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九
朱愛華是個混血兒,她有白皙的皮膚和明亮忽閃的大眼睛,但瞳孔不是碧藍的,與中國人接近。眼眶也不是太深凹,顯出的是一種不夸張的美麗,一種和諧中庸的好看。她的頭發是直的,不是全黑色,帶點咖啡的情調,瀑布一樣披在肩上,就增添了諸多浪漫的氣息。臉型線條不像西方人那種刀砍斧削般的輪廓,而是柔和鵝蛋型,是一種東方神韻的西方美女。她也知道自己的美麗,所以總是微笑常駐面龐,綻放著美國南卡州甘蔗林中的甜美陽光。你若用漢語贊美一句她的美貌,她一定會笑瞇瞇回你一句標準的漢語:謝謝!但如果是家族人給她的贊美,她就要幽默地加上一句不太標準的發揮:必須的啦,因為我是朱葉和愛彌合作的得意作品!
朱葉是我妻子的哥哥,也就是我的大舅子,長我一歲。二十多年前去美國留學,娶當地姑娘愛彌,博士畢業那年生下長女,取名米雪兒。朱葉還要給女兒取個中國名字,授權自己的父親,于是,我的老丈人就給他的孫女取名愛華,當然用意就是“愛我中華”。據悉,去美國求學和謀發展的人們,在給孩子取名字時,都很是英雄所見略同,大多不忽略一個華字,就有了諸如“愛華”“美華”“思華”“建華”“忠華”“銘華”等等。
大舅子當初去美國讀書,舉目無親,可以想象他的艱難不易。在這樣的情勢下,能得到當地金發美女青睞,可以想象他的素質和魅力。
朱愛華小時候就隨她父親回國過兩次,那時的她言語不通,膽小,幾乎不出聲,最多應爺爺奶奶之邀,并在父親的鼓勵下,像背書一樣用漢語數數——“一二三四八九十”,大眼睛中蓄滿了怯生生。
有趣的是,我兒子用手機軟件將十多年前他們姐弟的合影發布在他們的同學圈,居然博得一片夸獎聲,對這個“米國”女孩贊賞有加,說她像芭比娃娃。
一晃,當年的芭比娃娃長大成人,出落成了中美合作的大美女,落落大方。上大二的她不但功課出眾,還要參加諸多的社會公益活動,做足義工,終于爭取到了聯邦政府資助到中國的上海大學兩月的短期留學。她為了利用一切機會學習漢語,就在微信中加我這個姑父做好友,這樣一來,也給我帶來了很多關于她的笑料。她當時正在組織一個義工組織,我問她忙不忙,她說:“能不忙嗎?我是大家伙兒的總統,什么事情都要我決定的。”她將下雨也錯說成“下水”,有時還你我不分。我問她“誰送你?”她回答:“我男朋友送你。”我告訴她,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混淆了,她笑,立馬改正:“我男朋友送我。”接著,她會回答我一句讓我吃驚的發揮,對我說:“姑父,我的國語水平很‘菜鳥,不要嫌棄我這個編外學生啊。”
最近,她換機幾次輾轉到了蘇州,準備前往上海大學開始自己的留學生活。我們有過飯局上的直接交流,不錯,她的漢語水平提高了很多,她用她偶爾語法有錯但我仍然能懂的“國語”講她的大學生活,她說,她上大學,父親除了送她一款新筆記本電腦,還花三千美元買下外公的二手車給她開,其余的費用全部自己來,包括自己讀書的學費,自己貸款。所以,在讀書期間,她一方面要拼命學習,優質完成功課,獲取學分;另一方面,利用一切課余時間來打工還貸。我說,這樣一來,你可是太辛苦了。她說,她的美國同學大多數都是這樣,包括不少富二代。隨后,她與我說起朱元璋和朱德的故事。她說朱元璋就是一個草根皇帝。她說朱德是一個打工起家的常勝將軍。看到我的吃驚,她臉上綻放著甜美的陽光,說:請別忘了,我是中國學子朱葉先生不遠萬里遠渡重洋,在美國南卡州肥沃的土地上開荒播種所得,我的血管中流淌著的是中國老朱家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