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菲

在創辦小馬管家之前,馬晨飛還在百度移動云負責百度手機助手PC業務線工作。2013年,與上門服務相關的創業活動還沒有大熱,馬晨飛之所以選擇家政O2O作為創業項目,其動力之一是因為自己在家政服務上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當時,我們找小時工阿姨很費勁。”馬晨飛告訴記者,“在渠道選擇、人的選擇和服務品質上,都不那么令人滿意。”馬晨飛留意到,這個問題十分普遍,“一定是值得創業的一個點。”不過,如何成為一個創業方向,還需要各種助力。這兩年,通過互聯網方式在O2O領域創業的項目多了起來,資本方也相對認可,甚至出現了十分擁擠的局面,即使一個相對小眾的、低頻次細分領域,也聚集了多個創業者。
“剛開始,大家可能對O2O領域怎么做還想得并不透徹,而上門服務是切入的一個好的方式。”馬晨飛認為。與大部分細分領域相比,家政是一個天然的、已經存在的上門服務項目。“這樣就不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培養用戶習慣,因為這個方面也需要很大成本。“馬晨飛說到。
更重要的是,如今對于很多家庭而言,家政服務本來就是剛性需求。“家庭這個場景是最應該被管理和注重的,重要程度不亞于選擇什么樣的公司上班。因為人們有三分之一的生活不離開家的場景。“馬晨飛認為。這類服務的需求頻次視具體用戶而變化,通常是一周1次到1.5左右。
還有一個明顯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花錢購買家政服務,以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甚至將節省出來的時間花到效益更高的事情上。“我們有個客戶是投資經理,以前他每周要做一次家務,每次需要三小時。而他每周只能一天,三年時間下來,幾乎浪費了58天。”馬晨飛告訴記者,因此,家政O2O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如何讓用戶有更多時間享受生活,解放用戶。”
對于用戶,小馬管家也有自己的定位。“我們先是通過清潔模式切入,價格比小時工要高。”馬晨飛表示,“小時工不是一個好的模式,尤其是在北京,這點工資不可能賺錢,所以這個模式沒法成立。”在北京望京,洗車費用至少就要35-40元一次,“為什么服務人員上門服務小時工又苦又累,還只要25元呢?”這促使馬晨飛選擇聚焦更有消費能力的用戶,客單價也相對較高。而且,整個商業模式也可能具有更多的延展性。在他看來,服務者能賺錢,用戶也可以獲得更高價值的服務帶來的體驗和價值。
“互聯網+家政”很輕嗎?
去年九月,小馬管家推出了輕管家業務。這是一個針對“75后”、“80后”等工作忙碌的人群而提供的家務全托管或部分托管的家庭服務,這家公司希望將這些“被錯過的時光”還給用戶,還給家庭。
線上輕松辦理、房屋托管杜絕打擾、APP全程掌控實時交互、專業管家安全放心等產品和服務是這次創新的關鍵詞。通過輕管家服務,小馬管家將客戶主動要求服務轉化為被動接受服務模式,并且跳出了單次服務頻次和對訂單量、客單價等數據的依賴,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更為深入。這一實踐也為未來的延展方向:智能家居服務提供了可能。
輕管家服務可以支持把鑰匙托管到小馬管家平臺上。以前服務者上門服務,用戶必須在家里等著或者留人,而托管之后,用戶不需要在家,服務者也可以直接上門服務。馬晨飛認為,不被打擾的個人時間也十分重要,而“我們不會在晚上你回來的時候打擾你。”并且,服務在用戶回家之前完成,也可以讓用戶回家時直接享受整潔舒適的家居環境。
這對線上線下的實時交互提出了需求。通過小馬管家的APP,用戶和服務者可以在線交互,用戶可在線下訂單,并且在服務過程中進行溝通。“比如我想起家里冰箱門忘記關了,在線要服務者說你幫我關一下,服務者就可以幫忙處理。”馬晨飛介紹,或者用戶被子忘記疊了,也可以請服務者疊一下被子。這種實時交互可以讓“用戶和服務者通過在線方式去交流去解決問題。”從服務者出門到服務過程中及服務結束,雙方都可以在線溝通。
有些用戶希望看到服務者的作業過程,小馬管家想過提供攝像頭。后來因為考慮到攝像數據都存在云上,也會帶來新的安全問題,只好就此作罷。那么,如何保證安全和服務質量呢?小馬管家試圖通過智能家居和標準化來解決這兩個問題。
輕管家目前有兩類用戶,一類用戶信任小馬管家平臺,直接把鑰匙交給平臺方。另一類是裝智能門鎖,遠程開門。“管家到了,給用戶發一個請求,說主人我到了,你開下門吧。”馬晨飛介紹。通過智能門鎖供應商丁盯門鎖的戰略合作,從開啟門鎖入手,切入家庭服務環節,馬晨飛希望未來開啟更多接入智能家居的應用場景。對于這家互聯網創業公司來說,提供清潔服務并不是其最終目的。“借助大數據,我們可以通過分析數據了解更多家庭的生活習慣,從而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這也是我們O2O公司的核心價值之一。”
馬晨飛認為,“傳統阿姨一個月能服務的用戶相對有限,而通過互聯網高效的調度系統,服務者收入更高,我們的服務量大了,可以讓用戶以更便宜的價格享受更高價值的服務。”馬晨飛說到。
在需求與服務對接方面,小馬管家采用的不是搶單模式而是派單模式。“目前我們在北京有59個片區,每個片區大約5公里左右的半徑,我們把服務者放到這個半徑里,根據用戶需求匹配。”比如某位服務者上午8-10點半已經有活兒了,那么就要之后才能接訂單。在小馬管家系統中調度的資源,不是人的概念,而是服務時間。“如果一個片區里的服務時間差不多約滿了,也就是爆單了,我們就會把更多的服務者調度到這個片區,去繼續承擔更多的服務需求,目前服務者可以做到15-20戶一周。”馬晨飛告訴記者。
小馬管家的“輕”還在于,他們不做以人為作業對象的家庭服務,比如月嫂、保姆、育嬰師等。在馬晨飛看來,以人為作業對象更不可控。“有老人有小孩,每個對象狀態脾氣都不一樣,年齡標準化都做不到。”馬晨飛表示。“產品作用的對象就是不標準的,那么產品怎么標準呢?不管我怎么培訓,月嫂/保姆等服務者的服務標準就只能根據家庭成員的要求去發生改變。”馬晨飛說道。
傳統家政行業是一個典型的非標準領域,雖然包括月嫂、保姆等崗位也有所謂的崗位責任和合同模板,但個人操作過程中還是難免產生非標問題。針對非標服務對象提供標準化服務,這不是靠流程和動作標準能解決的,而不能標準化就很難規模化并且實現擴張。而小馬管家目前已經進入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
為什么又要變重?
