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娟
進軍租車行業,表明滴滴計劃鯨吞整個出行領域的野心,然而其平臺模式及整合發展卻屢被嗆聲。
繼出租車、專車、順風車、快車、公交之后,滴滴再圈地進入租車領域,8月22日,滴滴正式宣布進軍租車行業,一時引起租車行業的熱議。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滴滴租車上線,或將直接動了神州租車的“奶酪”。不過,滴滴做租車,并沒有選神州租車的路數,更不是采取P2P的模式,而是選擇了B2P的模式——以平臺的路徑發展,面向租賃企業尋求車源合作。
然而,針對滴滴租車發出的“國內首創B2P租車模式”,神州租車CEO陸正耀還是隔空喊話,“平臺模式做不成租車業務”,此間火藥味十足。而在租車行業已獲得4輪融資的悟空租車也在第一時間發出《致悟空租車加盟商伙伴的一封信》,表明自身兩年前便探索B2P模式,并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運營模式和業務標準的實況。
“滴滴做租車早在預料之中,而其發展前景并不被看好。”悟空租車CMO朱旭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采訪時表示,滴滴選擇了同樣的模式進入市場,反而證明了悟空租車走的路是對的。
闖市場易 奪市場難
毋庸置疑,滴滴推出租車業務是寄希望在盈利模式上進行一次新探索。于是,今年7月便開始在上海測試運營旗下的租車業務。而據《中國經濟信息》記者查證,滴滴租車方面可以為用戶提供全程線上化服務及免費上門送取車,用戶無需花費額外費用,只要在服務時間內提前2小時下單即可。
不過,滴滴租車并不自己擁有車輛,而是采取與租賃公司合作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服務。更為準確的信息透露,滴滴或將升級滴滴與租賃公司的業務關系,正在和一嗨等租車公司探討,在車源和車輛運營管理等方面展開合作。
“滴滴雖然選擇了平臺模式,但想要獲得租車公司的車源絕非易事。”朱旭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整個租車行業內,神州、一嗨、首汽等國內排名靠前的租車公司市場份額之和還不到20%,剩余80%均分散于幾萬家中小租車公司。
在朱旭看來,排名靠前的大租車公司非但不愿意被滴滴整合,還是其在出行領域的競爭對手。網約車新政下,神州專車、首汽約車都在逐步鞏固自己的地盤,“雖尚未形成進攻之勢,但也都有自己相對穩固的客戶群,未來有可能形成價值鏈閉環,所以并沒有被滴滴整合的意愿。”
其次,排名靠后的小租車公司由于服務不標準,車型不統一等原因,滴滴整合它們的難度很大,加之租車行業涉及的“線下”管理難度遠超滴滴熟悉的“線上”管理。“兩頭都靠不上”,無奈之下的滴滴只能選擇了國內租車屆老二一嗨租車來作為合作伙伴。朱旭指出,“這種‘飲鴆止渴的合作,對一嗨也是無奈之舉”。
模式易取 燒錢難防
滴滴進軍租車業務,或許也有探索盈利模式的考量,而選擇無非輕/重兩種模式。對此,朱旭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在租車行業內,有神州租車用自有資金購車的重資產模式,由于單純租車的收益較低,而神州綁定專車、買賣車等衍生產品線,才讓收益相對穩定,“即便如此,神州對C端租車和專車用戶一直是在燒錢補貼。”
而在輕資產模式方面,就只有P2P模式和B2P模式兩類。“P2P模式因國內信用及法律體系不完善,遠不具備發展的土壤。”令朱旭引以為豪的是,依靠B2P模式領跑兩年的悟空租車,如今已經在行業內建立起來了一定的壁壘。他坦言,“悟空租車在建立平臺的兩年中也吃過虧,”如今建立起來的這一整套適用于中小租車公司的服務標準、車輛管理標準、征信及風控體系、客戶導流體系等,服務不亞于大租車公司。
但他仍指出,滴滴此時進入市場略晚,只得選擇與一嗨合作開展租車業務,在朱旭看來,滴滴此舉實屬無奈,“選擇與大租車公司合作無疑是與中小租車公司為敵,把大多數擠出市場。”這恰恰是悟空租車與其最大的差異,“我們更希望整合中小租車公司資源,與他們共同成長。”
滴滴推出免費送車服務以刺激租車市場、獲取更多用戶,“這其實是更加燒錢的方式。”
在朱旭看來,租車服務不僅僅落腳在送還車環節,選車、下單、支付、取還車手續等多個環節都需要高質量的服務,“僅僅推出免費送車,就能壟斷市場嗎?這又能持續多久呢?”他認為,滴滴未來一定會考慮投資人的收入預期,而免費送車必將難以為繼。
另外,備受關注的神州租車也通過啟動免費送車服務介入其中,既放大了市場聲音,又將一部分專車用戶轉移到租車,對租車市場教育用戶有所幫助。如此,滴滴用服務搶占租車市場又成一無奈之舉。
又將是一場持久戰
無論如何,滴滴租車所帶來的沖擊是客觀存在的。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滴滴方面的戰略布局來看,開展租車業務若不是一時沖動,那么它與神州租車、悟空租車們的較量可能曠日持久,而最終的結果肯定不取決于單純的價格因素,而是誰能在最優成本結構中保持運營效率,持續穩定的提供高品質服務,并在這一過程中為用戶創造價值,不斷改善中國的出行生態。
作為市場后進入者,滴滴租車的模式及發展遭到行業排頭兵的神州租車等平臺的嗆聲,既有必然性,也可以理解。《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也進一步了解到,滴滴在上海開展租車業務,并沒有開設線下門店,也只有幾個依托停車場的車輛集散點。滴滴之所以力推上門送取,就是為了把流程全部線上化,規避線下短板。據此再從長遠來看,滴滴租車或難以對高密度用車或遠距離用車服務上做到有效管控,其間的“出柜”風險仍然很高。
因此,有業內人士建議,對于未來的變數,就看滴滴會否轉向自營車隊建設,而此舉則對滴滴租車的發展利弊共存。
自營車隊能夠迅速發揮滴滴原有的流量入口優勢,鞏固其線下體驗。當然,反觀則會導致資本消耗巨大,對于尚未IPO且燒錢虧損嚴重的滴滴而言,無疑會成為一個嚴重負累。
盡管無奈,甚至前景不太明朗,但滴滴租車已經來了,而神州租車等國內大型租車公司、悟空租車之類的中小租車公司平臺又會如何阻擊?是共贏,還是掀起新一輪的價格補貼,業內對此仍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