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貴英
摘要:對豬病混合感染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豬病;混合感染;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6-0022-01
近些年,豬病以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為主要流行形式。據筆者調查,80%的發病豬是兩種或多種疫病混合感染,且70%以上發病都是以病毒病為主,加之飼養環境、衛生狀況、霉變飼料以及濫用藥物等的影響,使動物疫病更為復雜,導致發病率及死亡率高,危害極其嚴重。有效控制疫病,保障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成為獸醫工作者面臨的艱巨任務。
1 豬病混合感染的病因分析
(1)我國規模化養豬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而與之有關的獸藥、疫苗、管理知識、防治技術和專業人員的培訓則相對滯后,如有些疫苗(如藍耳病)保護率低下,有些病(如附紅細胞體病)還沒有疫苗,有些養豬場還沒有一套切實可行的防疫程序和消毒制度,有些從業人員面對新情況束手無策。
(2)從業人員觀念落后。許多養殖戶經驗主義比較嚴重,依然按照過去散養時的習慣和方式對待目前的規模化養殖;有些養殖戶從來沒有給豬舍消過毒,也從未給豬群注射過疫苗, 即使得了傳染病也依然認為是偶然現象,并沒有從中吸取教訓。
(3)長途販運加劇了疾病的傳播和擴散,加上有些檢疫部門行政不作為,使得有些病豬能跨省、跨縣運輸,導致疾病的傳播。
2 預防措施
(1)制定嚴格的消毒制度。平時每周消毒一次,當周圍發生疫情時每天消毒一次;外來人員進入場區前必須對鞋底進行消毒;去勢時操作人員要將手術刀和手在消毒液中至少浸泡 5 min。消毒藥品要經常更換。
(2)制定切實可行的免疫程序,有的人主張只要是本場沒有發生過的疾病就可不進行免疫,筆者觀點不一樣。因為目前在我國很少有豬場能夠做到嚴格與外界隔離,特別是在農村養殖小區,有些豬場之間僅有一墻之隔,有的甚至豬舍相連,一旦發生疫情,便會象串“糖葫蘆”似的迅速傳播、蔓延。因此,筆者認為只要當地存在這種疾病并且市場上有疫苗,就應該進行免疫。
(3)在市場上購豬時一定要先隔離觀察一段時間,沒有異常再放入養殖區。
3 豬病混合感染的治療
(1)以豬瘟為主的混合感染:豬瘟弱毒疫苗(10~30頭份/頭)+轉移因子或白細胞介素+黃芪多糖肌注,連用3次。首先注射豬瘟弱毒疫苗(超過40 kg的豬每頭注射50頭份,低于40 kg的減半)。實踐證明大劑量注射豬瘟弱毒疫苗對豬瘟的治愈率能達到85%左右。
(2)以藍耳病、圓環病毒為主的混合感染的治療。病的特點是傳播快,多發生夏天,高熱,多數便秘,用退熱藥后可降溫,第二天又上升,在民間稱“高熱病”。治療可用干擾素(或誘導劑)+黃芪多糖+藍瘟高熱康肌注,每日1次,連用3 d。
(3)有鏈球菌混合感染時可再加用鏈球欣、腫鏈雙抗。有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混合感染時再加用氟利健。有附紅細胞體或弓形體混合感染時可再加用血喘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