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邵猷芬+劉忠林
“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在農歷猴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在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用這樣一句莊嚴承諾給革命老區貧困群眾的新年帶來滿滿的希望。
一夜之間,神山村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門。神山村在哪?這里老百姓生活的怎么樣?總書記來后有什么變化?2016年元宵節,冒著蒙蒙細雨,本刊記者在江西省社聯副巡視員熊建和本刊主編劉清榮的帶領下來到神山村,沿著總書記的考察足跡進行回訪,試圖揭開這個深山小村的神秘面紗。
總書記到訪溫暖民心
神山村位于茅坪鄉東北面18公里,黃洋界腳下,現有神山組和周山組兩個村民小組,是“十二五”省定貧困村,現有54戶231人,貧困戶21戶61人。由于山高路遠、信息閉塞,神山村是茅坪鄉最貧困的村莊。
驅車前往神山村的路并不好走,曲曲折折,但是滿目翠綠的風景。鄉干部告訴記者,關于神山村的由來,當地流傳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因為神山村群山環繞顧得名城山,但由于客家話和當地方言的差異,登記時被記載為神山。另一種說是,因為神山村常年云山環繞,仿若仙境,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因此名為神山。無論哪一種說法,都使得神山村更具神秘色彩。
雨后的井岡山被濃霧深鎖,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記者一行抵達神山村。此時尚是早春,剛下車一股寒氣撲面而來。然而走進神山村記者看到的確是卻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家家戶戶掛起了大紅燈籠,門口“扶貧政策惠老區,黨恩陽光照神山,橫批:共同小康”這樣的大紅對聯格外醒目;村民們各自忙碌著,每家的門上掛滿了串串腌制好了的臘魚臘肉。
神山村從未如此熱鬧過
剛進村口,就是村民李宗吾的家,他告訴記者:“那天就是我跟總書記一起打糍粑。”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李宗吾依然興奮不已。他還邀請記者一起掄起杵槌,在家門口的石臼里演示起來。“剛開始好緊張,就怕把糍粑打掉地上,沒想到總書記活干得這么棒,還這么隨和。”李宗吾說,打完糍粑后沒顧上跟總書記握一下手,現在想起來還遺憾呢。
64歲的左秀發是紅軍小號手左桂林烈士之孫。在政府幫助下,他參加了村里的黃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大兒子左香云從事竹制品加工,年收入就3萬元以上。記者進門的時候,左香云正在電腦前忙碌著,他和記者詳細描述了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他家的情景,包括每一句話、每一個細節。臨走時,總書記給左香云的兒子左偉波送上了裝滿文具和玩具的新書包,叮囑孩子好好學習。最后聽說左家年后要改造房子,他祝愿全家早日住上新房,生活越來越好。總書記的親切問候讓左秀發一家感動不已。
感到如春溫暖的,還有貧困戶張成德一家。張德成說:“總書記在我們家呆的時間最長,一進門就和我們拉家常,詢問生產生活情況,還察看了羊圈、娃娃魚池和廁所。問得細著呢!”女主人彭夏英說:“總書記最關心的是大家脫貧致富的問題。”彭夏英告訴記者,政府2014年幫扶了她家7只羊,經過繁育,已有28只,每年光養羊、養牛、種黃桃,年純收入近萬元,吃穿不用愁了。
在張成德家中,只見墻上貼著醒目的新房規劃示意圖。他告訴記者,家里住了幾十年的土坯房,馬上就將進行全面改造。為保持原有風貌不變,留住原汁原味的鄉愁,全村的新房都將統一規劃建設成廬陵風格或客家風格。為此,銀行給每家都提供了5萬元的貼息貸款,現在家家戶戶都在收拾院落,翹首盼望新房的建成。
