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敦民
據2013年權威部門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1.6%,處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占總人口的50.1%。也就是說,不到10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每兩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屬于糖尿病前期。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糖尿病第一大國。
胰島素治療是糖尿病藥物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需終身使用胰島素,30%~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時期也將需要胰島素治療。但“2008-2009全球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技術調查問卷”顯示,全球范圍內胰島素不規范注射現象普遍存在,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注射現狀更是不容樂觀。不規范使用胰島素是血糖控制不良的重要原因,將會增加如視網膜病變、腎病等微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等并發癥的發生。為此,記者采訪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糖尿病醫院副院長叢麗教授,請她就目前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家庭醫藥》的讀者給予指導。
不可盲目依賴
有些患者認為,既然機體是因為缺乏胰島素而患有糖尿病及并發癥的,那只要補充胰島素就沒事了。所以,他們雖然堅持注射胰島素,卻忽視飲食療法、運動療法等的作用,仍然“胡吃海喝”。
叢麗教授介紹,這是典型的盲目依賴胰島素的患者。每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相對缺乏的程度不同,目前認為2型糖尿病胰島細胞分泌有4種異常:一是胰島素數量異常,如增多或減少;二是胰島素質量異常,即敏感性降低;三是胰島素分泌節律異常,如應該出現高峰時卻出現了低谷;四是胰島素分泌時相異常。不同異常,需用不同的方法治療。比如,超重或者肥胖的患者胰島素抵抗的程度都較為明顯(屬于胰島素質量異常),對于這部分患者應該以改善生活方式,減輕體重,同時選用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為主。如果盲目應用胰島素,不僅降糖效果不理想,而且可能導致體重進一步增加,進而增加高血壓、血脂異常、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所以,糖尿病也需要個性化治療。中醫講“辨證施治,一人一方”,糖尿病治療有類似之處。建議患者到正規醫院接受胰島素釋放試驗,以確診自身胰島細胞分泌異常的類型,由醫生給出相應的治療方案。
不因懼怕而拒絕
有些糖尿病患者或家屬,聽到醫生建議使用胰島素治療時,往往心有顧慮,擔心只要用上胰島素就會產生依賴,再也撤不下來。所以,他們對注射胰島素的態度是能拖則拖,寧愿吃四五種降糖藥也不愿意注射胰島素,怕產生依賴,怕“上癮”。結果往往是不僅血糖控制不好,并發癥如肝腎損害也隨之發生。如果這時候才開始注射胰島素,對自身臟器的保護作用已大大減少,也不太可能阻止并發癥的發生和進展。
叢麗教授解釋,胰島素本來就是人體內存在的一種內分泌激素,只不過糖尿病患者的分泌量處于絕對或相對缺乏狀態,需要找“外援”而已。及時使用胰島素,不僅能保護自身的重要臟器,還能夠延緩慢性并發癥的發生。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及時使用胰島素可以減輕自身胰島負擔,有助于胰島功能的修復和恢復。而對于某些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也可在使用一個階段后逐步改為口服降糖藥治療,有些患者甚至可停用降糖藥物,僅僅通過飲食和運動便可使血糖保持在理想范圍。
對副作用做到心中有數
叢麗教授指出,使用胰島素治療確實會有一些不良反應,但患者只要做到心中有數,通過調整注射方法等,就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使胰島素治療發揮最大作用。
疼痛:注射引起疼痛,是每個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病友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措施改善:胰島素溫度不能太低,從冰箱中取出后放在室內“溫”一下再注射;消毒皮膚的酒精揮發后再注射;用手輕輕捏起約3厘米寬的皮膚,并引起輕微疼痛后再注射;注射時進針要快,進針和拔針時要保持同一個方向;及時更換注射部位,下一次注射部位與上一次注射部位的距離應大于2厘米;定期更換針頭。
胰島素漏:有部分病友在拔針時,少許胰島素會順著針眼流出,這樣會引起胰島素注射劑量的不準確,正確的注射方法可以防止胰島素漏的發生:注射時捏起皮贅,45度角度進針,推注射器時速度略微放慢,注射后迅速用棉球壓住注射針眼。
針頭被堵:常常發生在注射中效或長效胰島素時,因為這類胰島素是混濁的,重復使用注射器,更容易出現這種現象。建議胰島素注射針頭一次一換。
胰島素過敏:常常表現為注射部位的皮膚瘙癢、紅斑、皮疹及皮下硬結等,是由于胰島素中的雜質引起。應用高純度人胰島素,有規律地更換注射部位及針頭可以預防。
胰島素抗體:長期使用動物胰島素可使人體內產生結合胰島素的抗體,將影響胰島素的正常吸收和作用,解決辦法是使用高純度的人胰島素。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胰島素的劑型、給藥方式和給藥途徑都有了長足發展。目前胰島素有超短效、短效、中效和長效劑型,針對不同的患者可以一天注射4次、3次、2次和1次,可以單獨使用、放入胰島素泵中或聯合口服藥物治療。除了皮下注射,口服、霧化吸入、皮下埋植的胰島素也在研發之中。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胰島素的使用將會越來越方便,靈活機動,可以根據不同患者的需求“量身定做”,給患者帶來更多的選擇,因此患者大可不必對胰島素產生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