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構建思政課新型課堂文化有以下三條路徑:以生為本,構建和諧課堂文化;創造主動的課堂,構建課堂時空文化;創設問題情境,構建對話型課堂文化。
【關鍵詞】高職院校 思政課 新型課堂文化 路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C-0032-02
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課堂文化中存在諸多不良現象,表現為:教師居于權威地位,學生以服從為主,這就限制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方法以灌輸與說教居多,學生受益不深,教學效果不佳;課堂文化缺乏創新精神,教學評價比較單向、主觀,等等。對此,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主動積極地思考和解決問題,使師生平等交流對話、合作探究學習,激發學生實現自我超越,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構建新型課堂文化。具體說來,有如下三條路徑:
一、以生為本,構建和諧課堂文化
高職生具有主動學習探索的精神,是自身成長過程主要推動者。高職生主要通過自身的自主性、自覺性、選擇性和創造性來體現他的主體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以生為本,把學生的主體需要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例如,教師應指導學生主動自覺地參加課堂教學活動,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真正成為學生學習和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由此,通過師生合作關系營造出和諧課堂文化。
在思政課課堂教學中,師生有知識、情感、態度、信仰、價值觀等多種發展目標,教師要努力營造出輕松和諧健康的課堂文化氛圍,才能實現這些發展目標。一是要明確發展方向。教師可以建立開放式的網絡學習平臺,讓學生利用網絡收集和挖掘知識,學以致用,學會學習,從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應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個人反思,將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的使命感和個人的現實相結合,起到內在的激勵作用。二是要確立核心價值觀。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要用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的學習,規范學生的行為,幫助學生確立核心價值觀。教師可以把“共享、共擔、共進步”作為師生共同的行為準則,讓學生學會尊重差異,合作分享,勇于承擔責任,最終實現整個班集體的共同進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對班級、對課堂的歸屬感和使命感。三是坦誠相待。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彼此坦誠相待,才能增進相互了解,欣賞彼此的優點,尊重彼此的差異,正確看待彼此的缺陷,這樣坦誠相待的課堂教學也是思想觀點相互碰撞、自我反思的過程,對每位師生的成長和進步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創造主動的課堂,構建課堂時空文化
所謂課堂時空文化,是指教師在教學課堂中為實現教學目標,對既有時間概念又有空間概念的課堂中的人、事、時空等因素進行協調,讓學生接受知識、陶冶情操,更好地展示生命價值,實踐生命跨越、健康成長,從而形成教學動態的文化體系。成功的課堂,不能缺少學生展示的時空,要讓學生在課堂這一師生交流的平臺上展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得到尊重和鼓勵,最主要的是通過實施對話協商課堂教學模式和創造主動的課堂,達到構建課堂時空文化的目的。
課堂時空文化是教師文化、教學文化、學生文化等在課堂這一特定時空的聚合,創造性地建構和發展以學生主動性為目標導向和價值追求的教學課堂,是構建課堂時空文化的關鍵。創造主動的課堂,構建課堂時空文化,教師應做到:一是選擇主動化的教學方法,主要是以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為教學目標,選擇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能讓學生積極參與的協作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社會實踐法等,重在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探索創新能力、社會參與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二是整合主動化的教學內容,就是教師為了培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教學內容進行構思設計、整合加工,如把典型的案例和熱點的話題融合到教學內容中;把教學內容項目化、模擬化、體驗化、實踐化;把教學內容加工以適合學生自學等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主動學習能力。三是提升主動化的教學主體,包括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最大程度地發展和展現師生在課堂教學上的主動性。教師是教學平等主體的主導者和責任者,教師的主動性是以積極進取的人格魅力影響帶動學生,增強學生自我教育的內在動力,激勵學生的主動性,放手讓學生去參與教學活動,營造寬松、自由、和諧的課堂環境。通過以上三個途徑,激活師生的主動性,創造主動的課堂,構建課堂時空文化。
三、創設問題情境,構建對話型課堂文化
思政課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屬點,用學生較容易接受的問題情境方式傳授知識給學生,因人施教,構建對話型課堂文化。問題情境教學法借助情境呈現問題,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課堂文化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實施對話協商課堂教學模式
一是促進師生的交流互動。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開放的學習氛圍,圍繞共同的教學目標,積極主動參與,互相交流,有效改善溝通中的問題。教師是學生的傾訴對象,與學生進行真誠對話協商溝通,在強烈的求知意識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構建對話型課堂文化提供可能性。二是達成共識,促進新型思政課課堂文化的建立。師生之間要達成共識,就要把學習問題作為對話協商課堂文化的核心,由教師設計問題,也可以讓學生提出問題。師生設置問題應當具有科學性、啟發性、探索性等特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話協商欲望,幫助學生在融洽課堂氛圍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師生彼此傾聽、交流、探尋內心世界,不斷汲取知識,增長智慧,使心靈相互配合默契,最終達成共識,共同促成學習目標,建立新型思政課課堂文化。
(二)充分發揮“問題情境”的作用
1.通過問題情境教學法凸顯教師引導教學,學生主動探尋知識的課堂文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創設健康向上的課堂教學問題情境和引導學生體驗課堂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解決問題,使整個思政課課堂教學過程充滿生機活力。
2.教師在運用問題情境教學法中,應將“民主平等”、“先學后教”、“協商交流”、“自主體驗”、“合作探究”等教學理念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中,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應通過問題情境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問題中解決問題,真正凸顯教學的創新性。
3.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使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成為學生積累知識的過程,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促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開展自主探究活動
1.思政課教師要借助多種教學工具和手段,盡可能創設與現實相符的情境,構建思政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真實生活一致或相似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和發散思維的能力,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
2.思政課教師要創設貼近學生、貼近現實的問題情境,挖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營造適合學生自主探究的健康向上的教學氛圍。如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根據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分析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還可以讓學生圍繞核心問題自主設計相關問題,教師適時進行講解、歸納、總結。這些教學環節就是教師組織學生思考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在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極大地煥發思政課教學的生命力,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新型課堂文化。
總之,構建高職院思政課新型課堂文化任重而道遠,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對課堂文化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為此,應認真審視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課堂價值取向,形成高職院校思政課課堂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讓新型課堂文化為思政課課堂教學改革提供良好的背景環境,為提高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培養當代大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貢獻。
【基金項目】2014年廣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立項課題(2014LSZ008)
【作者簡介】陸孟蘭(1966— ),女,廣西宜州人,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法學理論。
(責編 何田田)