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梁+楊春雨
近年來,江西省寧都縣釣峰鄉認真貫徹精準扶貧國家戰略,立足本地實際,以“黃金茶”產業扶貧基地為載體,實行多方聯動,探索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扶貧新路徑,該扶貧模式已得到了多方認可,有力帶動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一、基本情況及成效
黃金茶基地坐落于寧都縣釣峰鄉源尾村,距離縣城40公里。該村為省定貧困村,有10個村民小組,383戶1506人,其中貧困戶91戶280人。2014年10月以來,該鄉引進贛州金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著力打造萬畝黃金茶基地,目前已在源尾村桂湖坪投入1000余萬元初步建成黃金茶示范基地,母本園1600畝(其中:黃金葉200畝,黃金芽600畝,安吉白茶800畝)、苗圃50畝。
釣峰鄉將黃金茶基地作為產業扶貧的“試驗田”,對精準扶貧與黨的建設、鄉村旅游等元素融合發展作了有益嘗試,扶貧效果不斷顯現。一是不斷推進了“人”脫貧。通過務工創收和采用“認購模式”,越來越多的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據預計,源尾村2015年共脫貧30戶97人,待“認購模式”的效應繼續顯現,將有更多的貧困戶脫貧。二是不斷推進了“村”脫貧。通過“集體認購”的模式,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不再僅僅依靠上級的轉移支付,巧妙運用扶貧資金,產生了“用不完”的扶貧資金,有了這筆穩定的村集體收入,能夠動態幫扶貧困戶,也能逐步完善村組基礎設施建設,為貧困村徹底摘帽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主要做法
源尾村的有益嘗試,主要是抓住了關鍵環節,著力克服瓶頸問題,用好了以下幾組“密碼”:
密碼之一:選準扶貧產業。當前,扶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特別是要在2018年前全面消除絕對貧困,所以,挑選扶貧產業時,必須有所選擇。釣峰鄉考慮到本地實際和時間要求,明確了周期短、效益高、勞動力需求大的產業方向。幾年來先后引進了油茶、甜橘柚、黃梔子等產業,雖然也都獲得了一些成效,但最后選定了黃金茶作為重點推進產業。主要是考慮到以下幾個因素:一是黃金茶生產周期短、效益高。據了解,黃金茶(分黃金葉、黃金芽兩個品種)和安吉白茶1周年后即可采摘成品茶3斤,2周年后10斤,三周年后豐產。黃金茶周期較短、收益較高,市場需求潛力大,按照豐產期每畝產茶20斤計算,乘以安吉白茶、黃金葉、黃金芽分別為350、2000、4000元/斤的市場均價,每畝產值分別為7000元、4萬元、8萬元/畝,除去成本,凈收益可達4000元、2萬元、5萬元/畝。二是源尾村有發展黃金茶產業的地利優勢。寧都縣是“全國十大生態產茶鄉縣”。源尾村氣候也十分適宜茶產業的發展,采摘時間比安徽早7-14天,有利于市場銷售。且該村位于省道S319旁,靠近昌寧高速黃陂出口,交通較便捷,當地勞動力資源也較豐富,適合茶產業的精耕細作。三是引進的客商有豐富的種茶、售茶經驗。黃金茶基地的老板張國海從業十余年,在本行業有一定地位,從1999年開始在浙江省安吉縣經營了1000余畝白茶,有穩定的收入,有較好的投資基礎,且生產技術較成熟、銷售渠道穩定。基于以上幾個因素,釣峰鄉選中黃金茶為主打產業,目前茶葉長勢喜人。
密碼之二:創新扶貧模式。扶貧攻堅任務繁重,要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必須實干加巧干。釣峰鄉經過反復做通貧困戶和外商的工作,已經形成并成功實施了“合作社+貧困戶認購茶園”的模式。引導31戶貧困戶及其他村民成立并加入貴扶貧彩色茶葉合作社,由公司先行墊資開發茶園,組織貧困戶與合作社簽訂茶園認購協議。按約定,家庭成員4人及以下的限購3畝,成員4人以上的限購5畝,貧困戶不用現金出資,所需費用由貧困戶上級扶持資金和茶葉收益中收回,按照預算,茶園進入豐產期后,每畝可產生2000元的收益,三年即可收回成本,第四年就可獲得純收入。關于茶園管理,可委托給基地合作社管理,委托公司管理則按5:5分成,委托期限為48年;也可自行管理,由合作社提供茶苗、肥料和技術指導,精耕細作收益可達4000元/畝。特別是該鄉牢牢抓住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南昌辦事處掛點幫扶源尾村的契機,正著力探索“村集體認購”的新模式,由長城公司每年拿出100萬扶貧資金(連續三年),加上上級扶貧資金共同出資,認購金梔公司的200畝黃金茶,開發建設集體扶貧茶園,獲得的收益作為村集體的資產,據預算每年收入可達40萬元,用這筆錢再對剩余的60戶貧困戶進行幫扶,今后動態幫扶困難群眾和完善本地基礎設施建設。
