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月 陳煜輝
臨床常用抗生素致不良反應130臨床研究
陳巧月陳煜輝
目的 分析臨床常用抗生素致不良反應現象,并為臨床科學合理用藥提供根據。方法 納入此研究中的研究對象為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0例抗生素致不良反應患者,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其臨床資料進行歸納和總結。結果 經過研究可知,抗生素致不良反應的藥物種類主要為頭孢菌素,同時不良反應累及系統主要為皮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抗生素導致的不良反應現象種類較多,同時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因此需要加強臨床合理用藥,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抗生素;不良反應;合理用藥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duced by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The research object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ere 130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duced by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January 2016.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Results After study,the main typ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as Cephalosporin,and the good reaction system mainly involved the ski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antibiotics,and the prevalence rate is high,so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Antibiotics,Adverse reaction,Rational use of drugs
藥品具有特殊性,合理使用藥品對疾病具有防治的效果,如果不合理使用藥品則會產生不良反應[1]。曾有臨床研究表明,藥物如果出現不合理使用現象會加大患者的死亡率。抗生素在殺滅病菌的同時還會引發不良反應,從而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2]。此研究對我院收治的13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將結果作如下報道。
1.1一般資料
納入此研究中的研究對象均為我院于2014年3月~2016 年1月收治的130例抗生素致不良反應患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例數分別為80例,50例,年齡最大者為77歲,年齡最小者為18歲,平均年齡為(56.3±10.8)歲。
1.2方法
對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收集以及整理,同時對患者的病情、藥物服用種類以及不良反應累及等情況進行分析。
1.3統計學處理
此研究中的數據均通過SPSS 19.0統計學軟件予以整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數據之間經過對比后如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分析抗生素致不良反應的藥物種類
此研究中的130例患者采用抗生素所導致的不良反應藥物種類分別為頭孢菌素、青霉素、大環內酯、氨基苷、喹諾酮以及四環素,而發生率較高的藥物類型為頭孢菌素,頭孢菌素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數據和其他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經過對比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數據詳見表1。

表1 對抗生素致不良反應的藥物種類進行分析
2.2分析不良反應累及系統及表現情況
患者用藥后出現得不良反應:皮膚癥狀表現為紅腫、紅疹以及蕁麻疹,其發生例數為40例,消化系統癥狀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以及消化出現異常,其發生例數為30例,神經系統癥狀表現為頭疼、失眠、嗜睡,其發生例數為25例,心血管癥狀表現為心悸、心律失常,其發生例數為20例,呼吸系統癥狀表現為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出現困難,其發生例數為15例。其皮膚患者例數比例和其他累及系統相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抗生素引發的不良反應在臨床中較為常見,通常是因為患者自身體質、藥物自身以及藥物中自身所帶有的雜質等導致,與此同時藥物代謝所產生的有害反應也會引發不良反應的產生[3-4]。
抗生素所導致的不良反應其類型分別為:(1)過敏。主要表現癥狀為休克,是一種嚴重的不良反應,在臨床中應對藥物的使用情況予以重視[5]。(2)毒性。毒性反應的產生和藥物的服用劑量以及藥物的服用時間存在一定的關系,尤其是化療指數較低的抗生素藥物,治療安全性較低。(2)二重感染。長時間或者大劑量使用抗生素藥物會使不敏感菌出現繁殖現象,并削弱了敏感細菌的抑制效果,從而引發新感染現象[6-7]。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措施為:(1)按照患者自身的實際適應證選擇抗生素藥物。依照患者的臨床表現、感染位置以及藥動學對藥物進行選擇,與此同時還需要根據患者實際病情進行用藥[8]。(2)抗生素在使用過程中應選擇合適的服用劑量以及治療時間。(3)目前的研究顯示,抗生素預防性應用效果并不佳,對病毒性感染患者的臨床治療時預防效果并不好,甚至極有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耐藥性,病情嚴重的患者出現繼發感染,因此需要對預防性抗生素藥物的應用進行控制[9]。
[1] 焦禹豪. 134例臨床常用抗生素致不良反應統計分析[J]. 中國藥業,2013,22(20):82-83.
[2] 柏萍. 頭孢類抗生素用藥的安全性及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研究[J]. 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7):4262.
[3] 楊蕓瑞,金彥堂. 老年患者使用抗生素導致不良反應的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 醫學綜述,2013,19(14):2664-2666.
[4] 熊欲曉. 抗生素致患兒嚴重不良反應的臨床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82-83.
[5] 孟進霞,楊晶. 靜脈滴注硫酸依替米星致嚴重不良反應1例[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0):F0003.
[6] 陳偉,李永勝. 碳青霉烯致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癥1例報道及不良反應文獻復習[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5,25(17):107-108.
[7] 龔瑜. 抗生素導致患兒嚴重不良反應的統計與臨床分析[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5):121-122.
[8] 戴朝萍. 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特點及抗生素應用體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9):2849-2850.
[9] 易仁平.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基層醫院臨床藥事管理體會[J].海峽藥學,2015,27(6):285-286.
Clinical Study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duced by Antibiotics in 130 Cases
CHEN QiaoyueCHEN YuhuiOutpatient Pharmacy,Ningde Hospital,Ningde Fujian 352100,China
R595.3
A
1674-9316(2016)14-0127-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4.085
寧德市醫院門診西藥房,福建 寧德 35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