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友
摘要:對豬黃曲霉素中毒病的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診斷及防治措施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豬;黃曲霉素;中毒;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6-0026-01
豬黃曲霉素中毒是由于采食被黃曲霉素污染的飼料而引起的一種危害極大的中毒病。主要破壞肝臟、血管和中樞神經,病畜表現全身出血、消化障礙和神經癥狀等。各種動物均可發生,人也可發病,是一種嚴重的人畜共患病。豬黃曲霉毒素中毒主要對豬肝臟造成傷害,受傷害的個體因動物的種類、年齡、性別和營養狀況而不同,長期采食低含量的黃曲霉素也可導致胚胎中毒,通常年幼的豬對黃曲霉素較為敏感。黃曲霉素主要是黃曲霉寄生曲霉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在濕熱地區食品和飼料中出現的幾率最高。
1 發病情況
豬一般在誤食發霉飼料后5~15d出現癥狀,也可出現急性病例,在運動中死亡或發病后2d內死亡,急性病例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少見。由于被污染發霉的變質飼料適口性差,豬不愿采食,只有當豬饑餓時才會大量采食引發急性病例。通常黃曲霉素中毒的病例,病程較長,病豬中毒不嚴重的,隨著病程延長,出現黃染、消瘦和便秘為特征的癥狀,有的慢性病倒出現神經癥狀。在南方地區,氣候潮濕,在玉米收獲的季節雨水多,不容易收貯而被黃曲霉污染,極容易產生慢性病例,每年出現黃曲霉慢性中毒病例要占10%左右,有的規模養殖場甚至全場發病。
2 臨床癥狀
病豬體溫大多正常,繼發感染者體溫升高,糞便干硬,有的帶有血液或黏液,尿液呈黃色,可視黏膜蒼白,后期黃染,被毛粗亂無光澤,后期全身黃疸,逐漸消瘦,有的慢性出現神經癥狀,喜采食青綠飼料。
3 剖檢變化
主要病變是貧血和出血。全身黏膜、漿膜、皮下和肌肉出血,腎、胃彌慢性出血,腸黏膜出血水腫,肝臟出血,脾臟出血。急性病例呈現病毒性肝炎,慢性病例可見肝細胞和間質組織增生。
4 診斷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診斷為玉米黃曲霉中毒。
5 防治
5.1 治療
(1)用浙江金力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霉毒消(主要成分:蒙脫石、海泡石、黏膜保護劑、甘露低聚糖、丁酸鈣蛋氨酸、免疫增強劑、毒素分解因子)治療,青綠飼料和霉毒消對水混喂。
(2)病情嚴重的,肌肉復合維生素B,每kg體重肌注1~2 mL,另外補充體液加強肝臟的解毒功能進行配合治療。
5.2 預防措施
(1)要樹立“養重于防,防重于治”的預防保健理念,加強飼養管理。
(2)不飼喂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飼料,加強飼料的保管,注意防潮和通風。
(3)一旦發現豬群采食量開始減少,及時查找原因,檢查飼料是否被污染和變質。
(4)收貯玉米時選擇晴好天氣,根據收貯條件,確定貯存量。
6 體會
(1)黃曲霉毒素對人和豬的健康危害極大,主要導致肝癌。黃曲霉毒素的危害主要來源是人們誤食了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對這一污染的預防是非常困難的,其原因在于真菌在食物或食物原料中存在普遍的,對于這個問題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2)在南方地區,氣候潮濕,在玉米收獲的季節,氣候變化無常,不利于玉米的收貯,玉米因水分過高而容易發霉變質。被污染的玉米也不易鑒別,因此在養豬生產中,極容易發生黃曲霉素中毒,有的慢性病豬病病程長達數月之久,危害極大,而且仔豬黃曲霉中毒死亡率極高,應當引起農村養豬戶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