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子女干涉
黃昏戀最常見的阻礙就是子女干涉。“為什么要我去見他,我憑什么把一個陌生人叫爸?”“你要是再婚,我就不贍養你了。”子女是父母的心頭肉,子女們諸如此類的聲音也像針一樣扎進了父母的心坎上,父母沒有哭泣,也沒有怨恨,或許只有無聲地嘆息,只好默默地接受!
身為子女,可曾想過他們不僅僅是生我養我、育我成才、助我成家的父母,他們也是肉身的、平凡的、一樣食人間煙火、一樣有七情六欲的男人和女人?他們從看著子女呱呱落地到望著自己雙鬢斑白,從不間斷地為子女付出著。羔羊跪乳,烏鴉反哺,作為子女,只需改變一下態度,只需轉變一下觀念,只為了讓我們很少回的家里那孤單的老爸或者老媽有個伴而已,又有何不可,又有何難呢?
淄博七旬老太“失蹤”多日,只因黃昏戀不好意思和兒女說,難道真的要把他們逼成這樣嗎?據報道,2014年10月,淄博市民李某到博山區大橋派出所報警,稱自己的老母親已經離家十幾日沒有回家了,通過多方打聽,也沒有得知老母親的去向。老太太18年前就喪偶了,一直獨自生活,一個偶然的機會老太太和王某相識,兩人很聊得來,漸漸有了何不一起生活的想法。據了解內情的人員,子女們并不支持,而老太太又非常內向,不好意思和兒女說,所以就發生了這樣的事。事后,老太太的子女表示,只要兩位老人愿意,他們不會再阻止。
很少回家的子女們,也許還并不需要去張羅著幫家里的空巢老人找個老伴,那么老父親或者老母親自己找到了能陪他(她)一起變老的伴侶,何不主動關心一下、支持一下,這恐怕是最大的孝心吧!
二、對比效應
幾十年的夫妻,幾十年的恩愛,你就成了我,我就成了你,相濡以沫中夫妻成了一體。因此,中老年人喪偶之后,免不了常常懷念已逝愛人的種種好,甚至他/她的種種癖好,都已經習慣成自然,都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時間醫好了創傷,新的旅程就要開始。可是很多中老年人在新的婚姻即將起航的時候,常常把現在的愛人與過去的愛人對比,這真的很難說是對是錯,畢竟這是一種人性的自然流露。但可怕之處在于,對比之后,常常會給新的婚戀留下陰影,你要問筆者陰影面積有多大,筆者只能告訴你這陰影很難抹去,這陰影深不見底、無處不在。陰影不除,男女雙方相處起來就難免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不順眼,黃昏戀就始終會伴隨著危機。
三、 社會偏見
雖然社會越發展,文明程度越高,人們的觀念也在逐漸放開,但中國畢竟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國家,兩千多年的孔孟之道和深入骨髓的倫理觀念,使得中國人對于婚姻十分保守,十分封閉,尤其是對于女性的約束和要求,仍然深植于每個人的腦海中,雖然小腳沒有了,盡管女權興起了。
家長向來是后輩們眼中的榜樣,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備受關注,尤其是曾經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中老年朋友們,太多的傳統觀念逼得他們在子女面前只能是慈父嚴母,在社會面前只能是人們敬佩的榜樣。
在大眾的觀念里,似乎愛情只是年輕人的風花雪月、卿卿我我,似乎老年男女之間連牽個手、勾肩搭背都有悖常情,更遑論甜言蜜語和壓馬路。在很多人眼里,老年人有七情六欲是奇怪的,就像曾經聽到隔壁賣成人用品的大爺說他的顧客主要是中老年人之后很驚訝一樣,筆者也納悶過,也奇怪過,但想想他們和年輕的筆者一樣也是男人,也就慢慢接受了。
是啊,社會偏見太可怕,中老年男性和中老年女性也有追求愛情、享受幸福的權利。我們的偏見和漠視,只會給他們造成痛苦。
四、財產和經濟原因
近幾年,黃昏戀老人間非常流行只同居不領證,有人稱之為“走婚”,究竟為什么?
2016年3月,《河南商報》記者走訪了鄭州12個社區,針對“走婚”話題,老年人反應敏感,不少人坦言,即使有也不敢聲張。采訪中,多位社區樓長坦言,因牽涉遺產、子女反對,不少老人想再婚也只能放棄,“走婚”成了他們的無奈選擇。“即使‘走婚不領證,有的子女也怕騙不走房子會把養老錢騙走,也反對,所以,有的‘走婚老人都搞‘地下工作,連子女都瞞著。”南關街附近的一位樓長說。
今年60歲的劉成,在大家的勸說下決定“再婚”。據人介紹,劉成和“女友”“走婚”后,一直很幸福和諧。誰知,被女兒知道后大鬧一場,女兒一句“有她沒我,有我沒她”逼得劉成只能痛下決心,選擇分手。
黃昏戀中有一個奇特的現象,經濟條件較好的獨身老人找個伴容易,領結婚證卻非常難。一些當事人的子女說,可以同意他們在生活上相互照料,但不能領結婚證。這畢竟是一個疙瘩,很多黃昏戀也因此黯然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