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梅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108-01
新課標推崇語文教學從精讀走向略讀,從單篇教學走向單元整組教學,重視知識點建構的過程,進行組塊教學,模塊教學,主題教學,而主題教學首推單元整組教學。單元導讀是單元整組教學的主要內容,如果我們準確把握單元導讀的精髓,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單元導讀的重要性,并發揮其作用,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那么怎樣才能準確把握單元導讀的精髓呢?筆者認為,先要明確的單元導讀的概念及編排特征,理解單元導讀的重要作用,選擇科學合理的方法去引導,就能準確把握單元導讀的精髓。
1.單元導讀的定義及編排特征
"導讀"從字面上理解為引導學生去讀。實際上,它是一個整體感知的過程,一個目標導向的過程,是一個自我調節和反思總結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帶著一種求知的欲望,去主動完成對知識的自主建構,從而明確本組課文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與策略甚至預期一個理想的學習效果。單元導讀是在一個單元課前設計的,小學低年級一般用一兩句來編寫,到了中高年級后,單元導讀就十分豐富,有的一段,有的兩段。整個小學教材的單元導讀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導語十分優美,如詩如畫,讀來朗朗上口。如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導語是"我發現春風是輕輕的、暖暖的,春雨是細細的。我們走進春天,留心觀察,一定會有更多的發現。"
2.單元導讀的重要作用
單元導讀好似電影首映式,精彩鏡頭給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場見見面,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因此單元導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導趣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是單元導讀的首要作用。單元導語以詩一般的語言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感受語言美的同時,也對本單元課文的內容好奇。例如前面提到的"我發現春風是輕輕的、暖暖的,春雨是細細的。"那么本組課文中描寫的春風、春雨又是怎樣的呢?趕快打開書去看看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與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興趣被激發了,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導讀作用。導讀猶如品茶,先觀色聞香飽飽眼鼻之福,聊談一番后讓人有種先睹為快的欲望。遵循學生的學習心理,此時無聲勝有聲,教師再生動的言說也抵擋不住學生想一睹課文芳容的沖動,我們何不閉口不言,讓學生自由地去讀,去欣賞,去品味。讀要挑最感興趣的讀,可以讀課文,可以看插圖,可以瀏覽全局,也可以細細品味某一處細節。
2.3 導學作用。俗話說:"胸無點墨不以文,學需得法方有效。"一組課文的學習,總有一種適合學好它的方法。學語文重積累,學以致用是學習的終極目標。每個單元的導讀都告訴我們如何學習本組課文,例如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找到春天",怎樣才能找到春天呢?那就是要"留心觀察"。"留心觀察"就是導讀給出學生的學習方法。到了高年級后,有些導讀明確指出"要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理清課文層次"等等,這些導讀都起著導學的作用。
2.4 導行作用。學習一組課文如同進行一次遠足旅行,為了能用心靈去旅行,收獲一路好風景,需做足準備,做好鋪墊。導趣是情緒鋪墊,導學是方法鋪墊,那么導行就是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鋪墊。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上)第六組教材是圍繞著 "壯麗的祖國山河"這個專題編寫的,通過單元導讀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初步地在單元語言文字中自由快樂地穿梭旅行,感受"身未動,心已遠"的閱讀境界。學完本組內容后,可讓學生課外搜集一些反映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文章,或說說自己曾經旅游過的祖國山山水水,進一步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上好單元導讀課的策略
3.1 激趣導入。導入一組課文的學習好似引領學生去見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為重要,或使學生對其產生好感,或產生熟悉感、親切感,通過引導使學生對本組課文產生"一見鐘情"之效果,激發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的興趣。
3.1.1 拉家常激趣。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課堂上"拉家常"也能產生這樣的效果。"你的童年生活里有過讓人激動的時刻嗎?回憶你過去的日子,把你的童年趣事與我們一起分享。""假期里,你去過什么風景優美的地方嗎?那里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養過小動物嗎?介紹一下它吧。"就是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1.2 欣賞激趣。在進入一組課文的學習之前,欣賞相關的圖片、視頻,通過聲、形、色的展示,讓學生知道一點點,期待一大半,清晰一點點,模糊一大片,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為繼續學習打下基礎。如進入祖國山水單元的學習,可以展示祖國風光圖片;異國風情異域文化單元可展示異國風光圖片或風俗文化資料;神奇的大自然,走進西部,科學技術的威力等等主題單元,都可以用這種方式讓學生事先親近單元主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究興趣。
3.1.3 質疑激趣。一組課文的導讀也可以進行質疑激趣。例如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在上導讀課時,我是這樣質疑激趣的。"什么樣的人分別時難舍難分?親人?朋友?可是有一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當他們分別時是多么的依依不舍,他們是誰呢?""一個人在饑餓時最希望得到什么?有這樣一個人,他瘦得皮包骨,可是釣到一丁點魚就讓給別人吃,自己吃剩下的魚骨頭。他是誰?在他身上發生過怎樣動人的故事?"一個個奇怪的人物,一樁樁離奇的故事,一串串神秘的問題,怎能不讓人興奮呢?這種質疑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為學習本組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3.2 把握文本主陣地。單元導讀是本單元課文縮影,能讓我們快速捕捉本單元學習主題,大概了解課文學習內容。因此引導學生進行單元導讀學習時,我們不能忘了抓住具體課文,率先了解課文內容。
3.2.1 先睹為快感知課文內容。通過單元導讀的學習,我們可以先睹為快,感知課文內容。例如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主題是"熱愛生命",圍繞這個主題,教材安排了四篇課文《觸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氣》。學習導讀時,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瀏覽這四篇課文,感受生命的脆弱、感受人或動物求生的欲望,從而教育學生要熱愛生命。
3.2.2 一吐為快交流學習心得。單元導讀課上,我們要引導學生快速瀏覽本組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那么學生就要有速讀的能力,快速瀏覽,這就是觸摸式閱讀。由于時間關系,我可以分組閱讀,每個小組讀一篇課文,再分組交流。交流時,我們可以適時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從文本中輕易觸摸到的話題進行交流,這樣的對話交流才會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3.3 讀好單元導語。每個單元的導語短小而精悍,有的朗朗上口,美得像首詩;有的生動活潑,活得像幅畫;有的讀之風趣幽默,歡快得像首歌。像詩,像畫,像歌,但都不失語文的本色,因為它是用語言達到這樣的效果,因此,我們可以好好地欣賞一番這樣的語言。不僅僅是為了明確主題,更為了心中那份對語言的美好情感。
總之,我們只有準確把握單元導讀精髓,采取恰當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單元導讀服務于課文教學,才能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學得扎實,學得牢固,從而提高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