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玲 吳學文

[摘要]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在NICU(新生兒監護室)靜脈給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對我院內科2014年1~12月所收治的患兒在NICU靜脈給藥時存在隱患與2013年1~12月同期收治的154例新生兒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總結歸納,分析原因,確定護理中存在的不足,通過文獻檢索和分析對比,尋找有關證據并評價對所得證據的可靠性、真實性及實用性,得出護理相關的結論。利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臨床數據的處理。進而進一步將循證護理應用于臨床護理的管理中,對其進行有效干預。結果 將循證護理引入NICU靜脈給藥護理中,能夠明顯降低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率(P<0.05)。結論 循證護理的應用能夠加強用藥管理,增強了護士的業務水平、專業知識以及工作責任心,進而保障了NICU靜脈給藥的質量安全管理,減少了護理差錯,能夠提高臨床護理效果,保證護理質量。
[關鍵詞]循證護理;NICU(新生兒監護室);靜脈給藥;臨床護理;應用分析;安全隱患
[中圖分類號]R472.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5-129-04
NICU(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即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為重癥新生兒進行病情監測及治療的臨床科室,NICU新生兒患者病情多危急且病情較嚴重,由于新生兒各項生理功能不夠成熟,因而患兒死亡率較高,院內感染率亦較高,因而抗感染藥物使用率較高。由于以上特點,NICU需給患兒進行靜脈給藥,作為最常用的給藥途徑及技術操作,但該治療過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隱患,臨床護理工作的安全管理及其重要。循證護理(evidenee-based nursing,EBN)由20世紀90年代被提出,是一種新型的護理理念,其遵循證據進行臨床護理,將文獻報道的科研結論,自己的實際臨床經驗以及患者的個體需求等有效結合,獲取最佳臨床證據的基礎上進行臨床實踐的護理決策。基于以上,我院將循證護理應用于NICU靜脈給藥的臨床護理中,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新生兒患者共160例,其中男嬰87例,女嬰73例。年齡0.5h~29d,平均為5.4d。23例早產兒,67例患高膽紅素血癥,20例缺血缺氧性腦病,33例患有呼吸道疾病,其余17例;輸液次數為2900例次。NICU床位平均使用率9張,d,護士7名,護士4名,護師2名,主管護師1名。
同時對2013年1~12月的同期154例新生兒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病種分布與上述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其中男嬰79例,女嬰75例。年齡0.6h~28.5d,平均5.5d。19例早產兒,69例患高膽紅素血癥,19例缺血缺氧性腦病,31例患有呼吸道疾病,其余16例;輸液次數為2600人次,NICU床位平均使用率8張/d,護士7名,護士5名,護師1名。
1.2循證護理的應用方法
獲取目前最適宜的相關研究依據,依據臨床護理人員的實際臨床經驗及個人專業技能,再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期愿和需求,進而制定臨床護理方案。以臨床護理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作為護理的出發點,解決新生兒患者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提高臨床護理的安全和質量。
1.2.1確定問題 對于往年新生兒患者NICU靜脈給藥過程中的中的風險因素和安全問題,組織了臨床專家和全體的護理人員進行總結歸納以及原因的查找,確立徇證問題如下:(1)NICU新生兒患者靜脈給藥存在的風險因素及其原因;(2)NICU新生兒患者靜脈給藥進行臨床護理的干預措施;(3)NICU靜脈給藥過程中出現問題的緊急處理措施。
1.2.2查找循證支持 根據所確定的相關問題,進行文獻查找,找到有關的證據資料。分析及評價所搜索資料的實用性和可靠性,結合所得證據、實際臨床經驗、臨床護理專業技能及新生兒患者的實際臨床需求,找到可行性較強以及可信度高的證據,總結以往護理經驗,制定護理方案。
1.2.3循證護理應用 新生兒患者NICU靜脈給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1)加錯藥、打錯針:①臨床護士在護理過程中責任心不夠,“三查八對”未被嚴格執行;對醫囑的核對和處理不規范;未認真進行交接班,只側重病情而未進行藥物的交接。②護理人員不足,護士的任務過于繁重,易疲勞,出錯率增高。通過循證得知:臨床護理者過于緊張狀態下出錯率高達10%,而大腦松弛時其出錯率則低于萬分-之一。(2)靜脈給藥出現不良反應未及時發現及給與處理:①新生兒各項身體機能不夠成熟,對藥物的反應特殊,但從事臨床護理的護士臨床經驗不足,缺乏藥理學的專業知識,不良反應出現時不能及時發現并給予正確的處理。②患者由于年齡過小,不能口述不適感,這就需要護理人員的密切觀察,但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往往不強,有時不能按時地進行巡視,因而不能及時發現并給予處理。(3)錯誤的給藥劑量:NICU中的患兒年齡過小,體重過輕,因而根據體重進行藥量的換算時所得到的劑量往往是一支藥物的幾十分之一或者幾分之一,因而需要進行非常嚴格的換算或經稀釋后再給藥。①抽取非常小劑量的藥物卻采用大號的注射器,誤差大引起劑量不準;②有時存在換算錯誤。靜脈給藥速度有問題:NICU靜脈給藥時有時未按時巡視,所以會出現輸液速度過快或過慢,有時忽快忽慢。新生兒心肺功能未發育完全,輸液速度過快時可導致肺水腫或心衰;輸液速度過慢時又會降低藥效,補液時無法達到治療目的;某些活血管藥或營養液需要勻速給藥,速度不均時易引起生命體征發生變化。(3)液體發生外滲:①NICU患兒血管脆性大、彈性差,輸液時易發生外滲;②護士的技術不過關也易引起液體外滲;③未進行仔細觀察從而未及時發現液體外滲現象。
