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思想是正確理解和把握鄧小平經濟哲學的前提和基礎。進入21世紀以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文章提出了應當如何理解鄧小平的經濟哲學思想,如何對鄧小平經濟哲學進行界定,如何把握其形成發展的階段、核心、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指出鄧小平經濟哲學的本質以及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鄧小平;經濟哲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作者簡介]傅李琦(1984—),男,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當代中國經濟現實的哲學問題研究。(江西南昌 330013)
作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新發展,及時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總路線,使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并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生產力理論、三步走的戰略、改革成敗的標準等一系列理論。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的又一結合,這種結合有著深厚的哲學基礎。因此,研究鄧小平經濟哲學可以從另外的視角來正確理解和全面把握鄧小平理論。
當前,中國國內經濟哲學的研究正處于一個上升的階段,特別是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的經濟哲學一直是中國經濟哲學研究的主要途徑。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無法否認一種深刻的哲學正流趟在經濟的血液里,哪怕是不從事研究的人,亦能感受到有一種形而上的內容需要被澄明,那就是鄧小平經濟哲學。鄧小平的經濟思想引導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其簡單平白的語言包含著深刻的哲學內涵,以至于人們無論以西方哲學式的,或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去解釋,都無法輕易地扣開鄧小平經濟哲學的大門。
雖然人們從上世紀末起便有學者涉獵關于鄧小平經濟哲學的研究,但從系統性和學術性來看,還未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鄧小平經濟哲學未以“思辨”的語言出現,又并未以標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形態出現,甚至在某些學者眼中會出現對于“偏離”社會主義價值的內容(如學界曾存在的市場經濟是否可作為社會主義經濟手段的爭論)。但是,作為一種深刻的哲學,如同尼采的肆意一樣,未必要固守陳規地使人接受抽象的“洗禮”,反而可以是“潤物細無聲”式的改造,鄧小平經濟哲學可能正是沿著這樣的進途前行的。
一、鄧小平經濟哲學的現象去蔽
鄧小平經濟哲學從被納入學術研究視野起,就意味著和其他重要的經濟哲學一樣,要給經濟的實踐提供一種系統性、全面性的指導。正如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談到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也就是說,鄧小平經濟哲學所具有的正是它的實踐意義。當然,我們通過研究鄧小平理論就會發現,鄧小平的一系列的重要經濟思想內涵著一種形而上的邏輯價值,這種價值可以通過中國的經濟發展奇跡得到一以貫之的解釋。最終將會使得中國的經濟建設更具系統性、有效性和持續性。
但是正如已然展開的鄧小平經濟哲學研究顯示的那樣,對鄧小平經濟哲學的去蔽或是發掘一條揭示鄧小平經濟哲學“真相”的理路遠未達成共識。哲學的語言思辨之長顯然不宜于與鄧小平經濟哲學的通俗性相匹配;與之相對,鄧小平經濟思想中展現出來的卻往往是帶有辯證色彩的。由此,我們不妨試圖從非德國古典式的思辨中出來,不再以“辯證回環式”來解讀鄧小平經濟哲學,也不以現象學的、解釋學的語境檢查鄧小平經濟哲學語言,而是回到一條主線上,鄧小平經濟哲學之于“改造世界”的意義及方式上去,用鄧小平式的通俗直白的語言來揭示出鄧小平經濟哲學對中國經濟實踐的哲學意義。
由此,我們需要給鄧小平經濟哲學重新梳理一條研究理路,那就是既要討論鄧小平經濟哲學的界定,也要討論鄧小平經濟哲學核心,并且要抽取出討論鄧小平經濟哲學的現象之本,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話來說,是要研究討論鄧小平經濟哲學的認識論與實踐論,從而發現鄧小平經濟哲學之于改造中國現實的價值。
這樣一來,無論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方法論原則,還是以“一切從實際出發”認識論和實踐論原則,抑或是“社會主義本質論”出發引致的“生產力哲學”都可以作為鄧小平經濟哲學的現象之殼。
打破這些現象之殼,或說對鄧小平經濟哲學的現象去蔽可以用鄧小平的原話來說明:“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須做的事,盡管是有風險的事。”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主題,是鄧小平經濟哲學的通俗表述。鄧小平在談到改革時無論在語言上還是實踐上都是從馬克思哲學出發的,他說:“這是一場根本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落后面貌,進一步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偉大革命。這場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變目前落后的生產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變生產關系,改變上層建筑……因此,各個經濟戰線不僅需要進行技術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進行制度上、組織上的重大改革。”因此,鄧小平同志在會見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聯盟主席、政府總理穆加貝時這樣總結道:“改革是中國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
