近,飼養區里多了新成員——小雞,立刻引起了小班孩子們的關注。他們每天圍蹲在一起,有的摸摸小雞的毛,有的給小雞喂食,有的邊看邊七嘴八舌地議論:“小雞是從哪兒來的?”“是雞媽媽生的?”“不,是從雞蛋里出來的。”孩子們的討論提醒了我,使我有了生成“小雞”主題課程的想法。因為這樣的“教育資源”,既貼近幼兒的生活,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且符合《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要求。因此,我依據主題背景下音樂活動的要求,設計律動活動《小雞出殼》,選擇《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小班下冊中的《小雞出殼》音樂,并對音樂進行了處理。打破傳統的老師做動作,幼兒學動作的方式,將律動活動的價值定位于幼兒認知經驗與藝術表現的整合,以幼兒自主表現和真切體驗為手段,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目標,讓幼兒在猜猜、想想、做做中體驗小雞出殼的過程,并由此獲得愉悅感。

1.嘗試在音樂背景下用肢體創編小雞出殼的動作。
2.體驗小雞破殼而出的過程以及由此獲得的愉悅感。
活動重點:鼓勵幼兒創編小雞出殼的肢體動作。
活動難點:根據音樂合拍地表演小雞出殼的過程。


1.物質準備:圖譜、音樂《小雞出殼》和《小雞找食》以及剪切音樂片段1和2、《小雞出殼》課件、圈、“最美小雞”額貼。
2.經驗準備:帶領幼兒認識小雞,觀看《小雞出殼》的視頻。

一、情景導入,引出主題
師:今天我帶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看看,是誰呀?(出示課件《雞蛋》)咦,雞蛋怎么動來動去呢,聽(播放錄音:雞蛋雞蛋圓溜溜,小雞寶寶住里頭,小朋友告訴我,怎樣才能鉆出殼?)是誰住在雞蛋里呀?那這個蛋殼房子沒有門,沒有窗,小雞寶寶怎樣才能鉆出殼呢?你們愿意幫助小雞寶寶嗎?(評析:巧妙的情境導入,加上動態的課件展示,能一下子吸引孩子的注意,自然地引出主題:如何幫助小雞鉆出殼?)
二、發揮想象,創編動作
師:小雞寶寶怎樣才能從雞蛋殼里鉆出來呢?你們想用小雞身體的哪個部位來碰蛋殼?你們有好辦法嗎?猜猜它會動哪里?(用腦袋頂、用翅膀推、用屁股頂、用腳踩、用嘴啄)每說一種方法都請個別幼兒上來示范,其余幼兒模仿,然后師幼一起跟著剪切音樂片段1和音樂片段2,用自己喜歡的動作練習一遍,每做一次動作練習,我都會讓幼兒猜一猜蛋殼會有什么變化。然后出示相應的畫面驗證,增加音樂的神秘感,使幼兒對活動充滿期待和驚喜,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創編活動,讓師幼互動、幼幼互動、幼兒與課件的互動得到淋漓盡致地體現。如:用腦袋頂后出現“雞蛋晃動”的畫面,用翅膀推后出現“蛋殼上有一道裂縫”的畫面,用屁股撞后出現“蛋殼上有兩道裂縫”的畫面,用小腳踩、踢后出現“蛋殼上有三道裂縫”的畫面,用小嘴啄后出現“小雞鉆出殼”的畫面。(評析:整個創編環節,我鼓勵幼兒猜猜、想想、做做,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在每一次律動表演后,顯示小雞從蛋殼中出來的步驟圖,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激發了幼兒的學習欲望,孩子們表現積極,創編的動作也很新奇、有趣,成功地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
三、結合圖譜,拓展經驗
師:你們想的辦法真多,我們來看看小雞是用什么辦法出殼的。老師邊講述邊粘貼圖譜:雞媽媽產下蛋后,小雞寶寶就在雞蛋殼里睡覺,過了幾天,小雞寶寶醒來了,它揉一揉眼睛,左右看一看,發現四周黑黑的,沒有門也沒有窗,怎么辦呢?小雞寶寶就用腦袋去頂蛋殼,用翅膀去推,用屁股去頂,用小腳去踢,最后用小嘴去啄,終于把蛋殼啄破了,小雞出殼啦!小雞出殼啦!我們把掌聲送給能干的小雞寶寶,祝賀它順利出殼。(評析:借助圖譜,幫助幼兒梳理小雞出殼的過程,為下一環節的隨樂表演作好經驗上的鋪墊。)
四、隨樂表演,體驗樂趣
1.第一次表演。(師幼一起邊看圖譜邊表演)
師:剛才雞寶寶用了哪些方法出殼的,你們會嗎?現在每人拿一個圈圈當雞蛋殼,我們做小雞寶寶,蹲在雞蛋殼里睡覺,音樂響起來后,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表演《小雞出殼》吧,啟發幼兒在音樂結尾處擺出一個造型,并給造型做得最美的小雞獎一個小雞額貼。
2.第二次表演。(幼兒看圖譜,教師只作語言提示)
3.面對著客人老師表演一遍。(幼兒根據音樂即興表演)
師:雞寶寶們,終于從蛋殼里鉆出來了,開心嗎?那臉上應該是什么表情?想不想再表演一次,那這一次我們面對著客人老師,讓客人老師也能感受到“小雞出殼”的快樂,好嗎?(評析:此環節我采用“先引導,再扶持,后放手”的方式激發幼兒表演的欲望,使幼兒的每一次表演,都能在老師的新要求下得到新進步,并能把由此體驗到的成功感和快樂感傳遞給聽課的教師,成功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難點,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
五、外出捉蟲,結束活動
師:小雞寶寶們,剛才我們鉆殼用了很多的力氣,累不累,餓不餓,外面的草地上有許多蟲子呢,一起到外面去找蟲子吃吧!(師幼一起跟著《小雞找食》的音樂走出活動室。)
1.活動設計基于幼兒的經驗。
活動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得益于活動方案充分考慮了豐富幼兒有關小雞的生活經驗。如:活動前讓幼兒觀察觸摸小雞,組織幼兒觀看《小雞出殼》的視頻,幫助幼兒積累有關小雞出殼的感性經驗。
2.活動過程關注幼兒的體驗。
《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在活動中,我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創設小雞出殼的情境,讓幼兒有所期待,增加音樂的神秘感,同時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給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利用小雞身體的各個部位創編動作,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讓他們充分體驗即興模仿、創編動作帶來的快樂以及由此獲得的成就感!
3.活動結果著眼于幼兒獲得的新的經驗。
活動最終要回歸到幼兒的經驗增長上,即幫助幼兒獲取有關小雞出殼的新經驗。活動前幼兒對小雞出殼有一定的感性經驗,但這些經驗是較為粗淺的。通過此活動,能幫助幼兒將已獲得的粗淺經驗進行提升,引導幼兒圍繞“小雞出殼”展開想象,進行律動創編,形成對“小雞出殼”的新經驗。
(江蘇省靖江市新港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