密碼之三:激發脫貧斗志。調動貧困戶的脫貧積極性至關重要,通過提供就業崗位是一個較好的“引子”。釣峰鄉組織幫扶干部多次上門交心談心、了解情況、思想引導,激發了貧困戶的脫貧意志,特別是抓住黃金茶能提供較多就業機會的優勢,積極牽線搭橋,為貧困戶通過自主勞動脫貧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據了解,黃金茶基地長期雇傭勞動力近百人,目前,30多戶貧困戶參與其中,2015年該基地共支付了勞務工資近100萬元,男工80元/天,女工60元/天,平均每年工作約200天,平均算下來,每位貧困戶的務工收入可達1.2-1.6萬元。源尾村的貧困戶謝貽發是一個較明顯的例子,他今年57歲,是一名殘疾人,但尚有一定的勞動能力,之前主要靠流轉20畝山林獲得出租收益,自己種田收入甚微,黃金茶基地建起來后,兩夫妻在黃金茶金地務工,一年勞務收入就達1萬多元,通過勤勞的雙手很快將實現脫貧,特別是又參與認購了3畝黃金茶,不用投入任何成本就有了更多增收致富的機會。有了較穩定的收入,謝貽發正準備再攢點錢對其危舊房實行改造。
密碼之四:探索旅游扶貧。旅游產業是朝陽產業,也是扶貧產業,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源尾村依托昌寧高速黃陂出口較近的優勢,借著旅游發展的契機,也做了一些嘗試。一是注重資源節約和生態保護。成功爭取并納入了黃陂河省級濕地公園試點范圍和縣級自然保護區桃山界內,境內實行全封山政策,大力開展濫砍濫伐整治和河道清理。黃金茶基地在開發茶產業時,將大量荒山利用起來,注重開展水土保持措施,也保護了當地的自然生態。二是著力建設和諧秀美鄉村。重點打造了黃金茶基地沿線4公里村組的新農村建設,著力優化了道路、廣場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村莊面貌得到了較大轉變,已逐步有了鄉村休閑游的“雛形”。三是大力支持旅游產業的發展。小布鎮被評為“江西省十大休閑旅游小鎮”,寧都縣西北部沿線鄉鎮受其輻射,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在政府引導下,黃金茶基地也正致力于打造種植、旅游、休閑、觀光和娛樂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園。旅游業的發展,推動了旅游附加效益的不斷增加。如今的源尾村人氣更旺了,不少游客慕名而來。旅游產業正對扶貧開發工作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幾點體會
1.開展產業扶貧,產業發展是基礎。產業是扶貧的血液,產業能為扶貧帶來活力。釣峰鄉無論是發展油茶、黃梔子、黃金茶等農業產業,還是探索發展旅游等新興產業,都始終圍繞產業做文章,目的就是要通過壯大產業,打好脫貧的基石,才能不斷為扶貧攻堅注入“源頭活水”。
2.開展產業扶貧,解放思想是關鍵。鄉鎮財力十分有限,如果僅看財力,扶貧工作就很容易滋生“等靠要”的思想。釣峰鄉開創“認購模式”,就是通過解放思想,探求發揮扶貧資金的最大效應,盡量用少量的錢辦更多的事。事實證明,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只要肯定下功夫,精準扶貧也不是大難事。
3.開展產業扶貧,各方發力是保證。扶貧是項系統工程,如果只是政府一頭熱,肯定難以完成,必須充分激發貧困戶的主觀能動性和產業大戶的扶貧情懷。釣峰鄉通過鄉村干部反復做工作,貧困戶產生了強烈的脫貧愿望,產業大戶也愿意與政府一起合作,共同推進扶貧事業。目前成效初顯,就是各方努力的結果。由此可看出,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一起出力付諸行動,扶貧的口號才能落地。
4.開展產業扶貧,干部帶動是保障。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精準扶貧中,不少干部陷入了自己“沒錢扶貧”的思想誤區。釣峰鄉的探索,也說明,扶貧不僅僅是錢的問題,廣大干部在其他方面也大有可為。通過干部的引導帶動及其他方面的幫助,貧困戶一樣可以自食其力、自我脫貧。廣大干部也可以在扶貧中得到錘煉,不斷夯實鞏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作者簡介]
孫國梁,寧都縣釣峰鄉;楊春雨,寧都縣委辦公室。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