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杰
蹲起練習對于下肢功能來說至關重要。既要有力量,又要有活動性,還要能穩定??此坪唵?,實則復雜。
蹲起比起靜蹲,是更為功能化的康復練習。靜蹲這樣的姿勢,在生活中并不多見。但是蹲起,每天不知道要做多少次類似的動作。比如從坐著到站起來,就是雙腿的蹲起動作;蹲下系鞋帶或者是撿東西,也是雙腿的蹲起;上下樓梯就不必說了,是左右交替的單腿蹲起動作;就連走路,如果地不是很平的話,都是小幅度小角度的蹲起動作完成的。還有更強的功能性運動,比如跑步、跳躍等,都是要在能夠單腿蹲起的基礎上才能完成的。單腿在原地蹲起要是都不能穩定,還能有什么跑跳的功能呢。
蹲起練習對于下肢功能來說至關重要。它既練習了下肢的肌肉力量,又需要下肢的髖、膝、踝三個關節都有足夠的角度,同時還要求這三個關節在運動的過程中必須有足夠的穩定性,又要能夠協調配合。既要有力量,又要有活動性,還要能穩定??此坪唵?,實則復雜。
蹲起動作也要講究方法
蹲起動作時,腳固定在地面上不動,膝關節又在做屈伸活動,所以雖然是閉鏈運動(是一種肢體遠端固定而近端活動的運動),但又不是靜力性練習,所以難度強度都介乎于動與不動之間。
立正站好,抬起一條腿,讓需要練習的腿單獨負重支撐和穩定身體。抬起來的腿向前伸出,腳稍稍離開地面就可以,向后和向外側抬腿容易站不穩,同時會影響身體重心的位置。
準備姿勢還有要求,上身必須正直,抬頭挺胸目視前方,這樣身體重心才能穩定,便于下肢做動作。同時能夠練習核心的穩定性。
雙手可以叉腰,練習的初期還不很穩定的時候也可以稍微扶一下東西,幫助下肢保持穩定。練習的水平提高之后,還可以雙手提重物,來增加腿的負荷量,增加練習的難度。還可以手握一個小啞鈴雙手上舉過頭頂,這樣身體重心就提高了,練習起來就需要更強的關節控制能力才能穩定。
可以在面前立一面鏡子,隨時觀察自己的動作是否正確,姿勢是否標準,有沒有明顯的“打晃”“腿發軟”之類。
都準備好之后,有控制地緩慢下蹲,根據力量和疼痛及控制能力等情況,可以只蹲30°~45°。具體的角度,需要在專業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之下確定,不能隨意設定和嘗試。蹲到需要的角度之后,不要有明顯的停頓,再緩慢有控制地慢慢蹬直腿恢復到單腿站立。
逐漸加大強度和運動量
這樣的練習主要是想強化下肢的肌力,尤其是關節的控制能力和穩定性的。所以必須是在下肢可以完全負重,沒有明顯疼痛,關節能夠在一定范圍之內屈伸比較自如之后才開始練習。而且為了練習穩定性、強化關節的本體感覺,一般都是先用體重來當負荷,能夠控制穩定后再加大的重量。
肌力練習時,必須每次集中練習到肌肉有酸脹疲勞充血感。練習時必須集中精神,專注于動作及肌肉收縮的感覺,才能使神經能夠動員更多的肌纖維參與運動,確保達到更好效果,同時避免了活動中注意力分散造成危險。邊練習邊看電視或說話等都是不可取的,既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危險。
肌力練習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較低,或傷后術后組織存在較為明顯的炎性反應,或組織愈合程度不允許的原因,故以靜力練習為主(即負重保持某一姿勢直至疲勞的練習方法),一般采用1~2分鐘/次,每次間隔5秒,10次連續練習為1組,每天行2~4組練習。每大組練習后充分休息1~2小時再進行下一大組練習?;蜻x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3~4組連續練習,1~2次/日。
肌力練習中期以耐力-力量的練習為主。選用中等負荷(完成2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一般采用20次/組,組間休息45秒,3~4組連續練習,1~2次/日。
肌力練習后期以提高絕對力量為目的,選用大負荷(完成12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一般采用8~12次/組,組間休息90秒,3~4組連續練習,1~2次/日。
練習安排是根據“超量恢復”等理論所設計的,不能堅持練習,或自行更改練習的次數或休息時間等,會嚴重影響練習效果。如果體力不足以完成全部練習,可以先做1~2組,待肌力增強后再完成規定組數。感覺練習強度已經適應,但是功能還不足以進入下一個階段,只增加負荷的重量,而不是靠增加次數和組數才加大運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