傳統家政公司都有培訓服務,而互聯網家政O2O中,有些是只連接用戶和服務者的平臺,本身不提供服務;有些是員工制;還有小馬管家這樣,雖然沒有雇傭關系,但還是需要通過培訓、管理等形式為服務的標準化而努力。
通過線上平臺,小馬管家首先希望實現流程的標準化。基于地理位置服務的調度系統,可以讓管家接收到訂單時就可以看到用戶的具體位置、交通工具、交通時間等信息。服務者出行時,標配的電動自行車和路線規劃也是為了避免讓用戶等待,并且提高出行效率并實現相對精準的時間控制。
之后是作業工具和動作的標準化。因為結合就近原則,小馬管家在不同片區配備了門店。與傳統家政公司不同,這些門店不是用于管理阿姨,而是物流中轉站,服務者出行后到門店拿物料。相應的,物料也是標準化的,比如不同的抹布適用于不同的操作空間和不同用途。服務者進門后,作業也有其標準的先后順序。
不過,馬晨飛也認為,至少目前在國內,這個行業“真正意義上的標準化是不存在的,我們解決的是流程和動作上的標準化。”動作標準化也是小馬管家培訓中心承擔的最大工作。
在小馬管家,新入職的服務人員首先要接受上崗培訓,了解企業文化和標準作業,光是擦桌子擦地等實操就要學半個月,考核合格之后會拿到基礎管家的服務畢業證。而這類培訓是具成長性的,即使入職一年的員工還時不時還是要拉回來進行高階節技能的培訓,并且結合服務者的服務結果來考評。“比如某個管家一個月服務了五十個客戶,收獲80%的滿意度,負責培訓的師傅帶她考核打分加上客戶打分,通過之后才能繼續回到服務平臺去運營。”
為什么服務者愿意回去培訓再繼續接單?正如傳統家政公司服務人員也熱衷于考證一樣,服務者接收高階技能培訓之后,可以接到更多訂單以及更高客單價的訂單,會對服務者收入產生直接影響。
然而隨著培訓工作和前端服務工作不斷推向縱深,小馬管家越來越需要解決傳統家政行業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培訓師資和家政服務人員的職業發展問題。
“可以認為我們目前有兩家公司。”馬晨飛告訴記者,一是一線人員,解決的是招聘、培訓與上崗問題。之后是互聯網公司,只針對考核通過拿到畢業證的管家人員,把他們放到系統里建一個時間倉進行運營。
在培訓師資上,小馬管家引進了包括比如家電清潔維護、收納熨燙等各個行業的資深從業人員,但很少有來自傳統家政行業的培訓人員。“我們要超越現在的行業標準,相關課程我們內部自己研發。比如給每個管家配備疊衣板,衣服折疊下來大小一致,就是一個又苦又累的活兒,就看你想不想做好這件事情。”馬晨飛認為,“服務意識很難標準化,但又對作業結果影響很大,因此還引進了心理輔導類的師資力量,
只是,這個過程“很痛苦”。馬晨飛表示,“當前國內家政行業的標準大部分是各家自己攢出來的,而國際的標準在國內也不具備實現條件,比如在國際上,家政服務可以是人們獲得大學文憑之后去從事的職業,其基礎素質和專業能力與國內從業者不是一個等級。”馬晨飛說到。
于是,小馬管家首先是把活干好,同時和各類相關學校機構商談合作辦學培訓事宜。“目前國內并沒有真正的管家學校,即使有也是第三方做的,不正規。”馬晨飛表示,我們計劃和政府合作,聯合建立培訓學校,首先解決基礎素質和教育問題。”
馬晨飛計劃將新融資金用于兩個方面,一是在服務方面做得更精細;二是繼續擴張拓展,特別是在二三線城市快速拓展,而最關鍵的是今年的閉環打造。“管家學校是今年最重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