我們也許可以這樣概括,在生產力又好又快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以實事求是、解放思想來引領我們走向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是“改革”,這是鄧小平經濟哲學的一種理解。
二、新千年來鄧小平經濟哲學研究回顧
中國的經濟哲學研究一般被認為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隨著現代哲學對于思辨的揚棄,語言分析式的、解釋式的哲學使得現代社會科學進入了一個現實與抽象交錯的模糊境域中。談論鄧小平經濟哲學的工作便是一個鮮活的注解,現實的經濟理論與唯物辯證法充分交融,以至于人們甚至迷惑于研究本身究竟是要使人們更清楚地理解鄧小平經濟哲學,還是要使鄧小平的經濟思想成為拯救哲學的新路。
而就像回答所有對經濟哲學的困惑一樣,鄧小平經濟哲學表明,當經濟要解決一種從未出現過的經濟現象時,它就需要哲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是全新的事物,它是解釋人與經濟現實之事,但走何種路并無參照,而且,對與錯的真理之辯并不能在簡單的經濟增長和財富分配等現象面前得出,否則,經濟便會在量化中迷失方向——或者更直白地說,經濟的任何分化都會被質疑為經濟的哲學問題,建國以來幾次重大的思想大討論便源于此。
三、江西現代林業發展的對策:合作的視角
現代林業是生態建設、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加強各領域、各層次的合作將為現階段所實施的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為江西省現代林業的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第一,加強林業國際與區域合作。一方面引入林業發達國家先進的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的理念與方式,另一方面促進江西省林業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提升江西省林業企業和林產品國際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
第二,加強生態林業的合作保護與開發。一方面政府部門、村集體和農戶在生態林資源的建設和保護上加強合作,如提高公益生態林補償標準、鼓勵發展林下經濟等,維護農戶積極參與生態林建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林業部門和旅游部門、旅游企業、村集體、農戶等開展深度合作,合作開發森林旅游、鄉村旅游等項目,建立協同推進生態旅游發展的長效機制。
第三,深化林業金融合作,加快發展林業供應鏈金融。金融機構與企業、林業合作組織、農戶、村集體、政府部門等開展合作,加快推進林業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在積極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林農聯保貸款、林農小額信用貸款等金融業務支持農戶發展林業經濟的同時,探索完善“科研機構+企業+基地+農戶”貸款、“科研機構+企業+林合組織+農戶”貸款、林業龍頭企業發行債券等模式,穩步擴大林業供應鏈金融覆蓋面,提高林業發展的融資能力。
第四,加強林業科技合作,推進成果產業化。充分發揮現代林業建設中林業科技的引領作用,一方面既要加強全省各林業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又要推進省內林業科研機構與外界林業科研機構的合作,推動江西林業科技領軍人才的成長和林業科學研究的進步,全面提升江西林業科技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著實培養和穩定基層林業科技推廣人才,加強林業技術推廣人員、林業科技特派員、農戶之間的合作,全面提升林業科技成果推廣的應用成效,實現林業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第五,加強農戶與其他林業經營主體的合作,實現扶林富農的目標。在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時期,在保障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工商資本經營等多種林業經營模式的基礎上,鼓勵農戶開展聯戶經營、家庭合作農場、股份合作經營、訂單林業等模式與其他農戶、合作組織、工商企業等林業經營主體共同合作,實現發展現代林業和促進林農致富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江西現代林業發展戰略研究與規劃”評審會在京舉行[EB/OL].中國林業網,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lky/s/2809/content-481093.html.
[2]曾玉林.現代林業的基本內涵與特征[J].林業經濟,2007,(12).
[3]江西省林業發展“十二五”規劃[EB/OL].江西省人民政府網,http://xxgk.jiangxi.gov.cn/bmgkxx/slyt/fzgh/fzgh/201112/t20111208_351929.htm.
[4]江西省林業廳關于印發《江西省林業科技發展規劃(2013-2020)》的通知[EB/OL].江西省人民政府網,http://xxgk.jiangxi.gov.cn/bmgkxx/slyt/gzdt/zwdt/201312/t20131209_998335.htm.
[5]周吉,曾光,鐘靜婧.進一步深化江西林業改革的思考與對策[J].江西農業學報,2015,27(8).
[責任編輯:上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