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實習記者 昌校宇
紀念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參加第三屆全國運動會4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兩岸一家親 共圓中國夢
作者丨實習記者 昌校宇
2015年12月28日上午,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臺聲雜志社、北京臺灣會館承辦的“紀念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參加第三屆全國運動會4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
全國人大常委、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臺盟北京市委常務副主委陳軍,第三屆全運會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在京團員代表,以及在京臺胞、臺生和臺商代表約50人出席座談會。座談會由第三屆全運會臺灣團團員代表、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鄭大主持。
座談會上,楊毅周首先致辭。他回顧了40年前的第三屆全運會,并向大家介紹說,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參加第三屆全運會,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政治上給予更多關愛,生活上給予最大照顧,訓練上給予入微關照。這既體現了黨中央對臺灣同胞的親切關懷,更是兩岸同屬一中的有力證明。我們舉辦此次座談會,就是要紀念這段歷史,喚起人們的記憶,進一步彰顯兩岸一家親。
楊毅周表示,臺灣省體育代表團首次參加第三屆全運會,在當時猶如一盞希望之燈,點亮了在那個特殊年代廣大定居在大陸的臺灣同胞心中的夢。1979年后,中央出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一系列對臺政策方針,使得兩岸隔絕多年的堅冰被打碎,兩岸關系逐步走上和平發展的道路。去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正式會面,實現了66年來的首次握手,共同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兩岸領導人會面得以實現,來自于兩岸雙方和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累積的豐碩成果,可以說是兩岸民心所向,兩岸關系發展大勢所趨。
楊毅周強調,我們真誠期盼,兩岸雙方能繼續堅持“九二共識”,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為第三屆全運會臺灣團團員代表的鄭大在致辭中表示,遙想當年參加第三屆全運會的場景,這是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回憶。距離今天,已經40年了。當年這個活動特別有意義,這段歷史不應該被遺忘。在兩岸的大事記中,參與的人那么廣泛,在那個年代是沒有的。何況,從那以后,大陸對臺工作就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并有了一系列落實臺胞政策的舉措,臺胞的春天來了。
“我們是業余的,但是在第三屆全運會上,我們是最努力,也是技能提高最快的運動員。”當年的田徑隊隊員陳軍回憶起那段歲月,滿是感慨。她說,一晃40年過去了,其實一直想寫點東西,去紀念那段改變她一生的時光。參加第三屆全運會是她人生的重要時刻,從那時起,她對自己的家鄉、對兩岸的和平發展、對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有了認知和認識。“那次全運會,工體一槍,改變了我一生的選擇,那段記憶值得珍藏。”
座談會上,李敏寬、王剛、楊思澤、詹志芳、林義旻(林為民)、彭堅、周鋼等第三屆全運會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在京團員代表踴躍發言,分別從不同角度回顧了當年參賽的經過,抒發了臺胞對祖國的真摯感情,對“兩岸一家親 共圓中國夢”的熱切期盼。
當年的棒球隊隊員李敏寬在發言中說,那個年代,兩岸關系微妙,即使文化、體育交流上都顯得謹小慎微,不見有大動作。在這種情勢下,成立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從海內外召集各路臺灣同胞參與我國最盛大的體育運動會,為祖國統一的共同目標團結奮斗是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大手筆。參加第三屆全運會近半年的集訓中,我收獲了臺灣人的自尊,也悟出了一個小理:文化、體育交流是兩岸溝通的極佳手段。
李敏寬舉例說,臺灣同胞十分喜愛和關心棒球這個項目,比賽時趕來加油的臺胞觀眾很踴躍,代表團中其他隊員只要當天沒有比賽任務大家都來為棒球隊搖旗吶喊。從另一角度而言,折射出在陸臺胞團結一致、為榮譽而戰的精神面貌。
當年的自行車隊領隊王剛表示,1975年8月23日,參加第三屆全運會的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在北京成立了。這體現了兩岸同胞的戰斗團結,顯示了兩岸同胞向往和平發展的堅強意志。臺灣省體育代表團的組建、成立不僅僅是一個體育盛事,更是一個重大的政治事件,是黨中央的重要決策。作為臺胞和臺灣體育工作者、運動員參加第三屆全運會,也再次證明了兩岸同胞是祖國大家庭中不可分離的骨肉鄉親,通過代表團的各種活動,也為增進兩岸同胞的情誼,為祖國體育事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回憶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當年的射擊隊隊員詹志芳一度哽咽。她說,當年在北京集訓時,發給她的槍是一桿全新的德國ANSCHUTZ小口徑步槍,現在國際比賽中還能看見運動員用這個牌子的槍,想必在那時,她用的槍一定是國家射擊隊的寶貝。
40年過去了,在臺灣團一起集訓過的朋友多了一份情誼。無論如何,那都是一段難以忘懷的記憶。

合影留念
1975年9月12日至28日,第三屆全國運動會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包括臺灣省在內的31個代表團參加了本次運動會。因為“文革”,本屆全運會與第二屆全運會相隔了10年。而本屆全運會最大的亮點就是,經中央批準,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支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參加了此次體育盛會,體現了黨中央對臺灣同胞的親切關懷,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這支臺灣省體育代表團由來自全國各地及日本、美國等海外的臺籍體育工作者、教練員、業余和專業運動員組成,全團共計336人,其中運動員223人,參加了棒球、籃球、排球、田徑、游泳、射擊、體操等16項賽事。和前兩屆全運會比,第三屆全運會的運動員比往屆多,觀眾爆滿,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屆運動會第一次出現臺灣籍運動員,這些都成為當年街頭巷尾議論的熱門話題。一萬多名男女運動員、體育工作者齊聚北京,充分體現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
去年9月,是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參加第三屆全國運動會40周年。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岸同胞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兩岸雙方應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紀念40年前這一場具有特殊意義的全國運動會,主辦方還于去年底編輯出版了《臺聲》雜志增刊——紀念“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參加第三屆全國運動會40周年”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