“總書記臨出門,還不忘回頭再問我一句‘你覺得現在過得好不好。”彭夏英激動地說,有這么好的一國當家人,還怕以后沒好日子過嗎?總書記的關心讓他們一家倍受鼓舞,感覺很幸福。
記者在回訪中感受到,時隔多日,總書記的到訪帶給這個小山村的處處暖意仍讓人感受深切。回憶著總書記在村里的一幕幕場景,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滿是歡喜。
這個深山小村莊的生活正悄然迎來一場新的變化。
小康夢引領脫貧致富
神山村民風淳樸,深藏著美麗,但也難掩貧困的現實。全村幾乎都是土坯房,唯一一個混泥土結構的房子就是村委會,門口“黨員之家”四個字異常醒目。
據了解,神山村全村擁有耕地面積198畝,山林面積4950畝,其中90%為毛竹林。一直以來,村民主要經濟來源就是毛竹,屬于典型的“邊”、“遠”、“窮”山區。同時,村里壯勞力大多外出務工,留守老人和兒童的醫療、上學等需求,成了大難題。
脫貧致富——是村民們祖祖輩輩一直懷著的夢想。
近年來,神山村加大了扶貧攻堅力度,開展了毛竹低改、黃桃種植、山羊及娃娃魚養殖等項目,結合“黨員干部進村戶,精準扶貧大會戰”活動,組織了11人的扶貧團,對全村21戶貧困戶實現幫扶全覆蓋,積極采取分類幫扶措施,至2015年底全村共脫貧8戶26人,脫貧率達到42.6%。
同時,不斷強化黨建工作,夯實基層基礎。充分發揮遠教播放站點的培訓作用,完善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新建了一個農家書屋和村衛生室,解決了群眾就醫困難,豐富了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新修的水泥路直通村口,新修建的水渠讓自來水進村入戶,改造后的民居更顯廬陵風情,黃桃基地長勢正好……整個神山村,似乎處處都在煥發“年輕的活力”。
看著村里發生的變化,張德成掰著手指頭也給記者細數了他家里的變化:“以前是黃泥巴的院壩鋪上了青石板,進村路、廁所都已經改造得漂漂亮亮;現在已經買了大冰柜,制作好了匾牌,在外打工的小兒子和女兒都回家了,準備搞農家樂;對生活越來越有信心。”他還邀請記者經常來做客,客家人的純樸好客,溢于言表。
茅坪鄉副書記胡林才告訴記者,過去,這個小山村青壯年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缺乏發展后勁,今年很多人都希望立足本地,在家門口創業,能夠成為神山脫貧致富的排頭兵。
47歲的村民羅林根正在家門口做豆腐,準備過元宵。在附近工廠打工的他今年就準備回神山村發展,搞鄉村旅游和農家樂。“村里的良好生態得到了宣傳,很多人會慕名而來,是發展農家樂的好時機。今年起步,等有了起色,就把在外打工的兒子和女兒叫回來一起搞。”
村民羅林輝高興地說:“我們兄弟目前有一個想法就是把外面的旅游項目引進神山村,準備年后我們就搞神山第一個農家樂。”
“總書記的關懷留下來了,而且會一直激勵著我們。”神山村黨支部書記黃承忠說,今年村里準備加快竹林改造,發展竹木加工業,還計劃開發“山里人家”旅游項目,發展農家樂,爭取盡快讓全村人脫貧致富。“總書記反復強調要精準扶貧,不能漏掉一戶,不能落下一人。我們怎能有負他的囑托?”
黃承忠介紹,村里下一步將繼續加大精準扶貧力度,主要是要打好三大脫貧攻堅戰役,一個是產業扶貧,大力扶持黑山羊等養殖;二是搞好安居工程,加快村里土坯房的改造和加固;三是兜底保障,即“紅卡戶”由政府兜底保障。
門前春帶雨,心上夢生花。百姓的信念與政府的決心,讓這個貧困的山村處處煥發著勃勃的生機,神山村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遷。站在“十三五”開局之間的新春,我們感受到了全面小康夢想的強勁脈搏。離開神山村時,記者一行都不舍離開,互相約定待到明年春來開時,再看神山新變化!
責任編輯:上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