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海珠
化工巨擘與《化學綱要》的因緣
——拉瓦錫、范旭東和侯德榜
文/王海珠

《化學綱要》前言頁下,范旭東先生親筆題書:
革命當時,亂糟糟的法國,居然產生Lavoisier這樣一個人物,可見環境困不住天才。致本兄這次得了世界學術界的榮譽,也是這個道理。Lavoisier等的Elements of Chemistry 約一百五十年前后譯為英文,這是初版美國本,很珍貴的。E.C.K的朋友揀來做祝賀致本兄的禮品,頗有歷史意義。1944我到紐約,致本兄要轉送給我,我很歡喜,不過我和學術界早已絕緣,便只收藏起來,太可惜了。虞篪世兄好學勤工,有乃父風,為鼓勵他的前途,特再轉送給他,記述于頁末聊表心意。
范銳 民國三十四年六月由美偕致本回來記于沙坪壩
《化學綱要》是法國天才化學家、“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的代表作。
1789年,《化學綱要》法文原版在巴黎一經問世,迅速產生了廣泛影響,很快被譯為多種文字。
1790年,羅伯特?克爾的英文初譯本出版,并逐漸成為國際上最通行的版本。從1790年至1806年,短短十六年時間,克爾的英譯本在英美出了8版,經過近三十次印刷。
博物館展陳的這本《化學綱要》,正是克爾英譯本1806年在紐約出的第八版,正如范旭東先生所言,“是初版美國本”。截止目前,已有近210年歷史。
這是一部什么樣的書,它的歷史價值何在,為什么能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并風靡全球?它先后被范旭東、侯德榜兩大化工巨擘納入囊篋,這是怎樣一番因緣際會?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其中的故事。
拉瓦錫(1743年8月-1794年5月),法國貴族。
在《化學綱要》這部輝煌的劃時代名著里,拉瓦錫闡釋并奠立了科學規范的近代化學元素學說。可以說,《化學綱要》使得化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得到了舉世公認,標志著化學發展的新紀元。
《化學綱要》的歷史價值體現在:
拉瓦錫用實驗的方法推翻了流傳已久的古希臘哲學家的四元素說和三要素說,描述了氧、氮和氫的作用,認為空氣和水不是元素,他提出“元素”是“簡單的、尚不能分解的物質”,倡導建立在科學實驗基礎上的化學元素的概念。按照這一定義,拉瓦錫發表了世界上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列出33種元素,分為四個大類,并制作出酸、堿及其相互作用的圖表。
他還十分詳盡地論述了推翻燃素說的各種實驗依據,認為燃燒的真相是因為氧氣而非燃素地參與,正確地描述了燃燒和吸收這兩種現象,并建立起氧化學說。他倡導并改進定量分析方法并用其驗證了質量守恒定律。
此書最大的功績在于,拉瓦錫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通過實驗,將眾多物質與化學反應進行歸納、總結和分析,將此前化學方面所有處于混亂狀態的觀念梳理得井井有條,錯誤的認識也得到了撥亂反正。可以說,《化學綱要》是新的化學科學世界的基石,它對化學的貢獻完全可以和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對物理學的貢獻相媲美。
回顧《化學綱要》問世以來的236年,化學取得了18世紀人類難以想象的進步。當我們面對這些輝煌成就而回溯這些領域的源頭之時,拉瓦錫已經成為世界化學科學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峰,是他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并為化學指明了航向。
范銳,字旭東,中國化工實業家,被稱作“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侯德榜,字致本,著名化學家,侯氏制堿法的創始人。
在中國近現代化工史上,范旭東、侯德榜是當之無愧中國化學工業的脊梁。
解讀《化學綱要》上范旭東先生的親筆題書,我們可以獲得多種訊息。范先生認為,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產生了拉瓦錫這樣杰出的化學家,和《化學綱要》這樣劃時代的著作。并將侯德榜與拉瓦錫做比,認為“環境困不住天才”。他也談起這部書的緣起,本是化學界朋友送給侯德榜的禮物,“頗有歷史意義”。1944年,范旭東到紐約,侯德榜將此書轉贈給他。范旭東認為自己早已與學術絕緣,收藏著也是浪費了,所以在1945年,與侯德榜從美國返回沙坪壩永利川廠,為鼓勵后學,借花獻佛,將這部書送給了有志于化學事業的侯德榜之子侯虞篪。侯氏藏書又回到侯氏書齋。范旭東文中所指“致本兄這次得了世界學術界的榮譽”,應該指的是當時侯德榜因侯氏制堿法榮獲美國化學工程學會、美國機械學會榮譽會員稱號,并成為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終身榮譽會員,而亞洲同享殊榮者只有中國和日本。范旭東先生對侯德榜先生有知遇之恩,毋庸諱言,侯德榜的榮譽是在范旭東、陳調甫、李燭塵諸先生及永利全體員工的支持下取得的,范旭東將之視為永利人為國爭光的驕傲,他親自陪同侯德榜前往美國接受了這一榮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