1.2.4 NICU靜脈給藥的護理干預措施 嚴格查對及遵循交接班制度,實施彈性排班,加強臨床專業知識與各項護理技能的培訓,進行安全教育,精確給藥劑量,準確調節輸液速度,注意穿刺靜脈的選擇。
1.2.5制定預案,發現問題給予及時處理 加錯藥、打錯針:一旦出現加錯藥及打錯針的錯誤,立即向領導及主管醫生報告,并組織搶救,以及進行補救。最大程度降低對新生兒患者造成的傷害和不良后果。NICU注意建立事故差錯登記本,對其發生原因,事件的發生經過以及產生的不良后果,當事人出現的差錯及應負的責任予以詳細地記錄,并進行總結分許,避免以后的工作中再次發生。吸取教訓,對于隱患及時處理,防止差錯的發生。外滲處理:普通藥物外滲時,若對于組織的刺激性不大且易吸收,拔針后進行濕敷(50%硫酸鎂、95%酒精);若藥物刺激性強,輸注部位局部皮膚出現蒼白發紅時立即改變輸注部位,局部給予相應的拮抗劑,或者采用50%硫酸鎂進行濕敷至紅腫消退。
1.3統計學方法
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循證效果的評價詳見下表1。采用x2檢驗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如表所示采用循證護理后,2014年的NICU靜脈給藥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較2013年顯著降低,且各指標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循證護理,又可稱為實證護理,結合研究依據、臨床實際經驗以及患者需求三方面,制定護理方案,其實施步驟主要包括:提出問題;文獻檢索研究依據;對研究依據進行評價;制定臨床護理方案;進行實踐并進行效果評價,最終達到提高護理水平和質量的目的。護理人員及其管理者需不斷強化其責任感,不斷汲取知識,增強技能,改變以往思維模式,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儲備與觀念,使循證護理的理念引入到實際護理工作中,有效指導和保證護理工作的高效進行。做到實踐與研究并行,有機結合,相輔相成。
NICU靜脈給藥中需注意護理干預。嚴格查對及遵循交接班制度: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進而保證臨床護理的安全,督促護士積極履行其職責,在熟悉各項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嚴格執行,不隨意進行簡化,將制度落實到實際行動。最大限度地減少護理出錯,保障安全。實施彈性排班:合理安排護士等護理人員的工作,最大程度地滿足臨床NICU患兒的需求。合理安排臨床護理人員的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使護理人員能夠保持充沛的精力以及愉悅的精神狀態投入到臨床護理工作中。加強臨床專業知識與各項護理技能的培訓:新畢業和新輪科的護士根據詳細培訓計劃,由主管護師進行培訓,考核合格方可單獨值班。同時利用早晨交班、查房、業務學習以及講座等方式獲取知識,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技能。進行安全教育:培養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NICU護理工作不僅需要護理人員高度的專業素養和熟練的技能,同時還需要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和對患兒的負責精神。NICU操作大多無人監督,因此更加要求臨床護理人員的高度責任心以及其慎獨修養。因而需要進行定期的護理安全教育,加強安全意識,交流臨床工作心得,培養護理人員對患兒的細心、愛心和耐心,關心和愛護患兒。臨床護理人員自身素質一旦提高,其工作責任心亦隨之增強,護理出錯率會顯著下降。精確給藥劑量:配制靜脈給藥的液體時,小劑量使用小號注射器進行抽吸,必要時以生理鹽水進行稀釋,減少誤差,從而避免失誤。制定新生兒患者常用藥物液體的臨床配制參照表,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學習與相關培訓,使護理人員能夠勝任藥物劑量的換算和計算,從而避免出現錯誤,危機患兒的生命安全。準確調節輸液速度:加強用藥劑量的換算培訓,提高準確度,組織學習,強調給藥速度對于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以及部分重點藥物進行勻速給藥的關鍵性和重要性。靜脈給藥過程中加強巡視,密切觀察輸液速度和患兒反應,及時調整。還要注意微量泵靜脈給藥的推廣應用,從而保證藥物更加準確且均勻的進入患兒體內,發揮藥效。注意穿刺靜脈的選擇:盡量選擇較大較粗且較直的血管,有彈性且血量量較大的血管最宜。經循證可見報道頭皮靜脈的外滲發生率為9.9%,而四肢靜脈的外滲發生率到達22.8%,顯示了頭皮靜脈在NICU靜脈給藥的優越性。靜脈給藥過程中,還要注意巡視,觀察輸液的速度,輸液部位的皮膚情況,以及患兒是否出現一些異常等,按照“一看、二觸摸、三對比”的規則進行及時巡視,由于新生兒患者對于疼痛的反應比較遲鈍,有時發生液體外滲時也沒有明顯的反應,所以更要注意加強巡視,避免危險,一旦發現外滲現象,需及時拔針。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循證護理后,2014年的NICU靜脈給藥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較2013年顯著降低,且各指標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證明了循證護理的臨床可行性及優越性,能夠顯著改善NICU靜脈給藥的臨床療效。循證護理,其核心為使以臨床經驗為基礎的傳統護理模式向以科學依據為依據的現代護理模式發展,有據可循的護理實證可以提供給護理人員最合理有效且容易接受的護理方案。我們將循證護理引入NICU靜脈給藥的臨床護理中,使其安全隱患從10.42%下降至5.79%,有效降低護理差錯發生率,提高了臨床護理的安全性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